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中应保护捐资助学者的积极性



  王智琼 

  在我省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同时,十分重视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落实了九年义务教育,并加大政府财政投入,逐步改善教学条件,为人民群众办了实事、好事。当前,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和外出务工的人口日益增多,适龄儿童入学数量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而且由于人口居住比较分散,使学校遇到了生源减少的问题。为了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各地正在开展学校的布局调整。根据不同的情况,有些扩大,有些保留,有些撤销,有些合并。使之布局更为合理,教育资源相对集中。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各界、港澳同胞等十分关心教育事业发展,他们踊跃捐资助学,建了不少学校或教学楼,对我省教育事业发展,尤其是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的教育工作发挥过并仍在继续发挥很好的作用,有不可磨灭的功勋。在布局调整工作过程中,应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为此建议:

  1. 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情况,实事求是地制定调整方案,对捐赠的学校或教学楼等尽可能保留或作为分校等,继续发挥作用。确实需要撤销的,也首先应作为公益性项目,向捐赠者做好解释工作并作妥善处理。

  2. 教育、侨务及民政部门要根据情况变化,及时向有意捐赠者作出必要的引导,既要尊重捐赠者的意愿,也要符合当地实际,使捐赠发挥更大作用。根据各地不同的需求,有的捐赠建楼、有的捐教学设施、有的捐助学生生活费等等。

  

  2008年5月4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