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关于提升职业技术教育水平的建议



   高凌飙

  近年来,由于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技术教育事业的发展,我省职业技术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逐步提高。目前,全省有各类职业技术院校880多所,在校生超过170万人。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有关部门关注。

  一、存在问题

  (一)体制不顺。目前存在两种类型的职业技术教育学校:一是由劳动部门管理的技工学校或技师学院,二是由教育部门管理的职业技术学校(学院)。尽管两类不同学校有许多不同:如,前者从事面向社会劳动力的技术培训,后者属国民教育中的职业技术教育,面对的是青少年学生;前者不需要经过统考就可入学,后者要经过统考,并设有一定的入学门槛;前者不是学历教育,只发技术岗位证书,后者是学历教育,发学历证书;前者毕业后的出路只能是就业,后者既可就业、也可通过考试升读高一级学校;等等。但是在最重要的实质性内涵方面,即两类学校在实质培训内容方面,从开设的专业到操作训练的器材,都高度相似(至少在我们看到的学校是这样),大多数学生的就业出路也相似。因此,由于管理体制的不同,两类学校不能互相兼容,导致教育资源浪费。

  技工学校的存在是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历史产物。文革以前就有由劳动部门及企业自己开办的技工学校,培训技术工人。改革开放以后,一方面原有国有企业的整顿和转制,加上企业与学校剥离的政策导向,由企业开办的技工学校逐步关闭,只剩下由劳动部门开办的技工学校。职业技术学校的兴起在八十年代,为了完善国民教育的体系,培养有一定文化基础和实践技能的人才,开始由教育部门主导开办了大量的职业技术学校。但是在整个八十年代及九十年代前期,社会对技工的需求都不很畅旺,技校和职校的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学校只能勉强维持。一直到九十年代的后期,由于社会经济的转型,社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突然猛增。技术工人的培养突然成了一个大问题,各地纷纷办起一些规模很大的技工学校。如清远市和河源市的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的发展规模都将达到2-4万学生。对这些新办的学校,各地都加大投入,征地范围很大,校园建设也很现代化。从表面上看这当然是一件好事,正如豪华型的大学城建设一样,不能说对教育没有促进作用。但是冷静下来思考,目前社会对技工的需要量是多少?技工“荒”能持续多长时间?社会需求是否会很快就趋向于饱和甚至下降呢?像香港一样,八十年代中期访问香港的职业学院很是兴旺。然而到九十年代初,随着香港产业的转型,这类工业学院就逐步烟消云散了,现在剩下只有精细加工和建筑类工业学院。香港的工业学院是由行业协会开办的,政府略有资助,说停也就停了。发达国家中的情况也和香港相似,多数国家政府完全不资助技工学校,学校办或停都是企业行为,基本不涉及纳税人的钱。

  发达国家仍在大力发展的是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系统一个部分的职业技术教育,与我国的职业技术学校(学院)相类似。这些学校(学院)是由政府出资开办的,不仅进行职前的学历教育,还大量开办面向社会和成人的技工或技师培训班(就像我们现在的大学不仅有全日制的学历教育,还有包括在职培训、继续教育一样)。面向社会的培训班是由接受培训者(或受益企业)负担成本,政府不必为他们掏钱。如澳洲就有许多公立的职业技术学院(polytechnic)都这样做,效果很好。

  (二)技校生源不足。学校办起来后,生源又成了问题。贫困地区本身技工需求量不大,社会劳动力的培训需求不大,本应面向社会劳动力招生的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实际上只得面向普通初、高中学校的毕业生招生。贫困地区学生在初中或高中毕业后并非人人都愿意升入高一级的技工学校或职业技术学校学习,其中的原因很复杂,不是行政命令可以解决的。现在学位增加了许多,而学生的来源却有限,造成了生源的争夺。在一些贫困县,教育行政部门为保证本县的职业技术学校有足够的生源,或明或暗地阻挠县里的学生就读市里的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结果是条件更好的市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招生困难。富裕的珠三角地区由于大家都向往高一级的大学或大专,技工学校生源更是不足,为了不空置学位,只好到外地拉生源。

