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茂名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调研
广东商学院专题调研组
为瞭解广大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组织建设情况,瞭解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进一步解放思想,探索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农村党组织建设模式,广东商学院思想理论部组成调研组于2008年4月期间分别在茂名地区的电白县陈村镇、信宜市六运社区、信宜市镇隆镇德乔村、高州市潭头镇潭头村、北兰村的五个农村基层党组织进行了为时6天的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专题调研,召开了座谈会,并实地走访了部分村民。现将调研情况及建议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茂名概况
茂名市地处广东省西南部,全市陆地总面积11459平方公里,现辖有茂南区、茂港区及电白县,并代管高州市、化州市和信宜市。茂名全市现有户籍人口约670.59万。茂名市南部临海,有220公里长的海岸线,并拥有水东、博贺等多个天然良港。是广东省农业经济较为发达的一个地级市,农业总产值、粮食总产量、水果总产量、油料作物总产量、猪肉总产值在广东省地级市中均排第一位。茂名目前也是我国最大的石油加工基地、水果生产基地和北运菜生产基地,是广东省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重化工业基地。1994年,茂名进入全国55个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00亿元的城市行列,1998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现价)427.49亿元。
(二)基层党组织情况
根据调查,各村的基层组织体系较为健全,定期开展组织活动。基层组织人员安排较为合理,能正常开展基层党组织的各项工作和活动。支部书记任职相对稳定,所调查的各村都有连任两届以上。在班子组成上,以老中青结合为多。既有工作多年、经验丰富的老领导,又有身强力壮、稳扎稳打的中年干部,还有奋发有为、敢闯敢拼的年轻后生。
(三)党员发展情况
各村基层党员人数占各自全村总人口的比例为:白石村占1.33%,六运村占1.66%,德乔村占2%,潭头村占1.32%%,水兰村占1.75%,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到,当前农村基层党员人数约占农村总人口的1.3%-2%,每年发展的新党员人数基本为两至三个,总体看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后备力量稍显薄弱,加强党员后备力量的培养对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尤为关键。从年龄结构上看,年轻党员增多,目前农村党组织发展的党员也会向年轻人倾斜。从文化程度上看,党员学历升高,目前,农村中青年党员基本具有高中和中专以上学历。
(四)党组织与村委行政工作的关系
在农村基层组织中,村委工作和党组织的工作重点有所不同,村委会负责村的建设,治安管理、计划生育、村民劳保福利、村民合作医疗等村的日常村务工作。村基层党组织则负责监督村委会工作,督导村委会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法律法规,维护村民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发动群众参加民主监督龢民主管理,使村委会的各项工作切实符合广大群众的意愿龢利益。
从这次调研看,各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一肩挑”的现象较为普遍。交叉任职成员较多,特别是“一肩挑”的村,各干部大多数都能团结一心,协调一致,共谋发展,通过交叉任职,避免了班子内耗,又减轻了农民负担,较好的处理了基层党组织与村委会的工作关系。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重点
(一)民主选举
当前全国农村产生农村基层组织体系,基本已经实现农民直接投票选举完成。每三年一选,每个农民可以投出自己的一票,去选择认为自身可信赖的村委会当家人。不论是“海选”还是“差额投票选举”,农民有自己的权利去选谁。当选的村委会干部必须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授权管理村的集体财产和村的社会事务,重大事项必须经得“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村民有权监督村委会的工作,可以罢免不称职的村委会干部,这样,村级组织在带领村民发展经济和管理村民事务中,能做到维护全体村民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村民民主选举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重要一环,规范化选举制度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规范化民主选举产生村的领导集体对于今后村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有着重要的意义。村民民主选举如果不能合理合法、公平有序进行,势必造成农村社会的不稳定,制造村民之间的矛盾,也不利于今后的民主管理龢民主监督,不能使农村基层组织、村委会的产生制度化、规范化,反而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和进程。所以,在《村民自治法》出台以后,全国各地在规范选举的细节上做了大量的规定、宣传工作,选举的透明度有所增加。在我们此次茂名地区农村调研中,也看到地方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组织农民讲解学习《村民自治法》和印发各种宣传资料,对选举做了规范化宣传。从本次调研中也看到,这几个村的民主程度比较高,农民对参与选举积极性也比较高,农民的满意度同样比较高。我们调研茂名地区这几个村基本和全国其他地方的选举程序差不多,村民参与程度高,选举公开透明,选出的村委会干部领导基本能被絶大多数村民接受。村民民主选举出来的村干部能将村民对他的评价放在第一位。村民评价一个村领导,主要是看他能否真心实意为村民服务,保障村民的集体和个人利益,这样,也激励村委会干部为村民为集体做更多的实事。如潭头村本次换届选举得票率都超过70%。
(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村委会在行使村民赋予的管理村事务的过程中,做到民主管理,党组织发挥积极监督和协调指导作用。这包括村集体土地、集体财产管理、村建设管理、计划生育管理、治安管理、村民福利、教育管理、村民合作医疗管理、村经济发展及村其他事务管理等。在村委会管理过程中,切实做到维护集体经济和村民利益,村务公开,重大事项必须经得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杜絶村领导一言堂,杜絶拉帮结派、小团体。村委会政治上接受村党支部领导,依靠党支部对村民进行教育,“两委”分工明确,工作上互相支持,互相配合。村委会依靠广大村民,强化村民的主体作用,尊重村民的意愿,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防止侵害村民土地权益、加重村民负担、增加村集体债务等现象。村委会通过合理制定村的经济发展规划,带领村民发展生产,推动产业升级,壮大集体经济,构建和谐农村。
