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缓解贫富差距矛盾



  吴厚德 

  一、慈善的内涵

  慈善是对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属第三次社会分配。社会分配可概括为三次分配,第一次分配是在物质生产领域(如企业)内部进行,社会财富以工资、利润龢利息的形式分配给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企业则以税金形式向国家财政缴纳。第二次分配是以政府为主体、以财税形式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第三次分配依据的是“道德原则”,提倡的是社会责任,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慈善方式,来帮助弱势群体。

  慈善基金会,就是将私人财富用于从事公益为目的的非营利性法人,是一种合法社会组织,主要资助教育、文化、科学、医疗、公共卫生和其它社会福利事业。其中,教育和医疗、健康保障是基金会关注的重点。慈善是有阶段性的,30年前中国还没有社会性的慈善,主要是个人间的帮助,没有基金会,人们关注的仍然是能否吃饱饭的问题。现在我国已经进入民间慈善时代,但慈善环境还没有跟上,虽然已经有许多民间慈善组织,但真正合法注册的不多。

  我国现状还是政府在做慈善,其实,慈善不是政府做,政府做的是福利,慈善如果由政府来做,效率会比较低,而且很难监督。在美国,80-90%的慈善基金会的捐款来自民众,只有10%的捐款来自公司企业,5%来自大型基金会。而民众的捐款大约占了老百姓平均收入的2%左右。美国13岁以上人口中有50%每周平均志愿服务4小时,75%的美国人为慈善事业捐款。

  慈善有两大原则:一是慈善是自愿的,二是慈善不图回报。因此,我们不能搞什么捐款排行榜,任何“强迫”的慈善均违背了慈善的本意。慈善组织扮演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角色。如今,在美国,慈善组织经常被称为政府、企业并立的三大社会支柱之一。

  二、慈善事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近30年不谈慈善,凡是社会上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体都由政府福利事业包起来,结果日久天长,政府感到力不从心,不得不向民间求助。1981年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的成立到1994年中华慈善总会的创立,被视为慈善事业在大陆逐渐复兴的15年。最值得一提的是1998年的那场大洪涝灾害,把人们的慈善意识唤醒了,大家开始重视慈善事业。今年5月12的汶川大地震,将是中国慈善事业的里程碑。

  2007年是我国慈善基金会发展的标志性一年,规模总额为200亿元,比较美国2007年慈善捐款总额3060亿美元(其中微软创办人盖茨将自己580亿美元财产全数捐出,一分也不留给自己子女)还有很大差距。但是,2006年时我国慈善基金才有50亿元,2007年是2006年总规模的4倍,前景十分可观,民众都是本着爱心、良知和以人为本的精神而来的,这是社会进步的一种彰显。

  也许在我们看来,时值52岁昔日首富的盖茨在即将退休前捐出全部身家的举动让人看不明白。52岁对一个企业家来说,还没到退休之时,我国很多民营企业家往往都一直奋斗到老、到死。但盖茨的超人之处,在于他对财富的理解,不只视财富为权利,更视之为一种义务,并在“以坐拥巨富而死去为耻辱,以不劳而获继承巨额财产为羞耻”的慈善文化影响下,追求财富只能靠自己创造的理念。我们经常认为效率与公平很难统一,但盖茨却用实际行动表明,代表效率的财富,也可以转化为公平的财富,他通过基金会的运作帮助社会解决贫富差距,实现公平的正义。在一手赚钱的同时,也一手花钱推进公益慈善,从而在微观层次上,解决了效率与公平的两难问题。当然,西方已经迈入了成熟的福利社会,在一定程度上为富豪们解决了生活的后顾之忧,这也是慈善文化发达的一个外部原因所在。

  而我们不是要照套西方的做法,我们要汲取和借鉴的是对财富观要有辩证的看法,理性的认识。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因历史原因不能与西方相提并论,但现实中的中国民营企业家毕竟缺乏激流勇退的志气,不光企业要家族化,要传给子女,自己的财产更要留给子孙后代。这就是对财富观、慈善文化差异的一种解释。

  李嘉诚在一次演讲中把其基金会称为“我的第三个儿子”(李嘉诚有两个儿子)。李嘉诚基金会于1980年成立,现已有基金总额超过97亿港元。他说:“在华人传统观念中,传宗接代是一种责任,我呼吁亚洲有能力的人士,……只要在我们心中,能够帮助建立社会的责任有如延续同样重要,选择捐助资产如同分配给儿女一样,那我们今天一念之悟,将会为明天带来更多的希望。”中国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董事长翟美卿说:“人死了挣多少钱都是带不走的,那么我活着是为了什么?我能留下的是什么?在事业刚起步年代里,很少去思考慈善的问题,当事业达到一个阶段,能为社会做点事情,人生就完美了。”她目前已捐款超过4亿元。

  在贫富悬殊日益加剧的情况下,慈善捐赠或许还具有消除为富不仁的社会疑虑的因素,但对大多数的慈善者而言,则是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使然,是爱心奉献的写照,我们千呼万唤更多的慈善组织的产生与发展,这对我国化解贫富差距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是多么重要啊!