  (三)办学质量不高。一是尽管职业技术教育现在很红火,但大家更多的是将其视为“次等”的教育,招收的是“次等生”,培养的是一般的“低层次”劳动力。投入虽然不少,骨子里还是轻视职业技术教育,只满足于职业技术学院(校)在数量上的发展。二是各级职业技术学校(学院)都没有把创新型人才作为自己的培养目标,在实际工作中重职业技能训练而轻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培养,而后者恰恰是职业技术教育的核心。三是教育教学内容覆盖狭隘,专业设置重复,质量不高。

  (四)师资力量薄弱。一是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具佳的教师来源不足。二是现有教师的进修和提高的途径不畅通,影响了专业发展。三是教师的职称评定沿用普通学校的模式,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不适应。全省目前的师范院校多数是培养普通教育师资的,技术师范学院只有一所,明显不足。

  (五)投资严重不足。职业技术教育需要投入比普通教育更多的场地、设备和资金,必须有足够的资源投入,才能保证教育质量的提高。但现在许多职业技术学校(学院)的政府拨款水平只相当于或低于同级普通大专或高中,日常运作经费捉襟见肘。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反映,该校目前每位学生的办学拨款和学费加起来,缺口3千元。

  二、几点建议

  (一)转变人才观念,提高技术工人的地位。要从素质教育的高度认识职业技术教育的功能,明确职业技术学校(学院)的培养目标。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定位,有一种源于对人才的看法上的偏见,即认为技术工人是低层次的一般劳动者,不需要高的文化素质和创造性。实际上,高级技工或技师同样是社会发展所不可或缺的精英人才。从人类历史上看,许多推动人类历史进步的创造发明都是技术工人出身的发明家搞出来的。如大发明家爱迪生,是从印刷学徒工开始他的职业生涯,最后成为世界有名的发明家。上世纪50年代,国家高度重视工人的创造性,从工人中发现和培养了一大批精英人才,如李瑞环、倪志福、蔡祖示等等。从人类发展的未来看,我们既需要一批从事科学探究、社会管理、经济规划、文化教育等等领域的专家,同样需要一大批既有文化又熟练掌握专门工艺技能的人才和高级技工(技师)。要办好职业技术教育,需要改变我们对“精英”和人才的看法,真正树立起“行行出状元”的观念,认识到职业技术人才的重要性,把职业技术教育当成与普通教育同样重要、有同等地位的一种教育类型。不简单地把职业技术教育当作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当作我国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培养职业技术人才不仅需要有技能的训练,更需要强化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从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入手,把培养高素质、有技能的职业技术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为转变社会的观念,应要求各种传媒专门开辟宣传栏目,政府要定期组织技术能手竞赛并表彰技术能手,优秀技术工人可以进入公务员队伍或管理机构。

  (二)对职校、技校进行整合,理顺管理体制。建议省政府及时采取措施,对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和职业技术学校(学院)进行必要的整合,提升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和质量层次,使职业技术教育能真正成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服务,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让职业技术学校(学院)同时兼有培训社会劳动力的功能,既满足国民基础教育的需要,也满足部分已经就业的劳动者进一步学习和提高的要求。有如现在的大学不仅招收全日制的学生,还开办各种服务社会的培训班,开展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

  将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和职业技术学校(学院)统整到一起,由教育部门统筹管理,可以避免因双线管理造成的浪费和矛盾,如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生源争夺、证书壁垒,等等,大大地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效率。更重要的是,两类学校的统一将使职业技术教育的功能定位更加清晰,培养目标将更为明确,有利于师资队伍的稳定和提高,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质量。提高职业技术教育质量,需要有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应增加技术师范院校的数量,在普通师范院校中增设培养职业技术师资的专业。应加强技术师范学院在校学生的操作训练和实践能力,开办面向在职教师的各种以最新技术设备的操作和使用为主要学习内容的短训班,提高职校教师的技术操作水平。设置适应职业技术教育要求的教师职称系列和晋升条件,以明确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保证教师水平的不断提高。

  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的问题。由于职业技术教育所涉及的不是基础性的学科,受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影响远大于普通院校,需要对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方向有及时的瞭解,并能够预测社会经济和产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社会需求的调研和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省里设立专门的课题,组织队伍进行专门的研究。

  (四) 采取灵活办法,加大投入力度。一是政府应适当增加拨款,或者允许他们增收学费,使学费收入与政府拨款相加后与同类私立学校的收入拉平。二是由省政府协调,让富裕地区与贫困地区携起手来,有地出地,有钱出钱,共同办好职业技术学院。

  

  2008年9月16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