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后记

  我锺情诗赋,热爱文学,痴迷历史。写过不少诗词、小说,甚至歌曲。但本人深知自己水平的深浅,故所写那些东西仅为小学生的作业而已。多年来,在闲瑕之时,我都习惯写些“作品”以自娱,之后将之丢进垃圾堆或烧掉。

  直到二十世纪末1999年的一天,当我看到《广州日报》〈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特刊之〉—“开国风云看一周”、“百年一日”等栏目,特别是<新千年纪念特刊>这个栏目非常精彩,心为之一动,埋藏多年的编书念头一涌而出。于是我即时动手搜集相关资料,开始了编写本书的工作。

  为获取更全面的资料,提高资料的完整性和可读性,我到过北京、上海、山东、江苏、浙江、四川、兰州、西安、昆明、沈阳、长春等省市的书店及图书馆搜集有关资料。不惜将看中的书籍整套购回,并将书借分散带到工作之地,利用闲瑕整理、摘録。根据需要对部份原稿作修改调整。

  搜集资料尤如大海捞针,真是千网难尽。最难是考证,这非要丰富的专业知识不可。许多时候,一位传主人物往往有几个版本的评价和记述,这就需要进行多方面参照对比,我坚持以史为鉴,在多数取于古籍史料的同时,也吸收各类专籍的研究成果,做到尊重历史,忠于原稿,不杜撰。

  2004年夏,在云南省的一个工地, 我不慎将所有资料丢失。为此沮丧了整整一个月,之后重新振作,开始继续这项工作。

  随着编撰工作的深入,我越来越体会到艰辛,但自己的内心感到很充实。由于我的知识面狭窄,文化积淀较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尽管原稿经过多次修改,也不尽人意。业余,不应该是个籍口。

  编写此书,前后经历了整整十年的时光,期间断断续续,直到今年清明前后才基本完成。

  此书生不逢时,今年雪灾影响不说,在汶川地震期间全部停止搁置下来,仅一个月后又遇到东莞特大水灾。本人原先已经将这些人物一直收録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生的人物止,基本编排完成。如著名的篮球运动员姚明、工艺美术大师(苏派刺绣)姚建萍女士、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选手(姚氏)及香港名人、影视歌星等等,在此皆占有一席之地。但经过多方面的再三考虑,最终决定将自新中国成立起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止,这期间出生的大约二百多名人物,暂且不编入内。打算待时机成熟时,再另出一册,暂名为《新中华姚氏人物风彩録》,在此希望读者朋友多些提供建议和帮助,我将继续收集相关资料,以便在再版或续修时改正和补充。

  在编辑此书的过程中,有幸得到了姚柱林先生的热情支持和无私的帮助。老先生在高龄身体欠佳之际,仍然主动为之润色,并为本书作序。特别是老先生在眼睛几乎失明的情况下,仍然以每句一一逐字斟酌修改,坚持完成后方入院做眼睛白内障摘除手术,这使我心有不安。老先生毫不做作的卑微和谦逊,他严瑾的学术态度及博大精深的知识令我敬佩之余为此感动 。

  感谢贤妻吴运仙女士!还有吕锦智先生、唐日辉先生、娄欣利先生、杨晓东先生、游华清先生、余正平先生、万燕琴女士、李友志先生、刘炼女士、陈露念女士及邱金平先生安子女士伉俪等友人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此一并感谢!致以深深的谢意!

  总而言之,值此书付梓之际, 用故乡刘三姐的歌来唱出我的心声,就两句:取笑多!多谢了!

  宁静

  2008年冬至于东莞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