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深圳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地上)前期简报
周志敏(周志敏,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
【中文摘要】深圳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总面积为1952.85平方公里,新发现较重要的古建筑有盐田烟墩,罗湖区蔡屋围蔡氏祖墓、背夫山日寇碉堡群,光明新区合水口村老围,南山区湾厦村炮楼、逢源书室等7处。这些古建筑的发现,丰富了深圳文物文化内涵,同时为深圳历史及“明清海防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关键词】文物普查 古建筑 新资料
Abstract: The total area of the third national cultural relics survey is 1952.85 k㎡. There are 7 important historic buildings found during this survey. These findings enrich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the city, and provide new materials for the study of the citys history and for the topic of coastal defence of Ming and Qing Dynasty.
Key words: cultural relics investigation old building new materials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是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一项国家工程。深圳市文物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国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以对文化遗产保护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城市历史和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积极开展文物普查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一、深圳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范围
目前深圳总有面积为1952.85平方公里,分七个区:光明新区为152.36平方公里;宝安区为560.59平方公里;南山区167.05平方公里;福田区为78.04平方公里;罗湖区为78.90平方公里;盐田区为71.83平方公里;龙岗区为844.08平方公里。深圳现总有55个街道。市区普查队负责特区和光明新区。
2007年11月至2009年10月为深圳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二阶段前期,文物普查的主要任务是以区域为单元,实地开展地上文物调查和数据登録工作。
2009年4月已经按照国家标准登记备选文物建筑128处,其中复查文物建筑13处,新发现备选文物建筑105处,新发现比较重要的古建筑(群)有7处。涉及的门类有学堂书院、宅第民居和其他古建筑。
二、文物普查中的新发现
在新发现的文物中,盐田烟墩、罗湖区蔡屋围蔡氏祖墓、罗湖区背夫山日寇碉堡群、光明新区合水口村老围、南山区湾厦村炮楼、逢源书室等价值较高。
1. 盐田区烟墩
1984年深圳市第一次文物普查中,彭全民先生根据文献记载,曾调查发现了深圳市境内的牛湾、伏涌、叠福、野牛角墩、大湾、水头六个烟墩,这些发现刊登在《深圳市文物志》(油印本)中,2005年版《深圳文物志》引用了这一成果。
