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五)个性化发展与人类的未来

  自从十万年前,现代人走出非洲,通过中东向世界各地蔓延以后,他们的后代由于地理隔离,逐渐形成若干相互独立的人群。长期以来,各人群都生活在相对狭小的范围内,人群之间缺乏频繁的基因交流。由于基因突变的随机性,不影响个体生存能力的中性变异在各个人群中大量涌现,促使个体性状出现越来越大的分歧。不过,今天世界各人种之间的性状差异主要表现肤色和体形上,而在对大自然的适应性和智力发展水平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这是不影响生存能力的基因突变在各人群中蔓延的结果。

  非洲黑人和美洲混血儿在体能方面似乎有一定的优势,亚洲人与东欧人在动作协调性和灵敏度方面也好像略胜一筹。除了基因变异方面的原因,这种情况也许是和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各自的生活习惯有关。居住在北极圈附近的爱斯基摩人身材矮小,四肢粗壮显然是适应寒冷气候的表现。长期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牧民,肺活量大,抗紫外线,抗缺氧,耐寒能力特别强,是由于长期在青藏高原环境条件中生活,缓慢适应的结果。但是,这种地区性差异并没有使他们形成人类新种。目前世界各民族之间的差别,比麻豌豆与白豌豆,高茎与矮茎豌豆之间的差别小得多。

  小时候,我曾注意到人与人之间的相貌很容易区别辨认。同样颜色的两条狗如果一般大,就很难区分了。最初以为是经常与人接触,对人的外貌特征比较熟悉的缘故。后来我又注意到,越是低级的动物个体之间的共同点越多。我们总能认出自家的猫;可是,即使是专业的养蜂人,也未必能够区别来自不同蜂巢的两只蜜蜂,究竟哪一只是自己喂养的。可见,人与人之间的性状差异是客观存在,人的个性化特征确实比一般动物更强烈。

  自从人类创造了文化生存方式以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致,各行各业互相配合互相补充,大大改善了人类对环境的整体适应能力。随着人们交往机会增加,人类基因融合速度加快,人类个体性状的地区性差异会变得越来越小。同时,随着人们的兴趣爱好越来越广泛,形成了多元化的生活方式,也因为人群中不影响生存能力的中性变异可能流传,这些情况都会促进人类个体的状差异增大。这是两个性质相反的作用过程。也许经过若干世代的演变之后,两种作用会达到平衡,人类个体性状离散度达到稳定。在人类形态学方面会呈现出整体上的一致性,和更加鲜明的个性化倾向。也就是到了那时,除开环境造成的表现型外,世界各地区个体性状组合是基本一致的,而同一地区的人与人之间的性状差别却特别大。

  由此可见,虽然人类在生物学意义上的进化已经基本结束,人类的遗传性状并没有因此而固化,人类个体性状的演变不会停止。不过,已经终止进化的现代人和其他动物的演化方向却迥然不同。一般动物仍然向着器官功能特化和与环境相适应的方向发展,而人类个体的性状则向着地区性融合,和个性化差异加大的方向发展。

  不过,在做出以上结论的时候,我们必须非常谨慎,因为不同职业习惯所引起的性状区别,只是一种表现型,不会引起群体遗传基因发生偏向。关键在于人类已经大大超越了生存底线,能够容忍的性状差别比一般动物大得多。不会严重影响个体生存的各种基因突变,都能够在人群中蔓延;而带有生存优势的变异也不一定能得到特别的生育奬励,这种情况会使大量基因突变得以等同发展。只有那些缺乏基因交流的民族,其性状发展趋势一般不会相同,这仍然是造成现代人的性状向着不同方向分化的一个因素。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尤其是交通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个人的活动半径迅速扩大。到了目前,生活在世界每一个角落的人,几乎都有机会互相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各民族之间开始打破封闭状态,这将导致空前规模的基因融合。然而,这种发展趋势是极不平衡的,生活在发达地区的人群,基因融合迅速。生活在经济相对落后和封闭状态下的人群,其基因交流却异常缓慢。还应该注意到,基因融合并不意味着扑灭个性的发展,因为即使是在同一个人群内部,个性化发展同样是不可避免的,各人群中性状的个性化趋向往往还会因为引入了新的基因而得到加强。

