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浅论和谐文化基本概念与主要内容



  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这里,仅就和谐文化的基本概念与主要内容谈点抛砖引玉的看法。

  一、关于和谐文化的基本概念

  到目前为止,学术理论界对和谐文化这一概念的研究还刚刚开始,离比较一致的界说还需许多时日,这就有必要进行认真的探讨,以便求得科学一些的厘定,才有利于和谐文化的逐步开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任务之一的建设。

  必须明确的是:这里所讲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文化。这种文化既存在于经济、政治之中,成为它们的重要因素,又内含有经济、政治的因子,促进或阻碍经济、政治的运作。我们把促进经济、政治等良性运作的文化称为正文化,把阻碍经济、政治等良性运作的文化称为负文化。而和谐文化的絶大部分是处于正文化范围之中的,小部分可能与负文化有某些关联。这一点,便是探讨和谐文化的文化前提。

  从上述文化前提出发,所谓和谐文化,是以正文化为主体的、健康而又多样的文化整合。这就是说:首先,和谐文化是一种正文化,并以正文化作为主体的文化;其次,和谐文化还是与负文化虽有某些关联,但属健康而又多样的文化;再次,和谐文化是占主体成份的正文化,与负文化中有某些关联但属健康而又多样的文化的有机兼容、协调和发展。前面三个基本点的连通是笔者对和谐文化的一种理解。

  还必须明确的是:第一,和谐文化中的主体成份即正文化,并不都具有先进文化的属性;更不与先进文化等同;它自身藴涵着先进文化和健康而又多样的文化;先进文化无疑是其中健康而又多样的文化的导引者。第二,和谐文化中的次要成份,即与负文化有某些关联的那部分,由于其本身是健康的、多样的,可藉助于先进文化的价值取向、调节运转以避免滑向负文化的边沿或深渊,和正文化一起共构和谐文化 。

  二、关于和谐文化的主要内容

  这个问题同和谐文化的基本概念一样,也是必须引为重视的。这需要从近20多年来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到关于先进文化建设再到今天关于和谐文化建设的历史进程来看,其主要内容是大体一致的。

  曾记否,自从1979年叶剑英代表党中央在国庆30周年讲话中首次正式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概念以来,人们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已经有过许多的概括和论述,但离不开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这两大块。这两大块至今也是建设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从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第一次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在全国开展“先进文化”的建设以来,人们对“先进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有过许多的概括和论述,但离不开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这两大块的先进性建设。如今,综观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和谐文化”的建设,很显然,更是在上述两个提法的基础上展开的。

  这说明,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文化建设与和谐文化的建设,虽前后相承、与时俱进,但不离其宗的,就是要进行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这两大重要内容的建设。与经济、政治相对应的文化,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相对应的精神文明,也离不开文化及文化中的先进性、文化中的群众性和文化中的和谐性问题,只不过在不同阶段,所要突出的方面有些不同,所表述的方式有些区别罢了。比如说,在近20多年精神文明建设中,通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来突现“先进文化”建设,通过“和谐社会”的提出来对应“和谐文化”建设,是风行水上、自然成纹(文)的。

  有的同志认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文化建设与和谐文化建设的相继提出,都是后者代替前者的,而且各自的主要内容也有根本性的差异。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当然,我们强调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文化建设与和谐文化建设在主要内容上的大体一致,并不是否定其大体一致中的差别。比如和谐文化的建设,它的兼容性更广泛,涉及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之外和而不同、和而不媚、和而不贱的宗教文化建设等等方面或领域,这只得另文展开了。

  (这是作者在2006年10月19日参加省社科联“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座谈会”上的发言,发表于《精神文明学通讯》总第213期。)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