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致 谢

  我的母亲是农民出身,一个大字不识,在她的竭力劝导下,在苏北为无锡巨贾抓称杆子代为收购棉花的父亲,终于同意我奔赴苏州投考江苏著名的苏高中,一举被录取,那是发生在1934年夏天的事情。我得感谢我的双亲这一不同于当地人的举措。从此,我这个乡镇娃儿到了江南名城之后,大开眼界,立志追求永无止境的理想和目标。接着在1937年,我又考入从医的殿堂——国立上海医学院,以后更是一路坦途,一帆风顺。

  在那难忘的烽火连天苦难岁月里,我有幸在重庆歌乐山中央医院被恩师钱惪留用,后又在昆明中央防疫处受到前辈们的栽培,最终登上了旧中国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大规模出国选拔考试的公费留学生榜。

  感谢我的国内外导师,国际知名学者K.A.Jensen,F.Kauffmann,C.Borg Petersen,N.K.Jerne(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魏曦,沈鼎鸿等教授的指导和教诲,使我获得新知识、新思维和操作技能,并且在道德修养上有了高尚的楷模。

  感谢新中国医务界杰出人士,沈其震院长、魏曦教授等为我铺平回国服务、贡献社稷的坦途,在抗美援朝战争和1958年温江疫情大爆发的艰难时刻,使我有机会临危受命,奉献我的心血和才华。此后虽然屡遭厄运,成果被盗,至今未获正名,但是我仍笑傲儒林,自强不息,以苦为乐。我确信,上苍有眼,荣辱自有公评。

  感谢燕真所长(他是白求恩大夫的助手),与我共事10年信服我的才能,在关键时刻委以重任,使我得以在那次特大疫情中迅速查出危害万千农民的细菌元凶。虽然此一重大科研成果在我蒙难期间,终被名家窃为己有。然而,在四十多年之后,他不为名人讳言,坚持以事实为依据,维护真理,还我公道,诚属难能可贵!

  感谢远在海峡对岸的乡贤郝柏村先生(前台湾行政院长、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毅然为本书提写书名;贤弟陈廷宠上将(前台湾总统府参军长、陆军总司令)仗义为本书题词。

  感谢我的女儿建民回国时,送我一台笔记型电脑;建源两年前从美国归来后鼓励并教会我操作电脑打字上网,帮我整理文稿,联系出版社;建华和儿子陈浩为我查找扫描照片。全家精诚合作,不遗余力。

  感谢很多海内外鼎力声援我的正义人士。

  特别感谢互联网,以及拓展这一技术的天下英才,使我这位92岁手不能执笔、双耳失聪的耄耋老人,借助它的神奇令我与时俱进,得以终成此书。互联网万岁!

  谨献给:
  与我患难与共五十年业已病故的夫人张瑾
  天妒英才而早逝的儿子建中
                                   
                                  
                                       陈廷祚                         
                                       2009年1月31日 成都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