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将南海神庙打造成为岭南文化旅游的精品



  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广东文化组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史学院

  汪洋书记到广东后,提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拿出改革创新的思维方式,大胆探索,着力研究破解影响科学发展难题的思路和举措。目前,广东许多文化旅游景点也在解放思想,联系实际破解文化旅游景点发展难题,抢抓发展机遇。为此,省政府参事室(文史馆)组织了史学院馆员对黄埔区的文化景点进行了专题调研,下面将调研的情况汇报如下:

  黄埔区是历史文化名城广州东面的一个区,地处中国南大门,濒临南海,地理位置优越,从唐宋时期起,黄埔区就是广州的外港,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和欧洲航线最重要的港口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黄埔区又是一座有深厚文化底藴的城区,区内曾发现有新石器时代的石器,有汉唐古墓等等。区内文物景点众多,有全国著名的黄埔军校旧址、横沙书香一条街、张氏宗祠以及众多的古炮台等等,还有享誉东南亚的南海神庙。调研组听取了南海神庙方面的情况汇报,认为如何利用老祖宗留下的南海神庙这个宝贵遗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虽然有南海神庙文物资源这张牌,关键还要看怎么打。将文物资源和旅游产业结合起来,去伪存真、做大做强,南海神庙文化旅游大有文章可做。

  一、南海神庙——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标志

  南海神庙是黄埔区的文化旅游景点,又是古代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标志。南海神庙位于扶胥之口,黄木之湾,是中国古代祭海之场所。隋朝开皇十四年(594年),隋文帝下诏祭四海,南海神庙因此建立。

  到了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唐玄宗命义王府长史张九皋(张九龄之弟),奉金字玉简之册封南海神为广利王,“广利”即是广招天下财利之意。这个封号与广州在中国海上交通贸易史上所处的重要地位有极大的关系。广州是我国最早的海上对外贸易的港口,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广州(当时称番禺)就是我国著名的“都会”、海外贸易的主要港埠和进出口货物的集散地。魏晋南北朝时期,广州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港口地位不断提高,唐代广州港是东方第一大港。唐时船队从广州出发,经南亚诸国,再进入印度洋 ,到达波斯湾, 一直到非洲东岸。这条航线全长1万多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一条海上航线。它在海路上沟通了亚非两大洲的联系,促进了中非贸易的往来。南海神庙地处黄木湾,是古代广州的外港。古时广州出海或外国到广州的海船,要经过南海神庙前的古码头。中外船员都要进庙祭祀,以祈求海不扬波,一帆风顺。因此,南海神庙是广州古代海洋文化的窗口和广州古代对外开放、摆脱封闭状态的重要遗址。

  二、南海神庙保护和开发存在的一些问题

  南海神庙是中国古代帝王祭海的场所,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的一座四海神庙,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又是南海海上丝绸之路发端于广州的历史见证。但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社会动乱,外患内乱,民不聊生,广州的古寺观庙宇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占地面积逐渐缩小。著名的南海神庙也难逃厄运,特别是“ 十年浩劫”期间,古庙被占用,不少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保存下来的古建筑、碑刻、神像被当作封建糟粕毁坏,古庙满目疮痍,惨不忍睹,造成了无可估量的损失。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广州市文物部门接管南海神庙,并逐年拨款重修,沉寂已久、中断多年的民间庙会也得以恢复。近年来,南海神庙及海上丝绸之路相关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特别是2004年南海神庙交给黄埔区管理后,区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古庙及相关文物实施严格保护,清拆了古庙周围2万多平方米的违章建筑,广州民俗文化节永远落户黄埔区等等,现在每年的庙会期间,都有数十万人次前来游览,当地村民都盛赞广州市和黄埔区做了一件大好事,千年古庙,再现雄姿。

  经过考察和听取有关部门的情况介绍,我们认为南海神庙趋势较好,知名度不断提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的发展仍未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几年,广州市和黄埔区虽然花了不少人力和物力,抢救、维修和扩大南海神庙,可惜的是投入多,回报还不够理想,除了庙会期间人气很旺外,平时古庙的游客并不多。南海神庙在岭南和广州市文化旅游中龙头地位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

  南海神庙在开发利用方面思想不够解放,古庙的开放还一直处于形式单调、以拜神为主的水平上,目前庙内神气较重,文物不多,可吸引人们眼球的展品更少,对古庙和海上丝绸之路深邃的文化内涵未能进行深入发掘和展示,外地游客到南海神庙参观,还只能是拜拜神和逛逛浴日亭,无法瞭解古庙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又不能寓史于游,寓游于乐。南海神庙怎样和旅游相结合,似乎还未找到一个最佳结合点。

  另外,南海神庙的宣传力度不够。宣传促销是扩大文化旅游景点知名度的一条有效途径,除了庙会期间外,平时南海神庙宣传的力度和广度方面仍表现乏力。广州见不到南海神庙的有关广告。不少游客来广州,都不知道有南海神庙可以参观,不少人还误认为南海神庙在佛山的南海区。

  三、做大做强南海神庙的几点建议

  时来易失,赴机在速,见之不取,失之千里。在新世纪文化旅游市场激烈的竞争中,我们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要以开放的眼光、解放的思想、创新的精神来做好南海神庙保护和开发工作,努力把古庙打造成为岭南文化旅游的名牌产品,为广州文化旅游跨越性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下面提几点建议:

