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加强民俗神仙文化的挖掘与保护



  十七大重要文件对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强对各民族民俗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均作出了明确的阐述。而大力挖掘和保护民俗文化资源特别是其中的神仙文化资源则是题中之义。

  改革开放30年来,人们对民族文化的探讨逐步加强,但对民俗文化中的神仙文化的研究却没有引起起码的重视。其实,神仙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源流很长、份量很重、影响很大,是断难逥避的一种文化现象,里面许许多多的理论与实际问题应当有人去研究,不仅对弘扬、挖掘、保护民族文化中的民俗文化也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其必要性,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大省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因此,我们必须用历史的、科学的、人文的视角来重新认知,用高度的“文化自觉”来重新审视。

  有鉴如此,我们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广东社会学学会与广州市安期仙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于2007年11月初在广州联合举办了“地方民俗神仙文化研讨会”。《扬长避短话神仙——地方民俗神仙文化巡礼》一书,就是这次研讨会的初步成果。

  本书分设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地方神仙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第二部分为地方神仙文化研究的多维视角,第三部分为地方神仙文化繁荣的若干建议。同时,在前述三部分之间,还配有近10幅有关神仙传说方面的插图谨供读者们参考。

  我们知道,神仙文化是个遍及世界的文化现象。这个文化现象,在我国历代都是个极为重要的话题,芸芸众生多有涉足。它的万千姿态、复杂纷繁、神奇独特、高远立意与真伪同存,堪为世人深深感叹。

  面对这个先民、先贤们所创造的文化现象,分析研究是必须的,批判抨击是可以的,完全否定和彻底逥避是愚蠢的,扬长避短、去伪存真、为民所用是应该的。只要我们头脑清醒,方针对头,尊重历史,尊重科学,讲究人文,加之宽容善导的灵活手段,我们便能利用这种文化诸多有益无害的“因子”,为现代社会的和谐建设服务。

  世界是丰富的。认识是多元的。一个健全、健康的社会,并不需要害怕不同的信仰和见解。真正应当害怕的,是什么也不相信、什么也不认同、什么也不敬畏,只相信、认同、崇拜个人或一伙人的欲望和私利。那种把个人或一伙人的欲望和私利视为“上帝”,视为至高无上的“神”的人,很可能就是些不择手段、卑劣无耻的人。如果整个社会越来越多的人竟至如此,那末,这个社会最终就会有被严重撕裂的危险。

  信神仙也罢,不信神仙也罢,半信半不信也罢,我们认为,大家都可保留各自的看法,当然双方也可以试图说服对方,但大可不必强求一统观念。历史上,专制和强力可以使人噤若寒蝉,但人们头脑中的不同观念与信仰,是絶对无法在专制与强力下达到真正的统一。具有各种不同思想文化水平、不同工作生活环境、不同人生阅历经验、不同具体身心状况、不同主观与客观条件的千千万万的人,可以有个共同的文化背景,但絶不会、也絶不可能只在同一个简单思维模式中进行真正的、完全一致的思维。

  重要的是,信神仙的,还要相信科学,不要走上迷信歧路,譬如有病不到医院,有灾驱鬼请神,老是祈求神仙保佑他干了坏事不受惩罚;不信神仙的,不可放弃做人向善的根本,毫无敬畏观念,恣意妄行,胡作非为。敬畏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和对生态环境的维护,怀念、崇敬人类的伟大祖先,尊重先贤、时贤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力,在理解、宽容、沟通、平和、吉祥、豁达、洞彻的大氛围中,构建“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人社合一”(人与社会和谐)、“人群合一”(人人都与周围人群和谐)和“群群合一”(此一人群与彼一人群和谐)的整体和谐,这应当成为信神仙者与不信神仙者的自觉共识。

  持上述看法,本书入选的近20篇文章,结合现代和当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思想、道德、法治等方面的实际,站在21世纪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对我国亘古绵延的神仙文化所作的专题性、初步性的探讨,有的文章写得比较认真,也不乏独到的见解;有的由于这是个被“冷却”了半个多世纪的话题,动起笔来难免有些生硬、粗浅之嫌。但不管怎样,在“什么是神仙文化”、“历史上有无神仙”、“神仙文化有无价值”、“神仙文化对现代社会起何作用”、“神仙文化与民俗文化有何关系”等基本问题上,作者们的见解虽百花齐放,不尽雷同,但无针锋相对的激烈言辞,这本身就充分体现了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心理的宗旨。

  诚然,正如前面所云——这本集子虽然是对神仙文化专题进行初步探讨的成果,但有其开头,便会有其延续。我们这些从事社会人文精神研究的学术团体和专家学者,应当与热心地方民俗文化尤其是神仙文化的企业界人士进一步携手合作,幷联合所有有志于斯的智者、贤达,为弘扬中华文化与岭南文化中的神仙文化,为进一步打造广东、广州的文化品牌、旅游品牌和心灵的品牌而奉献一份微力。

  (这是作者在2007年11月8日广东社会学界、广东精神文明学界等联合召开的“地方民俗神仙文化研讨会”上的讲话,与欧扬合写,后为书的前言,发表于范英等撰着、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08年1月版的《扬长避短话神仙》一书和《精神文明学通讯》2008年总第226期。)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