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广东中小企业上市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何问陶 

  随着国内证券市场多层次市场体系的逐步完善,中小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上市机会,广东中小企业能否把握这些机会,通过上市提升企业和地方经济的竞争力,成为广东中小企业和地方政府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广东中小企业上市现状

  1.全国中小企业上市规模、结构与发展前景

  目前,国内主板市场主要为大型企业上市服务,中小企业国内上市基本上集中于深圳的中小企业板。深圳中小企业板自2004年6月成立到2007年底,累计已有上市公司202家,其中,沿海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占了絶大多数。

  中小企业板行业结构单一,中小板制造业“一业独大”现象严重。截至2007年底,202家上市公司中属于制造业的就有179家,占比高达88.6%;从总市值角度衡量,中小板的制造业总市值占比达到近70%。扩大行业覆盖面、丰富行业结构,已经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中小企业板在三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受了充分的市场考验,包括2004年的市场低迷、2005 年的暂停发行、2006年和2007年的机遇。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差不多每周都有两家左右的中小企业上市,市场的发展速度快。以当前的进程来看,中小企业面临良好的上市机遇。

  2.广东中小企业在全省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006年广东民营经济(由于统计口径的关系,这里用民营企业来替代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13216亿元,增长14.3%,占全省GDP的40.5%;民营经济上缴税收1775.7亿元,增长25.6%,占全省税收的29.2%;私营企业出口667.1亿美元,同比增长36.1%,进口总额324.8亿美元,同比增长27.1%。民营经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48.7亿元,增长25.5%,高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8.8个百分点,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7.6%。

  《2007广东省成长型中小工业企业评价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底,作为民营经济主体的中小企业占粤企数量的99%,全省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37180家、资产总额23737亿元,占全省工业企业的比重分别超过99%和70%。他们创造的工业总产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2/3,工业增加值的70%,销售收入的65%,利润龢利税的近70%,提供就业岗位的80%以上,中小企业在广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发挥着生力军作用。

  3.广东中小企业上市现状

  截至2007年底,广东省在国内中小板块上市的企业共42家,平均融资约3亿元。上市公司行业分布上,机械设备、电子、金属非金属和信息技术行业占80%以上。地域分布上,80%的上市公司集中在广州、深圳和珠海三市。

  二、广东、江苏、浙江中小企业上市比较找差距

  1.广东、江苏、浙江中小企业上市基本情况

  到2007年底,广东中小企业上市42家、江苏25家,浙江43家,分别占全国的20.79%、12.37%、21.18%,也就是说,这三个省上市中小企业数量占全国半壁江山。2007年,在全国股市大发展形势下,中小企业板增速加快,仅这一年三省分别上市24家、9家、19家。三省上市中小企业总融资额分别为124亿元、76亿元、182亿元,平均每家上市公司的融资额为2.96亿元、3.05亿元、4.23亿元。在行业和地区分布上,江苏和浙江、特别是浙江相对更广泛和均衡。

  
  2.广东中小企业上市与江苏、浙江的差距

  (1)广东中小企业上市数量相对偏小

  从表1来看,广东中小企业上市42家,只比浙江少1家,在全国名列第二。但用它和三省自身的中小企业总数比,广东中小企业上市数量相对偏小。到2007年底,广东省民营经济单位347.5万户,其中私营企业62.3万户,个体工商户280.7万户,由于絶大部分民营企业都属于中小企业,所以广东中小企业数量大于347.5万户,而江苏和浙江中小企业数量分别为90万户和113万户。如果用在深圳中小板上市的企业数量与各省中小企业总量比较,则广东不及江苏的二分之一,更不及浙江的三分之一。

  (2)广东中小企业上市融资能力相对不足

  前面比较已看出,三省中小企业平均每家融资额分别为2.96亿元、3.05亿元、4.23亿元,浙江排第一,广东居第三,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广东上市中小企业自身融资能力不足,也可能是广东上市中小企业的规模小,而规模较大的中小企业未上市。

  (3)广东上市中小企业地域分布不均

  从中小企业上市的地域分布来看,截至2007年底,广东21个市中只有9个在中小企业板有上市公司,大部分上市的中小企业集中在珠三角地区,且全部在地级市,分布极不均匀,有几个经济很好的市却没有一家中小企业上市。而浙江除了舟山市外,实现了各地级市均有公司在中小板块上市,分布比较均匀,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上市中小企业集中在县或县级市,比如,仅绍兴新昌县就达到4家,这大大拉动了浙江县域经济的发展,缩小了地区间的经济差距;江苏的情况和广东有些相似,在其13个市中有6个在中小企业板有上市公司,但是分布比较均匀。

 
  3.制约广东中小企业上市的主客观因素

  (1)上市成本高

  目前企业在国内主板上市,融资成本所占融资总额的5%以上。虽然相比国外上市来说,成本并不算高,但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他们面对的IPO(首次发行股票)往往表现为一种综合成本,除IPO折价、IPO直接费用外,还包括其它隐性成本。

