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汶川大地震的深刻反思与启示



  吴厚德 

  今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涉及范围广,伤亡人数多,损失惨重,前所未有,震惊世界。灾难发生后,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万众一心,加紧做好救灾重建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痛定思痛,汶川大地震留给我们什么教训,需要我们认真总结,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只有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更好地防范于未然。地震是所有灾害中的“元凶”,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揭示防御灾害风险的规律,面对现实,采取措施,才能积极主动,立于不败之地。

  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教训有千条万条,但根据国外所进行的研究和积累的经验,结合我们的现实情况,主要有两条启示:

  启示一:以人为本,在思想观念上加强对民众防灾救灾教育。我们从现在开始,应该制订规划,在全民中(不管男、女、老、幼)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防灾救灾知识学习与教育,尤其对孩子们进行教育更为迫切,需要时可将应急准备教育列入学校的课堂中。

  除了在思想观念加强防灾救灾知识的教育与普及外,在具体行动上还应该使民众做好防灾救灾的物质准备工作。由于日本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自然灾害较多,日本国民防灾意识很强,与此同时,家中大都储备有灾害急用品,根据居住环境不同,应急物品储备也各有侧重。比如,居住在城市高层住宅中的人,由于地震发生后容易被困,家中几乎都储备有防灾应急用品和自救用具。而居住在单独小楼或小院中的居民,由于容易逃离现场,应急用品的储备侧重于简易账蓬、防灾衣物等。这些应急用品大体上可划分为食品、生活用品和自救工具三大类。在美国,也有不少家庭制定灾害应急计划。这些做法都值得我们借鉴。

  启示二:规范建筑的抗灾标准。为了保护财产及其建筑物在灾害发生时,其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幷且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人身生命安全,我国所有建筑都要符合抗震标准,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艰巨任务。自然灾害发生是一种自然规律,是必然的,而且有些是不可预测的,突如其来,难以避免。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大片房屋和建筑物被夷为平地,不仅人身伤亡惨重,财产损失也十分惨重。财产损失惨重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我们的所有的房屋及其建筑物几乎没有按抗震建筑标准建设,这就是我们的主要教训之一。

  现举两个抗震的实证,以说明规范建筑的抗灾标准的重要性,实证1: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三天,在废墟中发现有两座屹立不倒的四层楼房,这两座楼房墙底下有一层防潮用的“油毛毡”,地震发生后,这两座楼房沿水平方向平移了40多厘米,所以楼房没有倒塌。

  实证2:汕头市陵海路38号的一栋隔震住宅楼于1993年建成,楼高8层,共住28户,这栋看似普通的住宅楼确是全国第一栋橡胶支座隔震房屋,也是当时世界上最高、最大的基地隔震住宅楼。1994年5月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在汕头主持召开了隔震房屋国际房屋学术会议,国际权威专家将这栋隔震住宅楼誉为“世界建筑隔震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这栋楼房不是直接建在地面上的,而是压在23个直径60厘米至80厘米的橡胶支座上。使用这种隔震技术,抗地震烈度达到9至10度,甚至11度。2001年这种橡胶支座隔震技术被列入国家建筑设计院抗震规范,成为唯一被写入国家规范的一项隔震技术。“橡胶支座”就相当于那层“油毛毡”,橡胶层与钢板层成了建筑物与地面隔离的“三明治”,地震时,建筑物在橡胶垫上滑动从而减少震动。该楼建成后分别在1994年和2006年经历了两次台湾海峡强震,其良好的抗震能力可想而知。

  有鉴于此,建议:

  1. 加强防灾救灾教育,政府有关部门制订规划、措施,确定对象、培训方式等事宜,经省级人大讨论和征求专家并听取民众意见后,公之于世,让它普及民心,成为每个公民必须履行的一项义务,并成为日常行动准则。

  2. 动员全体民众做好防灾救灾准备,包括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这是公民对国家安全作出的最有意义的贡献。政府应出台这方面的行动规划和法规条例,动员民众早日付诸实施,宜早不宜迟。

  3. 城市的建筑物,特别是居民集中的建筑群、政府、学校、医院等建筑物应该严格执行建筑抗震标准。如果我们下决心做好这件事,对以后的抗震工作将产生实质性成效,这对国家、对人民有着长效贡献,其巨大的作用不能单纯用金钱来衡量。

  4. 建立应急财政管理体系。

  财政部门是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部门之一,当突发事件特别是地震发生后,应马上启动财政救援体制,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资金投入,积极支持应急管理的资金需求。

  (1)建立应急预算制度。保证应急资金的供给,建立突发事件风险防范基金。

  (2)完善预备费制度。预备费是按照预算规模按比例提取的一部分资金,主要用于年初难以预料、年度预算执行中需要安排的支出事项。

  (3)要坚持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为主、事后补救为辅的管理工作机制。

  (4)应建立一个良好的资源整合机制。有效地把多种资源,如国内资源与国际资源、政府资源与市场资源、社会资源整合在一起,提高资源应急效率。

   2008年8月5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