推行村务、财务、党务公开和村务、财务质询听证的制度。涉及村集体重大利益的事项,向村民代表大会通报并由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村务、财务定期公开;对村民较为关心的热点问题,适时召开村民会议接受质询,接受村民监督;党内热点问题,在不违反党的原则情况下,也采用适当方式向村民公开。
(三)实行“村账乡管”,解决财政问题
农村财务历来是问题暴露最频繁,村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反映基层党组织方面的最突出的问题。农村实行了“村账乡管”制度,即在彻底清理、核实、认定村级债权和资产的基础上,坚持在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不变的前提下,实行乡镇对村级财务、资金的托管。实行“村账乡管”之后,取消了村会计和出纳,只设报账员。乡镇成立村级财务管理领导小组,下设村级财务核算服务中心。其工作接受乡镇人大、纪委的监督。并严格财务开支审批管理,村里的开支由村支两委班子提出、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同意后方可支出。各村在财务公开栏中公开每月收支情况,接受群众的监督。“村账乡管”举措变事后监督为事前和事中的管理,把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容易引发矛盾和滋生腐败现象的问题都予以了规范,保证了村民群众对村级财务的知晓权和决策参与权,可以有效地杜絶了村级财务管理混乱。
(四)推行“一事一议”,村民代表大会共商大计
根据发展情况,每村实行集体重大事项“一事一议”的管理模式,每年村民代表大会召开,针对本村重要大事进行村民集体商议,投票决策。村民代表大会在村支两委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受群众监督,避免了在村级重大事务决策的随意性,创新了基层组织的民主管理新形式。例如六运社区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通过“一事一议”决议在部分村里统一规划村屋:统一规划下水道,三通一平,街道宽度7米宽,首层楼高3.6米,外墙统一,规划村屋每户村委补助10250元。
(五)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积极作用,促进新农村经济建设
经济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遶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进行,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在本次所调研的五个村中,基层的党组织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引领农民致富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1.以推进经济发展为共同目标,因地制宜,找准切入点。党组织认真分析学习,寻找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在调查的五个村委中,白石村、六运村、潭头村等的村党支部书记都是在当地的企业家,在经济中有一定的成就和经验,如东镇镇六运村地处信宜市南部,207国道贯穿全社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根据本身地域优势,积极开展工业园,引进外资,现已引进一批企业:塑胶厂、渔网厂、麻纺厂、广信厂、伟昌纸厂、竹笠厂、新光石料加工厂、化工厂、洗衣厂等30多家,可以解决2000多人就业。(现有工人3800多人,2000人是社区内人,其他是外来人),被信宜市列为当地工业开发区。
2.农业经济发展迅速,农村整体经济收入提高。在基层党组织宣传引导下,村民们有了经济头脑,知道用科技发展农业,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业。以前人们认识差,见识少,一户只种两三亩水稻,只能够一家人糊口。如今,人们都懂得立体养殖,搞生态农业,几户人家或全村合作搞产业经济,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有的几户人家或一起种果树,承包鱼塘,还养起了猪、鸡、鸭等,从生产到流通形成产业化。
3.强化服务,调整产业结构。引导和帮助农民瞄准市场结构,主动调整产业结构,从产前、产中、产后提供服务,切实增加农民的收入。在组织引领农民发展生产、发家致富的同时,积极支持和壮大集体经济,切实解决增强和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问题,也使党员活动有了经费和固定场所,满足了农村党员学习活动的需要。
4.有的放矢,帮助解决实际问题。采取上下联动、结对帮扶等办法,在关心和帮助困难群众的同时,尽可能帮助农村生活困难的村民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形成党组织和党员关心帮助困难群众的局面。
(六)基层党组织倡导农村文明新风尚,在建设和谐文化中凝聚人心
文明进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营造浓厚的和谐文化氛围,才能更好地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化解矛盾,使人民群众安定有序、和睦相处,促进农村的和谐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从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着眼,以先进的文化培养、塑造一支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新型农民队伍。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他们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引导党员干部群众从自身做起,努力做破除陈规陋习、移风易俗的榜样。
1.积极整合硬、软件资源,构建新农村精神文明新风貌。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多渠道筹集资金,建设完善的包括文化广场、图书阅览室、文化娱乐室等在内的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并组织文艺队、学习培训等,夯实建设农村和谐文化的基础。
2.弘扬勤劳致富精神,建设和谐美好的精神家园。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开展勤劳致富经验的宣传,大力弘扬 “凝心才聚力、创新才有路、爱拼才会赢”的致富文化,营造“党员带头创业、农民自主创业、能人返乡创业”的全民创业氛围。
3.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支持。
三、新农村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村“两委”班子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村级配套组织发挥作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适应