2006年,为了深入开展国家文物局“明清海防课题”的研究,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龙岗区大鹏古城博物馆联合对明代大鹏所城附属烟墩展开调查,瞭解到当时烟墩的遗存状况:(一)叠福烟墩:位于大鹏镇叠福村北的求水岭山上,由一个大瞭望墩和三个小烟墩组成。(二)水头烟墩:位于南澳镇水头沙村北英管岭的山顶上,由一个大瞭望台和三个小烟墩组成。(三)旧大鹏烟墩:位于南澳镇西涌靠近海边的山顶上,由五个东西向排列的烟墩组成,烟墩平面呈覆斗形,用石头垒砌,从南向北分别编为1—5号,方向北偏东30°。东、北山坡地势低缓,西、南山坡地势陡峭。(四)大坑烟墩:又名“大湾烟墩”,位于大鹏镇大坑村南濒海的山岗上。1982年修建大亚湾核电站时,划为禁地,大坑村整体迁移到大鹏镇,后来广东核电总公司在山岗上修建休闲阁亭,烟墩被毁无存。(五)野牛角烟墩:又名“野牛涌烽堠”,位于大鹏镇岭澳村濒海的山岗上。1982年修建大亚湾核电站时,划为禁地,岭澳村整体迁移到大鹏镇。
在历年烟墩调查中,未见盐田烟墩,此次盐田烟墩调查发现填补了这一空白。
关于盐田烟墩的文献记载:\[明嘉靖\]戴璟《广东通志·卷三十四·营堡·大鹏守御千户所》:“东莞所海澳防守旗军八十四名:叠福烽堠、盐田、野牛澳、水头、沙澳、凹背、旧大鹏。”[明万历]郭棐《粤大记·卷三十二·广东沿海图》:“野牛角烽堠、大坑烽堠、旧大鹏烽堠、水头烽堠、叠福烽堠。”[清康熙]《新安县志·卷之八·兵刑志·墩堡》:“\[明\] 岗墩、赤湾墩、伏涌墩、嘴头墩、赤岗墩、鳌湾墩。已上六墩,每墩了守旗军五人,东莞所拨。野牛墩、大湾墩、旧大鹏墩、水头墩、叠福墩。已上五墩,每墩了守旗军五人,大鹏所拨。\[国朝\]康熙七年,奉 特大人暨提督亲行踏勘展界,新安沿边奉设墩台二十一座: 新安营地方: 碧头墩台,一座。 茅洲墩台,一座。 嘴头角墩台,一座。鳌湾角墩台,一座。南山墩台,一座。圣山墩台,一座。屯门墩台,一座。大军营墩台,一座。九龙墩台,一座。佛堂门墩台,一座。大埔头墩台,一座。黄竹角墩台,一座。麻雀岭墩台,一座。盐田墩台,一座。鸦梅山墩台,一座。东坑墩台,一座。西山墩台,一座。深圳墩台,一座。五通岭墩台,一座。大梅沙墩台,一座。小梅沙墩台,一座。续奉文行查,将不甚紧要之台,改作瞭望台。新安营汛地,实造墩台八座:碧头墩台,一座,安兵三十名。茅洲墩台,一座,安兵三十名。嘴头角墩台,一座,安兵三十名。鳌湾角墩台,一座,安兵三十名。屯门墩台,一座,设千总一员,安兵五十名。九龙墩台,一座,安兵三十名。大埔头墩台,一座,安兵三十名。麻雀岭墩台,一座,设把总一员,安兵五十名。其南山、圣山、大军营、佛堂门、黄竹角五座,俱改作瞭望台,每台设兵十名。大鹏汛地,实设墩台四座:盐田墩台,一座,设千总一员,安兵二十五名。鸦梅山墩台,一座,安兵一十五名。东坑墩台,一座,安兵一十五名。西山墩台,一座,安兵一十五名。其深圳、五通岭、大梅沙、小梅沙四座,改作瞭望台,每台设兵十名。其碧头、茅洲、嘴头角、鳌湾角、屯门、九龙、大埔头、麻雀岭、盐田、鸦梅山、东坑、西山一十二台……捐解修筑。”1866年意大利传教士绘《新安县全图》有“东坑”,在莲塘。[清嘉庆]《新安县志·卷之十一 ·经政略·经政四·兵制·墩台》:“碧头墩台(东莞交界)、嘴头角墩台(改汛房外委一员)、茅洲墩台(把总一员)、大埗头墩台(改汛房) 、屯门墩台(改汛房把总一员)、麻雀岭墩台(今废) 、鳌湾角墩台(改汛房外委一员)、九龙墩台 。”“烽堠”即“烟墩”。
的历史可以从明代洪武年间设立卫所开始。明初是否设立盐田烟墩?目前尚无证据。但至少在嘉靖十四年戴璟《广东通志》就已经有了明确记载。当时盐田属于大鹏守御千户所,但是防守旗军来自东莞所,康熙《新安县志》载明代大鹏所的五处烟墩已经没有盐田烟墩,应该是明末万历以后的事情。万历二十六年(1598)《粤大记·卷三十二·广东沿海图》所载相同,在盐田村和梅沙村之间没有任何设施机构的记録,由此可以判断盐田烟墩设立于嘉靖以前,而万历二十六年以后已经裁撤。康熙七年展界,新安沿边奉设墩台二十一座,其中有盐田墩台一座,同时还有大梅沙、小梅沙墩台各一座。康熙二十七年编撰县志时,大小梅沙墩台改作瞭望台,盐田墩台仍在。嘉靖二十四年,盐田墩台、大、小梅沙瞭望台俱不存。由此变迁过程可见盐田墩台一直是附近地区军事设施的中心,而大小梅沙墩台和瞭望台存在时间都很短。据此推断现存形制完整的烟墩应该是盐田墩台,属明代遗存。
这是目前深圳发现的近十座烟墩中形制最完整、保存最完好的一座,为深圳市烟墩遗迹研究提供了新资料,同时为国家文物局“明清海防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2.蔡屋围蔡氏祖墓。蔡屋围祖墓坐落于深圳市罗湖区蔡屋围原老围的北侧,今大剧院东北角后,是本地蔡氏九世祖、十世祖、十一世祖合葬墓,有612年历史。墓葬坐北向南,地上建筑平面近似葫芦形,用青砖砌筑,结构是前为祭坪,中为三级拜台,后为墓堂,左右各立一座竖耳式土地公婆神龛。最宽6.5、最长9.5米,加上周围风水园林,总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由墓堂地面到墓顶火珠通高1.4米,墓堂后壁正中嵌墓碑,铭刻文字:“未向兼坤地,肖形如仙人常睡。莞邑地师温鹿卿扦穴定针。明十世祖考谷清蔡公、妣刘氏孺人仝墓,元九世祖考基俊蔡公、妣林氏孺人仝墓,明十一世祖考光泽蔡公、妣游氏孺人仝墓。奉祀裔孙三大房人等仝立。光绪丁亥年六月廿六日立碑,永垂不朽。”光绪丁亥年即公元1887年。目前可以看到的蔡屋围祖墓外观为清代晚期形制。
