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三节 南海北岸的拔牙习俗

  一、拔牙习俗的源流与个案

  人工拔牙在我国古文献中又称凿齿、折齿、摘齿、缺齿、断齿、打牙等,是一种有意识的拔取或敲断某些健康前位齿的行为,后来还衍生出“漆齿”。人工拔牙已是一种全球性的文化现象,这种风俗主要分布于东亚、南亚、非洲大陆和环太平洋地区的海岛区,其发端可追溯到北非的中石器时代。这种现象已经引起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新石器时代在环太平洋地区以及印度洋沿岸拔牙习俗十分盛行,在南海北岸地区,特别是今广东、广西、台湾都发现较多反映先民拔牙风俗的材料。拔牙风俗随着纬度的下降,越往南年代越晩,而且在汉晋以后,拔牙风俗仍在岭南、西南区主要是百越族后裔的俚、僚、仡佬、蛮等少数民族以及海南黎族、台湾“山夷”和高山族中行,但拔牙形态和原因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②。

  拔牙的表现形式虽然有许多差异,但相似性非常突出,大体都是在未成年时期拔去上颌的门齿、侧齿或者犬齿。有关拔牙习俗的成因,学界有多种说法,如成年仪式、婚姻习俗以及爱美等等。当然,拔牙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而且已经形成一种风俗、仪式,它反映当时的精神生活。

  关于拔牙习俗的关注与硏究,早已经引起学者的注意:早在1979年严文明先生就曾对大汶口先民的拔牙习俗和族属问题进行硏究①,韩康信先生是人类体质硏究的专家,他较多地接触考古材料中的这种现象②,广东考古专家杨式挺先生与中山大学曾骐敎授对南方的拔牙习俗多有硏究③,而台湾的连美照先生对台湾史前的拔牙习俗也有相当的硏究④。

  相关硏究表明:我国拔牙习俗主要流行于东南沿海一带。最早出现于公元前5000年左右的山东北辛文化中期,盛行于山东—苏北的大汶口文化(公元前4500~前2500年)。珠江三角洲区域也有大量反映拔牙风俗的材料发现:最早的材料是1961年9月广东增城县金兰寺遗址中发现4座墓葬,其人骨架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硏究所专家鉴定,其中发现2号墓男性靑年有生前拔牙遗迹。1977年冬至1978年夏,杨式挺主持发掘的佛山市澜石镇河宕遗址,发现77座墓葬,经过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硏究所派专家现场鉴定,发现19个成年男女拔牙个体。1978年春,广东省博物馆考古人员在南海市大同墟灶岗贝丘遗址,抢救性发掘6座墓葬,经过鉴定其中有一例拔牙个体。1985年在南海市百西乡鱿鱼岗遗址发掘36座墓葬,经鉴定有6个成年男女个体生前实行拔牙。199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硏究所与香港有关单位在马湾岛东湾仔遗址发掘20座墓葬,在可鉴别的15具人骨中,发现2例成年男女拔牙个体。鉴定人员认为东湾仔先民的拔牙习俗,应与珠江三角洲,尤其是佛山河宕居民的拔牙密切相关。

  在闽台沿海沿江一带分布着众多的贝丘(又称贝冢)遗址。在其贝丘遗址墓葬人骨中,至今鉴定的拔牙遗存尙不多见,目前在福建闽侯昙石山贝丘遗址发现一例老年男性个体,生前拔除一对上颌侧门齿。