  可以肯定,至少在一个不短的历史时期内,个性化发展对于提高人类整体素质,促进社会文化发展是有好处的。今天的社会,不仅需要科学家、技术员、也需要文学家、艺术家、政治家、也需要教师、运动员、演员、公务员、需要工人和农民,还需要从事服务性劳动的各类人才。即使是在科学家中,还可以划分出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与从事技术开发的专家等等。由于他们从事的职业不同,在体能、技能和智力方面的要求也有所区别。人的生命有限,不可能同时掌握多种专业技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有的人逻辑分析的能力较强、有的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所谓优秀人才,只能是在某个方面表现得比较突出而已,术业有专功,才能使每个人的特长达到应有的水平。人与人之间必须相互支持,相互依赖,相互合作。一个功能健全的社会是多元化的,对各方面人才的需求都很旺盛。

  特长爱好造成了个体的竞争优势,同时也大大促进了社会创新动力的形成。承认人的个性,尊重人的个性,尊重个人对自己发展方向的选择,促进人类向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是符合人类发展需要的,是符合人性的。反之,强求一律,扑灭个性,阻碍人类个性化发展,对国家,对民族,最终对整个人类都会带来不良影响。在现代社会环境下,兴趣爱好多样化所造成的个体形状发展会在正常的社会竞争中得到“奬励”,这将进一步促进个性化性状分离。

  由于社会已经进入了多元化发展的阶段,在生理上存在缺陷的人,虽然某些方面的能力较差。却可以在其他方面形成优势予以补偿。瞎子的听力和记忆力比一般人强;盲人按摩可以比一般正常人更到位;上肢残废的人,下肢就比较灵活,经过练习,有的人甚至能够用下肢握笔写字;明显弱智的儿童,经常在乐团排练场地进出,注意力总是集中在音乐欣赏方面,久而久之,对乐曲的记忆力特别强,对乐队指挥的手势模仿很到位,能娴熟地指挥莫扎特的交响曲,这些都是典型事例。在现代社会中,即使是正常人也只能够发挥个别方面的特长,所以,残疾人只要找到恰当的工作岗位,也能和其他人一样发挥特长,对社会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所谓弱势人群,并不一定是生存能力低下的人。只要社会能为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他们就有可能成为人群中的强者。

  当然,人类走上智力发展的道路以来,内部的竞争从来没有停止过。只是评判个体的性状优劣已经失去了统一的标准;竞争的结果并不会简单服从优胜劣汰的规则。在自然环境中生活时,人用智慧战胜本能和技能,在社会环境中生活的人以智慧战胜智慧。弱势人群中除了个别因身体或者智力上的缺陷造成生活困难的以外,很多都是由于历史或政治原因造成的。是由于社会缺乏公正,让少部分人控制了获取收益的大部分资源的结果。这样的弱者并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弱者,而是不公平游戏规则的受害者。

  我国古代按照士、农、工、商的顺序划分等级,把巫医药师百工之人看成下等人。其实,这些人对社会的贡献并不少。坚持“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价值观,是封建主义的文化选择。然而,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现象并没有因为封建社会的结束而消失,出身不同,贫富不均,接受教育的机会不等,地区性条件差别,取得收益的机会不同,都是造成不平等的根源。

  解放后,党和政府大力提高劳动者的地位,让劳动人民当家作主,让工人农民的子女在接受教育,参军就业方面获得优先权,无疑是一种革命的壮举。但是,在强调贫下中农子女接受教育优先权的同时,却部分地剥夺了出身于其他家庭的人,尤其是剥削阶级家庭子女接受教育的机会。文革中前后提出了“有成分,不唯成分”的口号,其它是一个幌子,在执行过程中,就是唯成分论。所谓“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则成了关系户的代名词。大批被划入“黑五类”的青年不能参军、不能入学升造、失去招工就业、提拔任用的机会,新的不平等代替了原来的不平等。事实证明,剥夺部分人提升自己的机会,既是对他们的伤害,也会给社会造成损失,于国家,于民族都没有好处。

  由此我们想到目前,虽然荒唐至极的阶级路线已经不复存在,但是贫困地区广大农民的生活条件还很差,他们的子女接受教育的机会,和居住在大城市里的孩子还有很大的差距。这种情况一方面会影响这些孩子未来的发展,也会使中华民族丢失许多可以造就的人材。一个富于建设性的社会,必须为他的全体成员,包括所谓“弱势群体”提供尽可能多的发展机会。首先就是接受教育的机会,然后是施展才华的机会。让每一个人的特长得到发展,兴趣得到培养,爱好得到满足,让每个人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自己,成为基础知识扎实,拥有一技之长的专业技术人才。是否办到了这点,应该看成社会文明的标志,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人性发达的标志。

  虽然人类已经获得了大大超越生存底线发展机会,但是在人类未来的征途上,仍然存在着险滩和暗礁,驶向成功彼岸的航船依然有倾覆的危险。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人类的生存危机主要是来自我们自己的行为方式。不妨首先说一说人类为自己设下的陷阱:

  自从人类创造了文化,征服自然的力量一天强过一天。目前的人类早已摆脱了野生动物的残害,跨进了残害野生动物的时代。人类占领了山林,侵入野生动物的“世袭领地”,让虎豹、野猪、野兔、山鸡、羚羊的活动空间迅速缩小;人们开垦了沼泽和荒原,使候鸟丢掉了临时住所;掠夺性放牧使湿地减少、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人们疯狂砍伐森林、破坏热带雨林、大大削弱了自然环境调节气候的功能,致使乾旱频繁、暴雨肆虐、水土流失;人们大量施用农药、化肥,在毒杀害虫的同时也毒死了鼠类和它们的天敌,让蛇、猫头鹰、黄鼠狼濒临絶迹。总之,人类在改造大自然过程中,自觉和不自觉地让整个生命系统病入膏肓,反过来危及人类自身的安全。

  十九世纪中期,冰岛附近海域仍然生活着一种海鸟。它的体形很大,雌雄配对,不能飞行,潜水捕食小鱼为生,学名大水鸟。由于远离航线,很少受到人类侵扰,那时的数量还相当可观。十九世纪晚期,渔船和部分探险船只开始往来于此,打破了这里的宁静。大水鸟憨厚淳檏,不避行人。水手们随手抓几只,在火上烤了吃,也无损于其整体数量。可是,水鸟的肉肥美可口,有人就在它的身上做起了发财梦。渔民们开始大量捕杀水鸟,贩运到欧洲市场。随着大水鸟数量减少,市场价格越来越高。不知是怎么回事,越来越稀缺的水鸟,偏偏又引起了科学家的重视,欧洲兴起了研究大水鸟的热潮。研究机构大量收集大水鸟制作标本,有钱人以拥有水鸟标本装饰厅堂引为自豪。制作标本带来的巨额利润远远超过食用,渔民们争相捕杀大水鸟赚钱。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最后一只大水鸟终于在地球上消失,给人类留下了一批水鸟标本和永远的遗憾。

  消灭灰狼的故事也是一个具有启发意义的事件。最初,为了在中部山区发展养鹿业,美国人大量捕杀灰狼。几年之后,那里的灰狼几近灭絶。黄羊和野鹿的确发展起来了。但是,大批食草动物不仅吃光了野草和树叶,把树皮也啃光了。缺乏天敌的麋鹿和山羊,无法剥夺劣质个体的遗传机会,种群品质越来越差。人们才开始意识到生态失衡的严重性。不得不重新在那里放养野狼,恢复生态平衡,让养鹿事业健康发展。

  今天的人类不仅能够把握自己的命运,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地球上整个生命系统的演化进程。我们的祖先通过种植和驯养等方式,改造了一大批动植物的性状,使之成为人类的附属品。通过改变环境的途径,让没有被豢养的那一部分动物置于人类的控制之下。如果人们喜欢,可以让它们迅速兴旺起来,也可以让它们在短时间内消灭乾净。然而,这样的过程往往是在不经意的情况下实现的。在这种形势下,取得地球霸主地位的人类,必须自觉担当起新的责任,正确使用对生物物种的生杀予夺大权,保护地球的环境,保证人类永远处于可持续性发展的进程中。

  纵观生命进化的历程,有多少生命形态都曾当上过地球的霸主,可是,她们一旦登上了生命的颠峰,便立即退出了历史舞台:昆虫统治了地球几亿年,在脊椎动物的威逼之下,让出了霸主地位。两亿多年前是恐龙称霸的世纪,霸王龙尖利的牙齿、多背棘恐龙短剑般的尾刺,都是所向无敌的杀人武器。可是,它们在地球上横行了一亿七千万年之后,仍然由于一种尚未确定的原因,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不少生命形式在地球上威风一时,人类没有机会看见恐龙的灭絶,却亲眼目睹了剑齿虎和猛犸象最后的时光,亲手将大水鸟送上了絶路,正呵护着大熊猫、藏羚羊濒临于灭絶线上。人类的出现不过几百万年,和恐龙、昆虫统治地球的时间相比微不足道。不能因为目前的霸主地位而确信未来永远属于人类,人类尤其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未来负责,为后代做出理智的选择。

