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铭记抗灾春运伟大历史事件建议竖立“2008广州春运纪念碑”



   李钟声

  作为全国春运的重要一环和核心,2008广州春运抗灾的胜利,是一个意义深远的大事。

  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哪一种迁徙能与中国春运相提并论。2008年广东春运旅客达3000万人次。有媒体形容相当于搬空三座广州城。

  2008年春运,我国南方遭遇了80年一遇的暴雪冰冻袭击,京广铁路瘫痪,广州火车站广场连续多天滞留旅客超过20多万人;京珠高速路中断,数千车辆和四、五万旅客被困冰雪之中。可幸的是,在广东省委、省政府和广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党政军民以排除万难的气概,迅速投入了一场抗击冰雪、关爱生命的战斗。

  这其中特别值得记下的是,1月30日,温家宝总理来到广州火车站慰问群众和指导抗灾工作。省委书记汪洋、省长黄华华多次来到火车站,与广州市领导一起,采取一系列紧急措施;解放军指战员破冰铲雪;武警战士在拥挤的人海中不停地疏导;配电工人抢修电网;无数市民伸出援手捐出寒衣……,终于使京珠高速打通,广州火车站解困,在大年三十前夕,广东的抗灾救灾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这场胜利,是广东人民在自然灾害面前团结奋斗的结果,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同志提出进一步解放思想,各级领导干部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心暖群众的体现。

  2008广州抗灾春运,在历史上无论其罕见性、复杂性,还是投入的人力物力、动员的规模都不亚于一场大战役,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件。我们认为,这次抗灾春运的胜利,值得全省上下认真总结。有关部门应该牵头竖立“2008广州春运纪念碑”,以能在历史上和世界上留下永讠志的纪念。

  竖立广州春运纪念碑,是以不同凡响的人文建筑的形式,记録下这次事件、这段历史,供人缅怀、教人反思。这次春运,可以思索的东西很多,比如气候变化、环保对策、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平衡、人口管理改革、应急事件处理等等。对于春运这样人群集中、时间紧迫、规模庞杂的人口迁徙现象,是当今世界各国前所未见的课题,需要我们去研究总结。

  改革开放进行了30年,我国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在继续解放思想,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对农民工这一类弱势群体,社会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我们关注春运、关注农民工,本质上就是关注民生。当多少年过去回望历史的时候,“进城打工”、“迁徙”、“农民工”、“留粤过年”等词彚,将使我们感受到更深的历史内涵和得到更新的启示。

  因此,我们建议采用纪念碑的形式,将这一重大事件真实地凝固刻録下来。

  我们拟竖立的这座纪念碑,同世界各地历史上纪念各种灾难、英雄人物或历史事件的纪念碑有所不同。它既是联结最隆重最具民族特色——春节传统的千年守望;是国人对家的温暖珍藏和记忆;它还包藏着草根阶层农民工的憧憬。更加难得的是,春运记録了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一段独特而又深刻的历史,是中国大地上一种特有的人文景观。春运是党政军民英雄集体的群雕,涌动着党、政府关爱人民的暖流,是今日社会对生命和人的关怀的礼赞。

  “记载历史,歌颂军民,铭记草根,宣示决心”十六个字,应是广州春运纪念碑的主题。2008广州春运历史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参加春运服务的军民建立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春运对象农民工为广东作出了默默的不平凡的贡献,春运宣示了广东人民建设和谐社会的决心和追求。2008广州春运纪念碑,可以成为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的一道人文风景。

  建议纪念碑竖立在广州火车站广场适当的位置(例如东广场)。鉴于这里不够宽敞的环境(番禺新广州站建成使用后这里环境将改观),纪念碑不求特别高大(因为大并不一定代表雄伟),总体设计方案及阴碑碑文可采用公开征集和专家评议的办法,力求简练、庄重、深刻,并通过媒体的宣传,使全社会更为关注,影响更深入人心。

  

  2008年2月18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