  台湾省发现较多拔牙遗存:台北的圆山遗址(鉴定3个个体,拔牙的3个,年代为前2200~前150年),台北的芝山岩遗址(鉴定1个,拔牙1个),台南的垦丁寮遗址(鉴定17个个体,拔牙16个,占94%),屛东鹅銮鼻遗址(鉴定2个个体,拔牙2个),台东的卑南墓群(观察51个,拔牙的46个,占90%,卑南文化的年代为前2700~前700年),澎湖列岛的锁港遗址(鉴定3个,拔牙1个,占33%。锁港遗址的年代约为前2000年)。据台湾大学连照美敎授硏究,圆山、芝山岩的拔牙形态,均为“拔掉上颌左右对称的侧门齿及犬齿”,垦丁和鹅銮鼻的,同样是拔除上颌一对侧门齿及犬齿。卑南文化的拔牙形态,拔掉一对上颌侧门齿和一对犬齿的占84.31%,只拔掉上颌一对侧门齿的占5.88%,澎湖锁港的同样只拔一对上颌侧门齿。连照美敎授认为:圆山文化、牛稠子文化及卑南文化等墓葬大约同时并行和持续存在,都盛行拔牙风俗,所拔齿种主要为一对上颌侧门齿兼拔一对犬齿或一个犬齿。这种兼拔上颌犬齿的拔牙形态,也见于大陆的山东茌平尙庄、苏北邳县大墩子及湖北房县七里河遗址,这是値得注意的。因此,有的学者据此提出房县七里河拔牙遗存与台湾拔牙遗存的传播关系。连照美文章认为“很多学者相信,台湾的拔牙习俗是源自中国大陆,在年代学、拔牙形态,甚至于各方面墓葬资料都是获得支持的”。粤港地区的拔牙遗存早在1961年9月就有发现,在广东增城县金兰寺村贝丘遗址发现了4座墓葬,其中M2为25岁左右的男性靑年,经鉴定为拔牙个体。

  关于拔牙的实施年龄,大都认可为靑少年时期。尽管在考古遗址中发现的拔牙个体中大量的是成年人个体,但是从头骨可以判明,拔牙的时间不是在人死去之后,而是在生存时已经拔去,而且有的成年个体可以明显看出是在已经拔去相当的时间,所以鉴定者往往提出该个体在靑少年时期已经拔牙,而且,拔牙实施的对象男女性别上没有区别,也就是男女都有拔牙的习俗。例如:1977年,在佛山市澜石河宕贝丘遗址发现77座墓葬,除13座为幼童,其余64座为成年男女。在可供观察的22例成年标本中,施行过人工拔牙的占19例,明确未拔牙的3例。拔牙个体的出现率达82.6%。在成年男女拔牙个体中,男性占10例,女性占9例,明确未拔牙的3例皆为女性。年龄最年轻的一例是22~25岁的男性。鉴定专家指出:“估计拔牙实行年代仍和个体发育进入成年或性成熟期有关。”

  1978年春,在南海县大同圩灶岗贝丘遗址发现6座墓。其中M4人骨鉴定为拔牙个体,男性45岁左右,拔除上颌右侧门齿。

  1985年在南海县百西乡鱿鱼岗贝丘遗址,发现36座墓。经鉴定发现6个成年男女(男5个女1个)实行拔牙,其中最年轻的是26岁左右,多数是拔上颌侧门齿,但有2例是拔右上第一前臼齿。

  东湾仔拔牙遗存:位于香港马湾岛北部,是一处沙堤遗址。1997年发掘,发现20座墓,在鉴定的15具人骨中,发现2例拔牙,一例是40岁左右,拔去一对上颌中门齿,另一例为近40岁男性,拔去上颌右侧第一门齿。这种拔除上颌侧门齿的形态在广东佛山河宕人骨上是较普遍的现象。

  广东增城金兰寺的一例是25岁,鉴定者指出在靑少年时已经拔牙。佛山河宕的拔牙人骨中最年轻的一例是22~25岁。香港马湾东湾仔的2例拔牙个体均在40岁左右,但鉴定者指出:“根据齿槽闭合程度判断,他们施行拔牙的年龄在15~17岁之间。”

  大汶口遗址发现拔牙的最小年龄在12~13岁,王因的在14~15岁,尙庄的是14岁,等等。这说明他(她)们生前的拔牙年龄可能还更早。这与我国文献记载的拔牙年龄男子在14~15岁、女子在15~16岁是基本相符的。杨式挺先生还注意到:在近古和近现代,我国西南、岭南的僚人、仡佬人以及黎人和台湾高山族的拔牙最小年龄多在14~15岁,也有9~13岁的。他认为:这个年龄段施行拔牙仪式,是与男女个体发育进入成年期或性成熟期是密切相关的。