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能力和水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调查中发现,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能力在履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使命方面,与群众的愿望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干部发展意识不强,不会谋发展、抓发展,有的满足于“看摊守业”,小进则喜、小富即安,缺乏开拓进取精神;有的仍沿袭过去的“惯性”,对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意识还不强,统领和统筹的能力也有待提高,只愿出显性政绩不愿做隐性政绩、只顾眼前不想长远;有的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把自己的工作职责仍然定位在对上完成任务,对下行使命令上,不善于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提供服务的办法实施领导、推动工作,整天忙于事务性工作,村民自组织和中介组织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有的对新农村建设宣传不够,农民对很多新政策,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不强。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广大农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农村党员队伍的现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还不相适应
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五句话”目标要求,要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广大共产党员不仅要做生产发展的领路人、生活宽裕的带头人、乡风文明的倡导人,而且要做村容整洁的示范人、管理民主的促进人。对照这些要求,目前部分农村党员队伍还存在结构不合理,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问题。如对党员的调查中,党组织50岁以上的占50%,35岁以下的青年党员仅占2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50%,但大学以上的没有。此外农民工大量外出,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发展和管理也带来较大的冲击,大量中青年党员和党员骨干长年在外打工,造成许多村支部班子因缺少高素质人才群体的支撑。
(三)基层党组织的运行经费和党员干部的报酬问题
据调查,目前基层党组织的经费来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村委的自主创收、支部书记和地方热心人士的募捐、地方政府的拨款。但目前政府拨款普遍较少,主要是前两部分来源为主。所以出现有个别农村自主创收能力好,经费来源广的,组织各方面发展情况较好,个别农村自主创收能力差,缺乏来源的,组织建设较为滞后。
村干部的经济收入偏低。虽然人年平均收入比前几年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但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除村支部书记、村长每季度按时领取县上发放的500元生活补贴以外,其它干部工资每月约为300余元,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难安排、任务难落实,同时也存在不敢管、不愿管的现象。这些都大大影响了党支部干部的积极性,甚至造成一些村委干部的流失。无钱办事现象较严重,致使干部说话不硬、办事不实,党组织凝聚力不强。
(四)推进基层党组织民主政治进程的主要问题
民主选举制度有待完善。一是村级党组织、村委会选举中,一些隐性、非正常手段影响民主选举的公正性。如在部分村的选举中,有的候选人采取封官许愿、吃喝请送、打姓氏牌、宗族牌、金钱买票等隐蔽方式和手段,加之村民毕竟素质不高,往往使选举背离民主轨道,有时将工作能力不强、思想道德素质不高、思想动机不纯洁的人选举到村干部岗位上。由于其隐蔽性强,虽有人检举、揭发,但因调查难、取证难,往往不了了之,容易造成群众对民主选举的失望。二是村民委员会任期为三年,任期太短、选举频繁,基层难于组织,同时,也不利于村民委员会工作,往往当选者第一年熟悉工作,第二年制定工作规划,第三年又要应付选举,不利于工作落实和工作的延续性。
民主决策还没有完全到位。民主决策环节中,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事一议决定事项太过复杂,常常使一些事情因少数人不同意,而使工作不能开展,影响群众生产生活。二是村民会议或代表会议受许多客观因素限制,会议议事效率不高,质量不高。村民会议议题确定都是受基层行政组织工作要求,现场确定,参会人员事先不知道议题内容,对所议事项事先未作充分调查研究或征求所联系农户的意见,在议事过程中,议事质量不高,具体的决策还都是村干部说了算,群众没有完全、真正地参与到决策中来。
民主监督机制尚显薄弱,缺乏长期有力的监督。主要表现在:民主监督手段单一、民主意识非常澹薄等。大多数农民不愿参与到民主监督中去。对村干部听之任之,不去加以指出和揭露,也不善于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民主权利。
四、对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发展过程中的建议
(一)按照政治素质强和发展能力强的要求,选好配强领导班子,特别是要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
改进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在乡镇坚持和完善“两推一选 ”,扩大干部工作的民主;在村级坚持“两票制”选举,着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退伍军人、回乡青年、乡镇企业骨干、外出务工人员中选拔村干部,注重选拔奉献精神强、事业有成、带动一方共富能力强的党员任村党支部书记。从党政群机关选派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相对贫困、后进村任职,形成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格局。对班子战斗力不强、本村无合适人选的,可及时从机关选派优秀年轻党员干部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按照“一村一名大学生”的目标,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农村基层择业就业,选派优秀毕业生到村任职。推进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以及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提倡乡镇党政正职及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一肩挑”,增强班子的整体功能。