3. 罗湖区背夫山日寇碉堡群。该碉堡群位于罗湖区泥冈村后山上,一组五座碉堡、暗堡和连接通道。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约1942年夏季,驻宝安日军为加强与东莞、惠州日军的联系,在泥冈村后山可以俯瞰监视宝太公路东段的山头上修建了这一碉堡群,强迫大批村民向山顶运送建材,许多老人至今记忆犹新。现碉堡群保存完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上好教材。
4.光明新区合水口村老围。该围位于公明街道合水口村内西部,始建于明朝中叶,大规模修建于明代晚期至清代末期,现存围墙一周基本完整,主体皆为明代晚期砖结构,围内排屋则以清末重建者为主。平面上基本保留始建时的原貌。南北宽约60、东西深约40米,围墙高4.0、厚0.8米,平头哨卡式门楼。是我市现存数量极少的广府宝安类型围村中保留最完整的一座。
5.湾厦村炮楼。位于蛇口街道办湾厦村东面广进化工厂内,该炮楼是深圳仅存的一座纯石砌炮楼,共有五层,天台抹角对角铳斗。整体外观现保存还较完整,但因该炮楼深处化工厂内,炮楼墙体周边堆积太多红色化工原料,基石已被红色化工原料腐蚀。因该炮楼是深圳现存仅有的一座全石砌炮楼。
6.逢源书室。位于南山街道办向南村一坊24号,该书室是一西方风格碉楼,连天台共三层、四面天台山墙兼栏墙、四面居中铳斗,铳斗分为壁龛人物故事及八卦。该碉楼整体风格独特,是深圳较有西方风格代表性的建筑物。
7.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普查,深圳市还将有代表性的当代遗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反映深圳城市发展历程的工业、金融商贸等各类行业性质文化遗产纳入此次文物普查和保护范畴。可以说此举是深圳文物普查工作的一项创新。例如,罗湖区大望村后二线关(即“特区管理线”)就被纳入深圳市不可移动文物点进行登记。深圳特区设立后,1982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特区与非特区之间设立了深圳经济特区边防管理线。这条东起大鹏湾畔背仔角,西起珠江口侧安乐村,全长90.2公里的特区管理线,和14各边境海关检查站被人们称为“二线关”。 二线围栏于1982年动工,1986年建成,耗资1.38亿。曾经是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分界线。二线关是特区的一道特殊屏障,有效地保证改革开放政策在特区内的顺利实施,减轻了边境一线压力,对特区发展作用重大,是改革开放历史的见证物和遗产,现代中国柏林墙。建立23年后以至永久,二线关及二线关围栏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仍然继续发挥积极作用。该建筑以住未见着録或公布,系本次调查新发现。其价值不言而喻。此次将其列入不可移动文物点为将来进一步保护奠定了基础。
盐田区烟墩以前虽然文献有记载,但一直未发现实物,盐田烟墩的发现印证了历史文献的记载,弥补了深圳海防资料的不足。
蔡屋围蔡氏祖墓、罗湖区背夫山日冠碉堡群、光明新区合水口村老围及湾厦村炮楼,这些新发现丰富了深圳文物文化内涵,为瞭解深圳历史增加了新资料。
南山逢源书室及“特区管理线”为近现代文物,见证记録了近现代时期深圳历史新的发展。所以前期文物普查除原有文物调查外,最重要的是新发现了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使深圳历史文物的类型更为丰富。
深圳是一个特殊的城市,在农村城市化、旧城改造、消灭城中村等社会经济活动的巨大潮流中,深圳市的历史建筑正在以空前的速度被破坏和消失,深圳市的文化遗产面临着比内地任何城市都要严重的威胁。要通过这次普查“摸清家底”,搞清楚深圳到底有多少宝贝。将展开实地调查登记工作,按照这些文物线索逐一进行登记、记録、测绘、摄影、録像,建立起原始的文物记録档案,建立深圳市可移动和不可移动文物的数据库,第三次文物普查将在深圳市范围内,对现存有保护价值的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包括对已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尚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全面登记。这对今后深圳文物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