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西关宣言



  西关,这熟悉的称谓能不让人倍感亲切?

  西关,那迷人的魅力怎不令人无限神往?

  特别在今天,值得高兴的是,“首届西关文化创意产业论坛”在广州隆重举行,200多位党政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和新闻媒界等代表,对进一步认识、弘扬和创新西关文化、大力发展西关文化创意产业,从而推动广州、广东迅速掀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大潮,已达成若干共识。这些共识就是这里所指的西关宣言:

  一、必须全面地深刻地认识西关文化具有的历史与现实的个性特色及其丰厚底藴

  所谓西关文化,是传统的中华文化和开放的西方文化融为一体的具有非常鲜明个性特征的岭南文化瑰宝,是西关这片热土弥久愈香、长盛不衰的灵魂和根基。

  西关(今荔湾区)地处广州旧城西外,现东邻广州市越秀区、海珠区,南北分别与广州市番禺区、白云区接壤,西联佛山市,总面积62.54平方公里,总人口逾百万。

  西关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古代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明清时期广州商业贸易的中心,近代广州民主革命的策源地。

  西关在商贸文化方面,十三行旧址是清代中国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锦纶会馆是清代丝织行业会馆,这里还有中国最早的水厂和柴油机厂。

  西关在饮食文化方面,“食在广州,味在西关”,“陶陶居”、“莲香楼”、“广州酒家”等是广州驰名海内外的老字号品牌。

  西关在建筑文化方面,有欧式建筑博物馆沙面建筑群,岭南建筑艺术集大成者陈家祠,中西合璧的岭南特色建筑西关大屋。

  西关在名人文化方面,有菩提达摩、陈少白、詹天佑、康有为、孙中山、何香凝、陈铁军、周文雍、李小龙等先贤名士的故居,有在海内外闻名遐迩的美丽、聪慧、开朗的“西关小姐”。

  西关在宗教文化方面,有千年古刹华林寺、稀世珍宝如来佛祖舍利、道教名观仁威庙、黄大仙祠、露德天主堂、信义基督堂。

  西关在民俗文化方面,有充满浓郁西关风情的骑楼街、麻石街,独具花乡水乡古风的聚龙村古村落,雅风长盛的民间习俗、工艺、醒狮、武术及古玩收藏;

  西关在曲艺文化方面,八和会馆是粤剧在广州的祖屋,故称粤剧曲艺的发祥地……

  而今日之西关,珠江沿岸线长达25公里,是广州市唯一拥有一河两岸、“百里河涌”、“水秀花香茶浓荔枝红”的现代化城区,是广州实施“西联”战略的桥头堡,广佛都市圈的核心区。这里,已有中国花木之乡、全国游泳之乡、中国曲艺之乡、中医之乡、全国科技先进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广东省教育强区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毫无疑问,西关文化堪称岭南文化的代表作之一,已逐步成为叫响全国、走向世界的文化名优品牌。

  二、必须珍惜西关文化的丰厚底藴,极大地加强发展西关文化创意产业的紧迫感

  在今天,大力发展西关文化创意产业不仅对荔湾、对广州乃至对广东和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迅速崛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更需要珍惜西关文化丰厚底藴,极大地加强发展西关文化创意产业的紧迫感。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世界,特别是美国、英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和韩国、新加坡等新型工业化国家,已经掀起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大潮,资本主宰一切的时代已经过去,文化与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

  中共中央十六大以来,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格局中,当代中国,特别是北京、上海、广东,已经高高地举起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旗帜,全国正在开始形成若干区域性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经济文化仍然比较落后,但与发达国家比较,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起步时间上的差距并不遥远,而且作为文明古国的资源优势可谓得天独厚。这是中国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广州始终在争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各方面都为全国创造了不少新鲜的经验。不进则退。在全国新一轮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大潮中,广东、广州同样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扬长避短,把对手当老师,把追兵当标兵。西关在传统岭南文化资源和现代岭南文化资源方面得天独厚,在广东文化大省建设和广州区域文化中心建设中举足轻重。

  从广州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来看,荔湾区为中心的西部城市板块以商贸人文旅游为主,与广州的东南北中各部城市板块的分工相得益彰,将促进城市经济良性发展,也能妥善解决广州新老城区人口置换问题及城市改造中修旧如旧、建新如旧的问题。大力发展西关文化创意产业,对广东、广州特别是荔湾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优化,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幷且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贯彻、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

  三、必须在打造西关文化创意产业的关键链条上下足功夫,与时俱进地自强不息

  为此,特提出如下若干初步的建议:

  第一,要认真制定发展西关文化创意产业规划

  制定规划,前提是必须正确把握国际国内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与分类、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发展概况与发展路径,正确把握西关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内涵、历史沿革、主要特色、难得机遇、发展意义、发展资源、发展模式与发展思路。规划的核心理念是文化产业创意化与创意产业文化化,具体应该包括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布局、战略重点、战略步骤、战略措施等内容。

  第二,要积极整合西关文化创意产业资源

  要认识、弘扬、创新西关文化的特色与价值,积极推动文化与商贸、旅游等产业的互动发展,寻求“西关风情游”的新思路、新体验、新突破;要积极发展西关骑楼风貌区,努力打造“三家巷”西关大屋大型景区;要加大以“三雕一彩一绣”(玉雕、牙雕、木雕、广彩、广绣)为内容的“西关五宝”推广力度,建设民间工艺精品集约经营场所。

  第三,要努力建设西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特别希望能在珠江白鹅潭南岸建立大型表演场,长年以“西关小姐”等城市实景演出为龙头,沿珠江两岸向上下延伸打造艺术创作中心和文化艺术集聚园地,打造以知识产权服务、研发创新、创意设计、博览休闲为内容的“西关滨水文化创意产业带”;还要打造西关民居民俗风情区、陈家祠文化休闲区、沙面欧陆风情旅游区、十三行商埠文化区、华林寺禅宗文化旅游区、花博园观光购物区、黄大仙祠综合旅游区、花地新城体育休闲区等。

  第四,要奋力打造西关文化创意产业品牌

  例如,要办好广州国际茶文化博览会和国际茶文化节,建好中华茶文化博物馆,建好茶叶示范园,管好茶叶市场产品质量监测所,做大做强茶文化品牌;要全力打造观赏鱼、花卉、老字号美食等特色品牌;要发展白鹅潭风情酒吧街、华林玉器街、西关古玩城等一批特色专业街;要加快 “岭南广告湾”建设,打造“广佛研发设计创意岛”。

  第五,要高度重视社会智力财力资本的开发利用

  党委政府部门要加强和改善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领导,要积极鼓励和支持专家学者的建言献策,积极鼓励和支持多种经济成分进入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积极鼓励和支持传媒业人士关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形成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企业家与新闻工作者共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格局。

  第六,要不断改善西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氛围

  其中,要特别重视科学技术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过程中的作用;要加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要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和综合执法;要不断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

  祝愿西关奋进不息、宏图大展!

  祝愿西关文化继续走在岭南文化的前列!

  祝愿西关文化创意产业开出更加繁茂的花朵,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这是在2007年9月19日广东社会学学会、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广州市荔湾区委区政府等联合召开的“首届西关文化创意产业论坛”上的主要文件,由范英、刘小敏合写,发表于范英等撰着、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07年11月版的《寻幽探胜论西关》一书和《广东社会学通讯》2007年第13—14期。)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