  1. 加快广州海事博物馆建设的步伐。南海神庙是广州古代对外开放、摆脱封闭状态的重要遗址,前几年广州市就决定建设广州海事博物馆。但要建设一个内涵丰富、特色独具、在全国都有影响力的海事博物馆,单凭黄埔区一区之力远远不够。应当把海事博物馆列入市重点工程项目,广州市政府应当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目前建广州海事博物馆广州市仅投入600万元,要征地和征集文物,还要建馆,经费远远不够。另一方面,黄埔区要争取市文物部门移交部分有关海事文物,充实博物馆的展览内容。在陈列内容上,要有所创新、动静结合。既要充分展示广州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的重要历史地位,又要培养市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海洋意识,将古今知识融为一体,使该馆成为广州爱国主义和海洋科普的教育基地。同时,应抓紧加快广州海事博物馆的建设步伐,力争在明年底前建成,作为向广州亚运会献礼的重点文化项目,成为吸引国内外游客、特别是青少年的文化旅游新亮点。

  2. 在南海神庙内和广场筹建一组反映古庙历史、传说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雕塑。深入发掘古庙和海上丝绸之路深邃的文化内涵,改变庙内神气较重,文物不多的状况,加强古庙的文化品味。作为千年古庙,留下有许多传说和故事,都是非常好的历史雕塑题材。文化在旅游景点当中是灵魂,南海神庙本身就是岭南文化、传统民俗、海上丝路、民间庙会的缩影,建议精心策划筹建几组雕像,如苏东坡游浴日亭、杨万里游南海神庙、陈献章游浴日亭、波罗庙会情景等等,在庙外广场筹建海上丝绸之路的雕塑,进一步增加古庙的文化气息和情趣,提升南海神庙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3. 要进一步将波罗庙会建设成为岭南最有文化特色的庙会。每年农历2月11——2月13日,是传说中的南海神诞,又是广州地区民间传统的波罗庙会。许多来自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村民、港澳同胞和善男信女便结伴从四面八方到南海神庙来,当地俗语有云“第一游波罗,第二娶老婆。”据调查,波罗诞作为流传千年的民间风俗,有其特定的深厚文化内涵,凝聚着岭南文化的智慧。人们逛波罗庙会图的就是个喜庆和快乐,花点钱逛逛庙会放松一下,买个波罗鸡转转运,图个心情舒畅和好运;登登古羊城八景之一的波罗浴日,观赏千年古庙的秀色,图个吉祥。波罗庙会作为岭南一种传统民间习俗,迎合了广大市民追求欢乐和谐的气氛。建议继续深入开发波罗庙会,进一步发掘庙会的文化内涵,扩大庙会的影响,集文物、旅游、民俗、购物、饮食于一体,把它建设成为象北京的龙潭庙会一样的岭南最著名的品牌庙会。

  4. 恢复一段扶胥古镇历史商业街。扶胥古镇原来是岭南著名的古镇,可惜现在已经找不到原貌了。建议紧邻南海神庙东侧的旭日街,进行改造,通过对建筑立面的重新修整和对环境的美化,对和南海神庙风貌不协调的建筑进行降层整饬,道路铺麻石进行改造,将其恢复成一段扶胥古镇历史商业街,发展特色小手工业和小商业,延续千年古镇的历史文脉,弘扬古镇的特色,这里将成为南海神庙旅游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 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南海神庙的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前期准备工作。黄埔军校旧址和南海神庙是广州市和黄埔区的两张“文化名片”,黄埔军校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南海神庙目前还只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和古庙是中国历代帝王祭海之场所,是属于国家祭祀坛庙的重要地位不相符。迄今为止,我市还没有一处世界文化遗产。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传承文明的毅力,做好南海神庙的保护、开发和“申遗”的工作,这也是对广州市和黄埔区人民的一大考验。如南海神庙和海上丝绸之路遗址申报成功,必将大大提高广州市和南海神庙的整体文化地位和文化形象。

  6. 要加强南海神庙的管理,扎扎实实、卓有成效地工作。越是激烈的竞争,越是要搞好管理,我们要做大做强南海神庙,打造岭南文化旅游的著名品牌,就一定要加强管理,大力弘扬创新精神,要认真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

  7. 进一步开发与南海神庙有关的旅游产品。一个好的旅游景点应该有自己的特色的旅游产品。作为一个千年古庙,南海神庙能开发的旅游产品很多,如开发波罗鸡、波罗粽、番鬼望波罗纪念章、南海神纪念章和有关纪念品等等,还有关于南海神庙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图书资料等。现在的小卖部面积较小,旅游产品也不多,要想办法搞活古庙的小卖部,引进竞争机制,提高小卖部的营业额,使其成为古庙除门票收入外的稳定的经济来源之一。

  8. 扩大宣传,用文化来提升南海神庙新形象。目前,南海神庙在岭南和全国的知名度还不高,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大力加强文化方面的宣传。一座古庙不仅仅需要保护,更需要传播和开发利用,在宣传时要综合运用广告促销,藉助报纸、电视、杂志、多媒体等,媒体有非常强的导向力和感染力。同时,要舍得花钱编辑南海神庙的宣传资料,包括大型的南海神庙画册、小册子、宣传挂图、明信片等,编辑出版有关南海神庙的书籍,如《南海神庙的传说》、《南海神庙与海上丝绸之路》、《南海神庙的碑刻》等系列著作,全面系统地介绍南海神庙的历史、传说和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只有坚持南海神庙的文化品位,弘扬岭南文化中的精华,南海神庙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

  广州将在2010年举办第16届亚运会,这将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承办的又一大型综合性国际体育盛会,千载难逢,南海神庙应借此机会充分向中外友人展示古庙深厚的文化底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把尘封的古庙点化成鲜活的历史,使南海神庙能立足广州,影响岭南、辐射东南亚,扩大南海神庙在国内外的影响。将南海神庙打造成为集文化旅游、民俗风情、海上丝路、庙会文化、休闲观光、学术研究等功能于一体的具有独特魅力的岭南文化旅游的品牌。

  

  执笔人: 黄淼章

  

  2008年5月4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