  (2)等待时间长,还可能被拒絶

  中国是一个大国,中小企业多,大都有上市欲望,而企业从策划上市到真正上市要经过改制、辅导、审核、排队等待,没有明确时间表,使不少中小企业感到“耗”不起,即使到了审核关头,还可能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被拒絶,风险大。

  (3)企业自身上市愿望不强

  上市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市场融资行为,它是企业由私人公司向公众公司转变,并接受市场监督和检验的一种制度转变,并不是每个企业,特别是私人企业、家族企业愿意做的。某地上市办形象总结企业上市有“五怕”,“怕露富、怕失权、怕规范、怕花精力、怕失面子”、这正是许多中小企业不愿上市的真实写照。

  (4)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和帮助力度不够

  中小企业上市既是一种公司制度的转变,又面临许多专业性技术性问题,对于许多中小企业来说面临的困难不小。就改制成本而言,广东虽设立了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改造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但对于众多中小企业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且手续繁杂,审批时间长。对于专业性技术性问题而言,目前许多中小企业缺乏现代金融财务专业人才,难以驾驭这一复杂进程,而专业中介机构又不可能派出大量人手直接帮助。

  三、推动广东中小企业上市对策建议

  1.转变观念,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中小企业是上市的主体,企业是否上市由他们说了算,因此,中小企业自身转变观念是关键。通过宣传教育使中小企业懂得上市不仅是企业的私事,更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种制度创新;上市既可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又可以促使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变,更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从“要我上”变为“我要上”。有的中小企业怕上市后失去控制权,其实只要认真研究好上市规章制度,控制好发行比例和大股东控股比例,所谓“失权”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2.积极推进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改革

  中小企业大都由私人、家族、合伙等方式经营管理,不符合上市要求。有关部门,特别是地方金融办可协同证券中介机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帮助条件比较好的中小企业率先改制。尤其要强调的是,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可充分利用他们的优势为中小企业改制服务。对于高校的本科生、研究生来说也是一次实践的好机会。

  3.努力改善经营管理,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许多投资者担心中小企业上市过分包装,出现“一年优,二年平,三年差,四年退”的现象。不可否认,这样情况在现实中确实存在,让市场非常失望。中小企业为避免陷入“圈钱”怪圈,一定要加强内部经营管理,夯实基础,给投资者满意的回报。监管部门则主要从外部加强监管,对于恶意圈钱者给予批评,甚至退市惩罚,保护投资者利益。

  4.认真做好上市前准备工作,成熟一个,上市一个

  企业上市从结果看好像是一瞬间的事情,其实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除前面所提到企业自身的改制外,政府有关部门,监管机构和证券中介可设立专门工作小组,并与深交所建立相对稳定的联络人制度,明确工作要点,掌握工作进程和可量化工作目标并层层分解落实,做到指导一个、规范一个,成熟一个、上报一个。对于各地中小企业上市进程,有关部门要做到心中有数,有效指导。目前创业板块即将推出,各地应提前谋划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工作,一旦证监会正式批准设立创业板块,广东应有优秀创业投资企业挂牌上市。2月28日“中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战略合作联盟”在北京成立,它将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和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广东中小企业应充分利用这一平台为自己服务。

  5.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上市的政策环境和法制环境

  加大对改制上市中小企业政策扶持力度,由各地财政设立扶持中小企业上市专项资金,对成功改制上市的中小企业给予奬励,并对企业规范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给予适当的补助。降低企业改制上市成本,加快推进优秀中小企业改制上市步伐。《广东省关于推进民营企业融资工作的指导意见》(2007)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简化、公开办事程序,为民营企业改制上市开辟一条緑色通道,并为上市提供一条龙服务。对中小企业上市中遇到的问题应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以便尽快解决。这方面广州、深圳做的比较好,而有些地方则重视不够。

  6.学习江苏、浙江等省份的先进经验

  江苏和浙江之所以能在中小企业上市工作上取得好成绩,除了市场经济发达、上市后备资源丰富等客观条件外,主要特点是发挥派出机构监管和服务的主动性,联合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及市场各方,形成培育合力,从源头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共同推动优质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主要有以下经验可供我们借鉴:

  政府重视资本市场的发展。江苏和浙江各级政府一直重视利用资本市场,能够正确认识资本市场与地方经济工作的关系,幷且能够真正抓好落实。

  政府抓企业上市目标清楚。江苏和浙江各级政府,包括丹阳、通州等县级市,甚至象新昌、象山这样的县,都有明确的抓企业上市的目标。在现有经济条件和法律环境下,尽可能让更多的中小企业上市,通过上市,改善当地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先天不足,打造可以长期持续经营的优质企业,保证当地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政府组织协调机制到位。江苏大部分地市和浙江全部地市都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大部分是金融办,有专门的人员来负责协调企业上市工作。在扶持企业上市过程中,对各级政府、证监局、证券中介都有专人负责协调配合,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2008年4月9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