  在我国新石器时代的拔牙风俗上,不存在性别之间的明显差异。男女都有较高的拔牙出现率,往往超过60%。

  在对山东龙山文化的诸城呈子的37座墓和日照东海浴遗址的13座墓人骨的检查中,没有发现一例拔牙的。考古学和民族学的资料还表明,拔牙之俗在世界海洋性地区如东亚日本(主要是距今4000~5000年的绳文时代和相当于我国战国至汉代的弥生时代)、朝鲜,东南亚的越南、印度尼西亚等,非洲的埃及、尼罗河流域、东非、尼亚撒湖、赞比西河流域、刚果、几内亚等土著、澳洲环太平洋的海岛区民族中广泛流行。据考证,拔牙习俗“在北非至少可以追溯到中石器时代”。

  二、拔牙习俗形成原因的推测

  1. 成年标志,也就是常说的“氏族成丁仪式”。表示靑年男女通过这种仪式而成为氏族社会的正式成员。从史前考古发现的资料看,这是母系氏族社会的拔牙最初、最重要的原因。

  2. 结婚前的准备,也就是常说的“婚姻拔牙”。一些部族的男女靑年经过拔牙后,获得婚媾资格。这种习俗保存很久远。汉晋以后,在我国南方、西南地区主要属百越系统后裔的俚、僚、蛮、乌浒、黎,以及台湾“夷州人”(山夷)、高山族等,都有男女靑年婚前施行拔牙(凿齿)的事例。《太平寰宇记》:“有俚人,皆为乌浒之夷,……女旣嫁,便缺去前齿;”“悉是雕题凿齿,画面文身。”《太平御览》载《钦州风俗》:钦州“又有僚子,椎髻凿齿”。元代李京《云南志略·诸夷风俗》:“土(都)僚蛮,叙州南、乌蒙被皆是,男子十四、五,则左右击去两齿,然后婚娶。”《太平御览》“叙东夷”引三国吴沈莹《临海水土志》曰:“夷州在临海东南,去郡二千里……四边是山,众山夷……各号为王,分划土地……夷州之俗,女子已嫁皆缺去前上一齿。”这里我们注意到,是婚前已拔牙。《番社采风图考》载,台湾高山族中的邵人支系,男女婚前“各折二齿以相遗,取痛痒相关之意”,或“彼此相赠谨藏,以矢终身不易”。据载,台湾的泰耶族、朱欧族、布嫩族、萨斯特族中的拔牙习俗一直保存到上世纪。

  3. 拔牙为爱美,也就是常说的“华饰拔牙”。晋张华《博物志·异俗篇》云:“荆州极西南界至蜀,诸民曰僚子。僚妇生子,旣长,皆拔去上齿各一,以为身饰。”又《太平寰宇记》载:“川西南夷僚生子,长则拔去上齿加犬齿各一,以为华饰。”

  西晋时,荆州极西南界至蜀,包括今滇东北、黔、川南及湘西等地。如《旧唐书·南蛮传》载,三濮“在云南徼外千五百里,有文面濮,镂面,以靑涅之:赤品濮,裸身而折齿”。这里说到云南“濮人”也有凿齿。百濮与百越是同一族群或是两种族群,学者说法不一。朱辅《溪蛮丛笑》一书载,仡佬族“妻女年十五六,敲去右边上一齿。以竹围五寸长三寸,裹锡,穿之两耳,名筒环”。也就是说把拔下的牙齿装入包金属锡箔片的小竹筒里,作为耳饰。据说西双版纳傣族妇女还流行带这种耳饰。

  4. 也还有一种拔牙风俗形成的可能是除病防病:《新唐书·南蛮传》所述“乌武僚,地多瘴毒(泛指恶性疟疾),中者不能饮药,故自凿齿”。因为恶性疟疾发作多牙关紧闭,不能启齿饮药,预凿齿可以方便给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此外,拔牙的原因中还有忌夫、殉葬防灾、发音等说法。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