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关于做好我省古籍保护的建议



   李钟声

  最近,广州几大媒体对我省现存50部古籍被列入文化部颁布的首批《国家珍贵名録》以及省立中山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入围首批51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作了报导。这对于营造保护古籍、重视古籍、发挥古籍的作用的社会氛围,很有好处。但我省古籍保护任务仍很艰巨,问题仍很严峻。必须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并逐步给予解决。

  去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总体目标,并对古籍的普查、保管、修复、整理、出版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去年8月29日,我省在肇庆市召开了古籍保护工作会议,雷于蓝副省长在会上对古籍保护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年来,以中山图书馆为工作龙头的全省古籍保护工作,逐步开展;省古籍保护中心办了第一期普查培训班;中大图书馆承办了第三期古籍修复培训班;购置了一些必要的设备;普查工作已在主要收藏单位展开,等等。

  但就目前的情况看,还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 古籍保护硬件环境滞后,严重缺乏保护研究设备。按照文化部颁布的古籍书库建设标准,古籍书库在恒温、恒湿、防火、防盗、防虫、防光、防尘、防水,以及装具等方面,均有严格的规定。我省气候炎热潮湿,虫菌易繁殖,库房建设更为重要。据省中山图书馆馆长李昭淳和省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倪俊明介绍,目前广东能基本达到要求的古籍收藏机构寥寥无几。有的图书馆没有专门的古籍书库,设备原始简陋。即使是省古籍保护中心所在地的中山图书馆,除善本书库有空调环境外,现仍有40余万册普通古籍、广东文献、清史资料,都缺乏必要的恒温、恒湿和防光、防尘条件,就是善本书库也没有完全实现恒温恒湿的保存环境。据介绍,基层情况更为严峻。如汕头市潮南区成田镇的图书馆,藏有线装古籍近万册,其中善本50余种,没有专门的古籍书库,珍贵古籍一直存放于简陋的阁楼上,濒临损毁。

  古籍研究保护设备严重缺乏。省内大多数图书馆古籍保护仍停留在手工操作。许多科技手段,如原生性保护的杀虫设备、测酸仪、脱酸设备,以及用于再生性保护的无接触扫描仪、缩微胶卷阅读机等,都因资金缺乏,无力添置。即使每年有古籍保护专项经费的中山图书馆,设备也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第二, 古籍保护专业人员严重不足,古籍修复形势严峻。据介绍,我省目前急待修复的古籍约30万册,但能胜任的专职修复人员不超过10人。他们基本集中在中山图书馆和中山大学图书馆。近年,省馆用古籍保护专项经费,进行人员培训和设备添购,取得一定效果,但与全省的需要相比,仍然是杯水车薪。

  第三, 古籍普查量大面广,任务相当繁重。按照国务院去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的精神,我省要求到2012年,不仅要完成全省古籍普查、《全国珍贵古籍名録》及《广东省珍贵古籍名録》的申报和保护工作,而且要完成对破损古籍的修复和影印出版等。以上工作牵涉全省数十个市、县的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博物馆、地志办、寺庙和私人藏书家等。仅公藏单位需普查登记的古籍便超过100万册。任务之巨,可想而知。

  面对古籍保护如此艰巨任务和严峻形势,建议:

  一、 由省政府出面、主管部门(如省文化厅、省古籍保护中心等)牵头,召集有关单位和专家,认真分析,梳理全省古籍保护和贯彻执行国务院意见的情况,进一步明确重点,订出近期规划,并采用古籍保护联席会议的形式,定期分析形势和工作进度,定期协调处理解决相关问题。

  二、 加大力度,培训古籍修复和保护的专业人员。可从有关高校聘请一批专家和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协助古籍普查登记着録工作,推进古籍普查的进展。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不停顿地办好古籍研究保护人才培训班。 

  三、 在普查摸清全省古籍收藏分布情况的基础上,可以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加强馆际合作,鼓励那些规模小存量少和条件差的小型图书馆,将古籍“寄存”到条件好的大型图书馆。这样,可增加利用效率,也可避免库房等硬件建设重复。

  四、 很重要的一环是要对古籍保护增加财政投入。由于过去我省在古籍保护的硬件环境、机器设备和人才培养上,欠帐很多,缺口很大,古籍保护投入的经费不足,成为当前工作的最大瓶颈。象中山图书馆这样的重点古籍保护单位,省财政预算自2006年才开始拨给每年100万元古籍保护专项经费,显得实在太少。据瞭解,山东、江苏等省财政今年均专门划拨了古籍普查经费。这种做法,值得借鉴。

  因为有古籍,中华文明才能成为世界古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没有古籍,就没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我们必须从建设文化大省的要求出发,以向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古籍保护工作。

  

  2008年9月18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