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解决广州珠江新城管理混乱可先从路名入手



   李钟声

  城市的规划管理,有大学问。最近一段时间,广州市民对被定位为广州CBD(中央商务区)的珠江新城建设和管理问题,提出了许多批评意见。《羊城晚报》6月4日曾在一版头条位置发表记者报导:《体现珠江新城:几如“交通迷城”》,透露该报近期的报料热线“群众投诉最多的就是‘珠江新城里政府机构非常难找’”,《广州日报》也发文指出,市民反映珠江新城路名难记,指路标志缺乏,“找路易头昏”。在前不久召开的广州市委九届五次全会上,市委书记朱小丹批评珠江新城规划功能紊乱,规划与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与华东地区有很大差距。

  为此,广州市政府十分重视市民和媒体的批评意见。不久前,广州市委常委、副市长苏泽群专门组织市政、地铁、交警、交委、城管、环卫等单位,在珠江新城召开现场办公会,提出了“加强属地管理、处理好建设工地与交通管理矛盾、进一步完善交通指示牌、工交优先”等指导意见,要求尽快完成交通整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俗话说,治病要治根。珠江新城今日的缺陷和混乱,与该地块规划定位紊乱,十几年来频繁变更功能定位有关;与政府有关部门如何协调处理建设与管理的矛盾有关。从最简单的层面来看,其混乱也与相关部门没有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认真起好路名有关。也就是说,珠江新城道路命名的败笔,增加了珠江新城管理的乱象。

  今天看来,珠江新城开建进展缓慢,其道路命名过于草率,不够慎重。很多路名都不合符科学化的要求,也没有征求广大市民意见,命名后又缺乏宣传告知,最终造成至今市民无从把握其规律。据《广州日报》报导: “一位老广州的贸易公司负责人,找位于珠江新城的广州市国税局办事,转了三个小时也无法找到”。

  据瞭解,珠江新城许多道路的名字,是有关部门少数几个人拍脑袋凭空随意定下的。其弊端表现在一些片区字义相近的路名多。如西片近广州大道一带就有华夏路、华就路、华穗路、华利路等等;中片有兴安路、兴国路等等;东片则有海清路、海月路、海安路等等。这些路名,没有体现地理位置特点,没有体现历史渊源,也没有东南西北方向感。就像双胞胎姑娘的名字,听起来美,但不实际,难分辨。如身入其中,就是职业司机也会如入迷城。

  今天看来,珠江新城道路命名的缺陷,主要是少了人性化和实用性的要求,又没有集思广益多征求市民和各方意见,因而肯定会带来无序和不能圆满。相反,珠江新城少数成功的路名,如有明显方位感的临江大道,有历史感的马场路、冼村路等,群众就会感到方便而找得着北。

  亡羊补牢,未为晚也。现在为珠江新城一部分败笔的路名重新改名,也许会给眼下的城市管理带来一时阵痛和部分损失,但这要比留下百年遗憾和败笔合算得多。有关部门只要谦虚地放下架子和面子,操作起来并不特别困难。比如,我们只要从东边的马场至西边的广州大道,将贯穿东西的几条平行主干道命名为“XX大道”;再将珠江新城划分为东、西两个片区,将南北走向的命名为“XX路”,就足于使市民以方向来区分其大概方位了。这其中,“XX大道”、“XX路”的命名不要拍脑袋想当然,可以根据地理位置命名,如冼村东路、冼村西路等。也可以按历史沿革或新的地标建筑来命名,如歌剧院旁的可命名歌剧院路,博物馆旁的命名为博物馆路,少年宫前的为少年宫路等等。这就会显得既科学又实用,既气派又贴切。能提升新城区的功能和效益,市民活动一目了然。此事如能在媒体上发动市民共同来出主意,肯定会有上策。珠江新城的建设管理上的其他问题,也是同样道理:一是科学化,二是人性化,三是请市民参与。

  如果有关部门对新城道路的命名如觉艰难,也不妨与国际化接轨,学学别人的办法。如美国的纽约,有一部分城区的大道,干脆就用阿拉伯数字的顺序来排列命名。表面看“笨”和枯燥,但却很实用和方便。

  

  2008年7月17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