  三、完善慈善事业的对策建议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族观念、父子财产传承等传统观念,仍然是现代慈善事业发展的主要阻力。而事实上,中国目前正在面临社会财富的快速集中过程,一方面生产力大发展,财富的积累速度是空前的;另一方面,贫富分化不断加剧,要求政府充分发挥社会福利政策外,还要充分利用慈善公益事业这种第三次社会财富分配来对第一次分配和第二次分配进行补充,以民间捐赠来弥补政府分配的不足是十分必要的。

  对此次汶川大地震后的损赠活动,我们应有清醒地认识,要因势利导,抓住时机,发展慈善事业。从需求看,中国社会各界的捐赠热情从来没有这样异常高涨,问题在于现在的官办为主的慈善机构无法满足需求。目前中国最缺的是安全、有效的捐赠渠道。公众希望已经捐出的钱用得安全,用得有效,杜絶违法乱纪行为发生。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 尽快立法,完善制定慈善事业的法规体系

  其内容框架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

  (1)明确慈善事业的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向“贫困的根源开战”,是“授人以渔”,不是“授人以鱼”,是“治本”,主要帮助人自立以摆脱贫困,并要注意避免养“懒汉”。

  (2)慈善基金的筹集方式。大力鼓励私人募捐,以非公募基金筹集为主,动员全体民众在自愿的基础上捐款,辅之以企业法人募捐。

  (3)慈善基金资源运作的法规制度。资源如何运作,每笔钱的运作都应依程序办事,每笔钱的用途要严格评估与审核。

  (4)健全慈善基金管理体制。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规范的制度性的法规体系,防止基金的非法挪用、侵占、贪污、假公济私等行为的发生,充分发挥基金的最大效果,制定等级处罚条例。

  (5)建立慈善基金的披露制度。要定期和不定期向社会公布基金的使用情况,财务公开、透明,让广大民众看得到,民众有权向基金会提出意见和建议,并要广泛接受民众和舆论的评价与监督。

  2. 制定减免税收制度

  在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自成立以来都有过一定的捐赠行为,但大部分属于直接捐赠,许多企业在捐赠时并未能意识到还有税收优惠待遇。2007年1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通知,将捐赠款项作为税前扣除,这有很大的激励作用。但还要不断简化手续,逐步细化到位,方便群众。

  在美国,捐款扺税是美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催化剂。美国政府从1913年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仅仅4年后,美国国会就通过法案,规定捐款或实物捐赠可用来扺税,所得税可扺税部分最高达15%,借此鼓励民众捐赠行善。1935年美国政府提高个人所得税可扺税的比例维持在50%,企业的这一比例为10%。美国捐款减免税非常方便,只需在年底的报税单上附上慈善机构的扺税发票,即可坐等寄来的退税支票。美国出台相关的免税政策鼓励捐赠,甚至鼓励不是很有钱的人也可以从自己的工资中捐出一部分来免除所得税,所以后来捐赠就成了非常普遍的现象。

  对比我国,目前我国捐赠扺税手续比较繁琐,困难主要来自税收等配套政策的缺陷。比如2005年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跃搞了一个捐款扺税实验,他在当年8月30日向中华慈善总会捐款500元,同时凭收借收据办理个税减免手续,他整整办理了两个多月,走了10道程序,最后在他10月份的工资条上减免了50元钱。他不由感叹:我办理这些手续还用了这么长时间,社会上一般的百姓又会怎么样呢?事实上,2005年全国民政系统共收到个人捐赠17亿元,其中个人退税率为零。我们要借鉴美国的做法,简化捐款减免税手续,方便群众,更好地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

  3. 完善监督,保护慈善热情

  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来,全国共接受国内外社会各界对于汶川大地震的捐赠款物总计436.81亿元,还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基金、民间捐赠的慈善公益金。这些捐赠款物如何运作,是否安全可靠,效率如何,是目前国人最关心的焦点。公众希望自己捐出的钱用得安全,用得有效,这就需要建立健全慈善基金的监督管理体系。我们有不少富豪之所以对慈善不热衷,不是因为富豪的数量少,2007年胡润百富榜显示,中国财产超过10亿美元的富豪人数已超过德国,仅次于美国,跃居全球第二。他们担心的是由于慈善机构不发达,慈善配套制度不完善,财务制度不健全等。庞大的富豪群体根本没有形成,特别是基金如何管理、运作和监督,还是一个薄弱环节。他们担心捐出的钱被别人挪用、贪污、假公济私等。这种担心絶不是无道理的。目前我国慈善事业刚刚起步,管理比较繁乱,如何加强慈善基金的监督就成为大家议论的焦点,这就需要慈善机构应具有独立性和透明性。因为有健全有力的基金会才能吸引更多的社会捐赠,当人们对善款的经济用途和去向都失去信任时,慈善事业的传承就失去可靠的载体。

  1992年美国最大的慈善组织之一—— 联合慈善基金会爆出丑闻,该会主席阿尔莫尼挪用总额达60万美元的善款用于个人度假、买房以及包养情人。这一案件成为美国慈善组织的经典反面教材,美国慈善企业由此陷入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公众募捐低潮。经历此次事件后,美国的基金会不但要接受国税局的管理和审查,每年填报有关报表,而且每个公民都有权查阅相关报表,以确保捐款人有机会瞭解自己的捐款用途,此举保护了美国人的慈善热情,也保障了美国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我们从中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健全慈善基金安全运行、效率高的慈善管理体系,以更好地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2008年8月7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