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以融合信息、文化的现代服务业为火车头,拉动广东产业的升级



  毛藴诗 

  行业边界模糊、延伸,产业之间的交叉、融合是当代经济的特点与趋势。其中最明显的是信息技术、文化产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形成全球发展最快的现代服务业。

  数字化技术、通信、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以及与之相关的技术融合,使诸多行业之间的边界正在由清晰趋向模糊。出现了电子产品、电信、文化、娱乐、传媒、出版、银行、证券、保险、零售、物流、旅游、酒店以及医疗卫生保健等行业之间相互渗透和融合。

  产业融合使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得以合理配置,大大降低了产品和服务成本;融合扩大了网络的应用范围,使各种资源加入网络的可能性增大,产生了网络效应;而且融合导致了生产系统的开放性,使得消费者成为生产要素的一部分。这三方面效应的共同作用,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递增机会。产业交叉融合使过去不相关的业务变得相关,突破了无关多元化的概念,突破了传统产业链的观点。产业交叉融合进一步提升服务业的内涵,提高服务业的技术含量,提高其附加价值,激活了很多原本死气沉沉的市场,形成许多新的服务、新的业务、新的业态,甚至新的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重心转向服务业,实现了产业结构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0%以上,主要发达国家达到70%以上。融合了信息和文化的现代服务业,将成为带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的火车头,为传统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如汽车金融信贷服务的出现,汽车市场快速增长,全球有70%的私人用车都是通过信贷销售,汽车制造商的生产规模也不断扩大和升级。我国从1998年至2003年底,个人汽车信贷总额超过了2000亿元,在新增的私家车中有近1/3都是贷款购车。 2004年8月,我国首家金融公司--上海通用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中国汽车金融业开始向汽车金融服务公司主导的专业化时期转换。随后又有福特、丰田、大众、戴姆勒-克莱斯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相继成立,汽车金融服务的发展,同样也促进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如电子地图、GPS的应用,给现代物流业以很大支持,为整合空运、水运、铁路与公路运输、仓储等业务活动提供了平台。耐克、阿迪达斯等运动品牌的体育营销,对新材料的研制、制鞋业和服装业的发展升级,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为了顺应产业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发达国家纷纷调整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美国早在1996年就将电信和媒体统一立法管理,引发出一场电信、电子、媒体和文化企业的交叉兼并和产业重组。1997年欧洲委员会“緑皮书”提出,电信、广播电视和出版三大产业融合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问题,更是涉及到服务以及商业模式乃至整个社会运作的一种新方式,并把产业融合视为新条件下促进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强有力的发动机。

  据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的调查,广东省的服务业发展迅速,2007年服务业企业固定资产同比增长21.0%,企业实现全部营业收入2783.2亿元,同比增长17.4%。但是广东产业结构的转型,亟待转变观念,突破现有模式,实现总量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互动。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 转变观念,确立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龙头地位。特别是广州这样的中心城市尤其应该如此,尽管广州相对于国内其他城市,服务业比较发达,服务业占GDP的比例接近60%,但对于区域性的商业中心,提高到80%以上,才是合理的。重化工业、汽车业等在过去10多年,对广州的经济发展贡献很大,但这与发展服务业并不矛盾,大力发展服务业,不仅可以改善整个城市乃至周边地区的经济环境,同时也会对传统的产业起着推动作用,带动产业通过技术创新,不断升级。

  2.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合理设置管理部门,变管制为服务。针对原来立足部门利益或地方利益的“法规”、“政策”,大刀阔斧地进行清理或废止,改革原有的审批流程,注重对企业的指导和服务,以开放、公平、公正的政策促进产业的融合和发展。

  3. 打破行业垄断。当产业交叉、融合涉及到垄断性行业,遇到的阻力相对更大,在对垄断行业加强管制的同时,要进行包括适当放松管制,使之有利于产业融合的改革。

  4. 加快推进混业经营的范围与步伐。分业经营存在较突出的是金融业和通信业,广东可以争取作为试点,逐渐对银行、保险、证券业实施统一的监管,实现混业经营。

  5. 扶持新兴业态、新兴产业。新兴产业在形成和发展之初,往往投入较大,周期较长,政府要加大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力度,营造健康的市场环境,在政策上扶持新兴业态的形成和发展。

  

  2008年3月31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