  回顾人类发展的历史,尤其是近代的发展历程,我们对人类的行为方式深感忧虑,甚至不得不怀疑人类是否真能担当起保证自己后代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责任。人类的行为已经给大自然造成了严重的伤害,我们正在接受大自然的报复。由于使用化学燃料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格林兰和南极的冰盖迅速消融,大洋水面正在上涨,要不了多久,地球上一半以上的岛屿将不复存在;气候变暖、高温、乾旱、海啸、暴雨雪、飓风、厄尔尼诺现象接连不断;由于大量使用氟利昂等有害物质,南极上空臭氧层已经出现空洞。如果这个空洞扩展到其他大陆上空,太阳紫外线将搅乱生命系统的遗传密码,导致不规则的基因突变,让人类蒙受基因病变之苦,使生态平衡遭受破坏,最严重的后果可能导致命系统全线崩溃。

  08年春节后,我国南方遭遇的特大暴风雪,和两个月之后发生在四川的特大地震灾害,充分暴露了现代化生活方式的脆弱性:冰雪压断了输电线,阻断了交通;地震灾害使水泥建筑变成了人造坟墓,十万生灵泯灭于一瞬间;没有电力,所有通讯设施停止运行;交通中断,物资供应立马告急;百万人口的城市停水断电十几天、饮食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能源和燃气供应全面瘫痪;震灾之后可能爆发的瘟疫、由山体滑坡形成的堰塞湖随时都可能造成比地震本身更为严重的次生灾害。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生活在连一口水井都没有的现代化城市中的居民,不见得比生活在原始状态下的人更有办法。联想到在灾难片中看到过的情景,我们不禁为制片人的想象力大为吃惊,也深切地感到,他们对灾难的描述絶非仅仅为了耸人听闻而虚构的故事。

  如果说,自从三万五千年前人类终止进化以来,由于努力发展智慧和认识能力,经过长期奋斗目前人类已经使自己远远地超越生存底线,是人类发展史上的最大成功的话,而人类在进入近现代以后,所制成的危机,则是人类发展史上最大的失败。危机来自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来自人与人之间无休止的斗争。科学研究表明,地球上的生命只发生过一次,人类只诞生了一次,也只能诞生一次。我们必须发扬人性的优势,发展人类的认识和创造的能力,加强每一个人类成员对正义事业责任感,发扬民主,提倡博爱精神,让每一个人都在理智的指导下行动,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恩赐少得可怜。真正伟大的造物主就是人类自己。我们的祖先广泛利用自然物和自然力,改造了大自然。经过若干代选育,体态笨拙的鲫鱼变成了美丽多姿的金鱼。让原先生长在西亚,核大而硬,果肉薄而苦涩的野生桃变成了遍布世界各地的优良水果。可是,人类自身的性状却未曾得到应有的关注。是不是可以设想,具有强烈自我意识的人类,通过自身的努力,使后代的性状向着更加优秀的方向发展呢?

  为了人类的未来,努力开展体育运动,增强体质。体育锻炼虽然不可能改变人类的遗传基因,却可以使自身体魄更加健壮。身体强壮的人生命力旺盛,所生育的孩子也会强壮一些,这一点在统计意义上是没有疑问的。此外我们还应该发展医疗卫生技术,研制更加有效的药物,努力推广医疗保险制度,预防和根治疾病。我相信,只要能够正确应用自己的创造性才能,人类就可以为自己找到办法来应付任何可能的环境变化。上世纪末,科学家已经完成了人类遗传基因的排序。通过对遗传过程的人工控制,实行优生优育,让我们的后代越来越健壮,越来越聪明的技术突破,完全有希望实现。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大自然为人类设下的陷阱是根本性的:天文学研究表明,在火星和土星轨道之间存在着一个小行星带,数以千计的小行星中偶尔会有个别不守规矩的家伙,离开原来的运行轨道,闯进地球运行的天区里来。一旦和地球相撞,其后果将不堪设想。七千多万年前,地球就曾遭遇过体积约为四分之一个月亮的小行星撞击。撞击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几千个原子弹同时爆炸的威力。剧烈的震荡摧毁了地球上的生态系统,使大部分物种同时灭絶,从根本上变了生命系统的发展路向。这样的事情非常偶然,说不定什么时候还会发生。此外,太阳行将熄灭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临终前的太阳会发生爆炸,演化成红巨星,将地球包容进去。到时候,地球上所有生命都将灭亡。为了逃避劫难,人类必须在预防天外来客扰乱地球的宁静的同时,为子孙后代寻找地球以外的家园,以免他们陷入万劫不复的絶境。

  我们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开发宇宙,创造新生活的理想一定能实现。可以自豪地说:在今天的所有生命形式中,人类,也只有人类才拥有这样的机会,在太阳行将爆炸,地球毁灭之前,乘坐火箭跨越时空,到另一个天文系统去寻找新的生活与梦想,创造新的伟大与光荣。也许到了那个时候,才能充分体现文化的价值,最后证明人性的意义。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