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苏拱门楼年代考究



  禤细贤(禤细贤,韶关市曲江区文广新局。)

  【中文摘要】 苏拱门楼和苏拱村落应为宋朝末期或元代时期的建筑物,再保守一点苏拱村和门楼的始建至今至少有600-700年的历史。门楼相传宋朝苏东坡到此访一刘姓官吏,因拱手迎送而得名,后因火灾烧毁重建,现保留清代建筑风格。

  【关键词】曲江区 门楼 清代建筑

  Abstract: The history of the Sugong gateway and Sugong village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late Song Dynasty or Yuan Dynasty, with a conservative estimation of 600 to 700 years history. The gateway was bunt later and now it is preserved in a style of Qing Dynasty. 

  Key words: Qujiang district gateway building of Qing Dynasty

  

  一、苏拱门楼地理位置

  苏拱门楼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白土镇苏拱村龙归河西岸。集思宝E718PIUS·GPS坐标N24°42′9″,E113°28′45″(门前石级),海拨47.3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该门楼相传宋朝苏东坡到此访一刘姓官吏,因拱手迎送而得名,后因火灾烧毁重建,现保留清代建筑风格,《曲江县文物志》定为清代古建筑,2006年6月公布为韶关市文物保护单位。

  二、门楼结构

  苏拱门楼为牌坊式门楼,门向北偏东8°,门宽1.9米,墙厚1.67米,红沙岩为柱,中间楼顶悬山式,二层两边为歇山顶,六层砖出檐,檐下水磨砖作斗拱,一斗三升,各层交叉连接,门内红沙岩拱顶,二门内两边有二木栓眼,两边均用水磨方砖镶壁出线,壁柱0.4米,柱间1.4×2.45米(单边),两级石灰岩石条砌基础。

  苏拱门楼因年久失修,受自然灾害袭击侵蚀,屋面梁架尽毁,门楣石条断裂,墙体暴裂门楼向后倾斜330毫米。2009年3月省文物局拨出专款对苏拱门楼进行抢修,笔者有幸参与苏拱门楼的抢修工作,并对苏拱门楼建筑年代作进一步考证。

  三、历史信息和佐证

  1. 苏拱村相传宋朝苏东坡来访官吏找手相迎而得名,该村的《刘氏族谱》已毁,相关记载不存。据村中老人讲,他们的祖先从江西樟树大码头迁入龙归大村,再由龙归大村迁至苏拱开基。根据邻村上乡村刘屋《刘氏族谱》记载:“上乡刘氏宋朝咸淳年间从江西广信府贵溪县樟树村鸡市巷大码头迁居广东韶州府玉田都。”可知苏拱村刘氏至少在宋、元时期到此落脚开基。

  2. 从该村的形制和老厅(家庙)“一乐堂”残留的信息,“一乐堂”基础为青砖黄泥浆砌缝,青砖规格330×170×70、320×150×60、320×150×50毫米,“一乐堂”落款为“道光丙戌嘉年”因此在清代道光丙戌年(1826年)维修过,老厅的照壁上结构水磨砖构件,水磨砖如意斗拱和镶嵌墙上的水磨方砖与苏拱门楼相同。因此,苏拱门楼重修时间应与老厅“一乐堂”修缮相同,为清代道光丙戌年(1826)。

  3. 苏拱门楼向后倾斜330毫米,从表面看门楼是石灰浆砌水磨砖,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仅观察该门楼券顶尚留有三块宋砖。从这次抢修实测勘察,门楼本身(包括整个苏拱村落)从基础至屋面的砖都是黄泥浆砌缝,砖的规格为320×150×70、310×140×60、310×170×50毫米,与大塘新桥仙人塔(宋朝)的塔砖相当。砖缝石灰浆是清代维修时上在表面的,门楼前面镶嵌的水磨方砖是清代维修时镶嵌的,门前有水磨方砖挡雨水,而进间里面的梁架屋面被毁,门楼内墙受雨水冲刷砖缝的黄泥浆,造成整个门楼向后倾斜的原因。

  4. 从上述黄泥浆砌缝和门楼的青砖规格与大塘仙人塔的塔砖比较,该门楼和苏拱村落应为宋朝末期或元代时期的建筑物,距今已有600-700年的历史。

  

  附记:仁化县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周照云经理以及施工人员、曲江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林先美司机等为抢修工程付出辛勤苏动,特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曲江县文物志》,广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