同时,要在工作思路上创新,引导农村基层党支部负责人,树立敢为人先的思想,把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从被动转向主动,通过创新及时解决基层组织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封闭转向开放,对传统的工作模式进行创新,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入新的空间和领域;从单一转向复合,把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融为一体,融于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大局之中去统筹和安排。
(二)按照新型人才观的要求,加强干部教育培训
小康大业人才为本,正确的路线和政策要靠干部去贯彻落实,人民群众要靠干部去组织动员,党内和社会上存在的影响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问题要靠干部去研究解决。要坚持用人才理念来抓干部队伍建设,加速培育一支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要坚持每年利用春节前后在农村基层开展一次主题教育活动,组织乡村干部学习理论、进村(组)入户听取意见,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使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群众长期得实惠。认真组织开展乡村干部的任职培训、任期培训、进修培训和学历教育,把乡镇党委书记和村党组织书记作为培训的重点。
(三)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增强党的活力
认真贯彻党员发展方针,切实做好在农村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回乡青年、乡镇企业骨干、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注意发展年轻党员,重视发展女党员,力争做到村村每年发展新党员。加强教育培养工作,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全面实行和规范发展党员“两票制”和公示制,扩大民主,加强监督。对连续两年以上没有发展新党员的村党组织及其所在的乡镇党委实行告诫制度,必要时进行组织整顿。
(四)完善激励政策,改善基础设施
注重运用政策杠杆,加强对干部的激励约束,调动基层组织和干部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探索建立和完善村干部报酬保障和增长机制,认真落实村干部报酬统一打卡发放办法,逐步建立村干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干满两届、实绩比较突出的离任村干部每年给与适当生活补贴。探索建立工作报酬、社会荣誉、政治待遇等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对新农村建设业绩特别突出的村党组织负责人要给予重奬。健全基层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完善民主评议、函询等制度。认真组织开展好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提高基层党组织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认真落实村“两委”成员每年分别向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公开承诺和述职评议制度。
(五)创新党建工作内容载体和途径
要创新农村党建工作的活动载体,不断改进基层党组织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创造具有鲜明时代特征,能体现党组织生机与活力,成为党员和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活动形式,并不断充实活动载体内容,增强党组织活动的实效性,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始终充满活力。
(六)加强和完善农村民主体制建设
1.要高度重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一是要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使之成为农村民主建设的坚强堡垒和组织后盾。二是要牢固树立确立正确的政绩观。把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纳入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考核指标,做到民主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一同部署、一同推进、一同考核、一同验收,使基层民主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得到发挥。
2.要进一步提高农民民主意识。加强农村民主建设,各级党组织和政府是组织者、引导者、推动者,真正的主体是广大农民群众,是农村民主政治的参与者、评判者、选择者。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进程,必须与农民主体的民主素质提高为前提,因此,加快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进程,必须增强农民主体的素质,使之能真正有效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
3.要进一步提高决策的民主程度。要扩大群众对决策过程的参与度。当前在民主决策过程中,很多议题是村干部提出来的,在听取群众的意见后,村干部可能对制定的方案做一些微调,但被完全否定的几乎没有。对决策的过程,群众的参与程度较低。今后村干部可以引导村民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和方案,以此来提高决策的民主程度,保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4.要坚持依法办事的原则。在完善基层民主政治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处理好民主实践和依法办事的关系,坚持依法办事的原则。村民议事恳谈会没有经过村民会议的授权,因此不是权力机构,不能独立行使决策权。村民议恳谈会应与村民代表会议合二为一,严格按照法律的有关规定运作。此外,加强村级议事恳谈会对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的充实和补充作用,使之成为落实村民代表会议民主决策、民主管理龢民主监督作用的有效手段。
5.要加大民主评议村干部的力度。在民主监督过程中,村务公开制度让广大群众有了监督的平台,但群众的监督结果如何体现出来,这就需要开展广泛的民主评 议,通过对村干部的一言一行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使人民群众真正地监督干部,使广大干部真正置身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中,从而少犯错误,不犯错误。
(本文作者系调研组组长古海教授,主要成员赵永坚讲师、陈盼研究生、刘涛研究生、唐俊林研究生、曾丽雯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