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天府纪事:一宗蒙受五十年的学术沉冤——《陈情表》情节导读

  1958年大跃进年代的夏收期间,四川省温江专区农村突然爆发了一次史无前例、无黄疸型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下同)的特大流行。其时,众多的青壮年农民集体下田收割早稻,突然病倒,高烧不退,形成一发不可收拾之势。但因病状与教科书中所述,以及我国以往所见的钩体病的症状大不相同——患者病状呈非典型性,少见有发生黄疸(典型的外耳氏病Weil disease有黄疸),呼吸道症状显着,并每每由于咯血或肺部大出血而猝然死亡。由此迷惑了当地所有的医生和专家,致使他们处于束手无策、不知所措的境地。农业生产一度陷入了停顿,甚至水陆空交通也实施了防疫管制,疫情无疑惊动了中南海。

  至八月中旬,疫情已经发展到了高峰时刻,但对本病病原学的探索仍然一无所获。有一天,在与所领导的一次偶然相遇和交谈时,笔者和盘托出了对温江疫情病原学的见解,说是可以借鉴1954-1955年英军在马来亚丛林中作战时所发生的类似疾症,即钩体病来求得解决。为形势所迫和所领导的瞩望,笔者毅然挺身而出,立即全力投入了这场与农民兄弟生死攸关、患难与共的抗瘟疫战斗。

  《陈情表》所述,就是这场医学论战的全过程真实记录和笔者个人的辛酸史。温江疫情随之立即被笔者证明:这主要是由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下同)黄疸出血群中一个不引发黄疸症状的赖型钩体所致的钩体病。这在临床上被认为是一个新的类别,即肺出血型钩体病,而赖型菌株后经证实又是国际上一个新的血清学型别。

  对于这样一种偏离医学经典、又属于致病性微生物所引起的怪病,或者由某一新种微生物引起的新病种,对其病原体的查证当然必须依靠经验丰富,并具备实验诊断学知识和操作技巧的微生物学家。

  笔者恰是符合这一要求的首选专才——学术阅历丰富,检验功底也非常深厚。在抗日战争期间,笔者从国立上海医学院毕业后,在重庆歌乐山的中央医院内科当过将近两年的助理住院医生,由于不满医院当时检验工作的落后状态,随后毅然投身于昆明西山脚下的中央防疫处,改学微生物学,从所谓“拉胡琴”式的体力劳动(系当时戏称用细菌种刮克氏瓶培养物做苦力劳动的一种说法)做起,练就了一手无菌操作的真功夫。与此同时,笔者还学习过微生物的培养分离、检测和鉴定等技术,终于成为这门学科的行家里手,此其一。接着,笔者于1947年告别了昆明,前往欧洲留学,一度师从一位享誉国际的钩体权威,学习过扎实的知识和技术操作,特别是他们的专业特长,即钩体血清学分型法,此其二。再则,笔者与我国钩体学者魏曦教授有整整五十年亦师亦友的深厚情谊。尤其在温江疫情发生之前的五年,在大连生物制品研究所工作期间,笔者曾经以总技师的身份,协助魏教授主持的钩端螺旋体研究室(这在中国也是以此为名开创先例的唯一专业试验室)掌管过该室的科研工作计画,不但瞭解国内科研动态,对国外钩体病的新进展(国外马来亚的疫情报告就是在1957年发表的),也瞭若指掌。

  根据以上所述,不难看出,在这次疫情病原体的紧急查证工作中,果不其然,终究是笔者、这位熟悉国内外钩体科研资讯的微生物学家,而不是由北京请来的热带病学者,首先指出是钩体病;并且也是笔者、这位已掌握钩体实验操作的熟手,而不是那位临床专家,首先取得钩体病实验诊断的实证。然而,根据笔者彼时彼刻的处境,他却功成不居(出自老子语),也不自哀(出自陆游诗句),这就不足为怪了。

  原来,在温江疫情爆发不久,笔者才知道自己已被内定为右派分子,从此成为另册人物,任人愚弄和践踏。为了立功赎罪,争取从轻发落,乃至赦免,笔者竭尽全力,敢于与天单打独斗(指由他一人构成的所谓钩体检验组),终于在不到半个月的期间内,陆陆续续地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一举截获了赖型钩体这个元凶 ,从而使被困扰了一、两个月的当地医疗和防疫部门得以从中解脱出来,并及时采取对策,制伏凶顽,千千万万农民兄弟的病苦和宝贵的生命也就有了挽救和保障。

  在取得这一成果的同时,不料却有上述那位热带病专家 ,乘人之危,把原本是准右派为了立功赎罪所取得的功绩,在暗中施展伎俩,巧取豪夺,据为己有。

  虽然这一卑劣行为得以如愿以偿,但是由于机关算尽,作茧自缚,反误了卿卿大名,一失足成千古恨 。其底细终于在事后卅余年,被四川省卫生厅的官方资料披露了出来。而原来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的摘帽右派、亦即笔者 ,才敢于随之“揭竿而起”,撰文并写信给有关单位和上级部门,讨说法,求“正名”。笔者为了表明当年以及随后五十年的心迹,先后撰写了六篇环环紧扣、无懈可击的专题论述 ,包括对北京电视台就这起疫情于2003-10-15播放的《神州纪事》节目,在《陈情表--五--答辩篇》中都作了无情的批驳。这六篇以血泪控诉的文章,篇篇有主题,事实和经过都交待得一清二楚,凭据有时间和实验资料为证,来源也可查可考。铁证如山,这还有啥说头!

  笔者由此想起了陆游的《卜运算元  咏梅》下阕,藉以孤芳自赏,并在书名《陈情表》一旁立上其主题思想,“建国海归 PK 院士五十年”,聊以自慰!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