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不说不行的理由,寻找可行的方法——访周春山教授

  老师是如何走上地理学之路的呢?

  我1981年参加高考,高考分数达到全国重点大学的分数线,华中师范大学是教育部重点师范大学,也是按全国重点大学的线来録取新生。按照填写志愿的落差原理,我把华中师范大学放到了最后一个,而且专业上选了服从分配。也就是从81年开始,农林师范类学校是属于提前録取,只要一报这类学校就优先把档案取走,就是说只要报了农林师范院校其他学校就等于是白报了。不管是把农林师范院校放在第几志愿,你都会被録取。更意想不到是的,我被调剂到了地理系,而不是我喜欢的物理系。我是理科生出身的,形象思维是我的弱项,动手操作是我的强项。録取到地理系后我十分苦恼,真想退学重新考大学。当时的环境和现在不同,那时的大学升学率只有3%,而且上了大学不读会牵涉到政治问题,以后几年的升学考试与録取都会受到影响。所以,虽然情绪一度低沉,也只有坚持读下去。当时我们班的絶大多数同学都是被拉到地理系的,我们班的同学兴趣各异,有的埋头搞天文、数学,有的搞演艺,很快大部分同学都接受了现实,开始努力学习地理,结果毕业那一年,我们年级57人,当年就有三分之一的同学考取了研究生,那时候研究生録取的比例很低。

  河南大学地理系的力量在当时来说是比较强的,华中师范大学的很多老师都是从河大过来的,河南大学的历史比中山大学还要早12年。我本人是河南人,所以研究生我选取了河南大学。硕士毕业的时候,我们的系主任讲其他人可以离开河大,但是周春山必须要留下来工作,这样硕士毕业之后我就留在河南大学任教。留校之后,一直想出国深造,也一直在准备中,一个偶然的机会听说中山大学的许学强老师招收博士生,1991年我来中山大学参加博士考试,之后有幸成为了许老师的第一个博士生,也是中南地区地理学博士点第一个博土生。1994年我博士毕业,一直在中山大学工作到现在。

  对于地理学,我认为既然是走在这条路上了,那就要好好的走下去。

  老师能够谈谈自己在中大跟许老师学习的经历吗?

  我是91年开始读许老师的研究生的(注:周老师是首位在中大地理系毕业的博士),中大的水平与地方院校的水平不在一个档次上。许老师是我国城市地理学的创始人之一。我印象很深刻的事情是那时我到这里来后,许老师让我看了他在国外发表的英文文章,这些文章我足足看了两个学期。但看完之后我有两点体会:一、文章包含了大量的数据,工作量相当大,一篇估计要耗半年的时间才能完成;第二,文章分析深刻、很有深度。

  对于中山大学我还有两个体会,一是中大与国际接轨方面做的很好;二是中山大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很好。

  老师的出国经历又是怎么样的呢?您对现在出国读研有什么看法呢?

  94年博士毕业之后,去加拿大UBC进修EIA(环境影响评价);96年到英国(UEL)做了一年的博士后研究,方向是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与区域规划中的应用;98年到加拿大(Montreal University)进修交通规划。

  出国是有出国的好处的,从学术上来说最起码语言这一关是没问题的。出国的人在读写国际论文、参加国际会议方面特别有优势,而且能够到国外见识一下也是非常难得的。不过现在国内外院校的差距正在日渐缩小,而且外国的学校也良莠不齐,不应该对国外的大学盲目地崇拜。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很快,各种机会都很多。我在英国的时候,我哥哥也在英国进修,他劝导我留下来,我在加拿大学习的时候,我哥哥也即将移民到加拿大,他也让我留下来,可我都没有留下按时回国了。我哥哥是学计算机的,他去加拿大很快找到了一份好工作,是数以万计的中国移民中比较幸运的,这几年加拿大的经济不景气,他所在的Nortel公司从高峰的10万人裁得只剩2万多人,他虽然没有被裁掉,但是压力很大。去年他回中国一趟,最后下了个结论:我比他干得好。

  在外国的工作回报比这里高很多,但我们的差距正在迅速缩小,而且这里的物价低很多。我比较看好中国的,国外当然好,但是发展空间不大,有快到尽头的感觉,我认为中国是非常有希望的。

  本科生对于深造还是出来工作这两种抉择,老师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您认为哪条路更好?

  其实人各有志,不必强求。但我个人的看法是:你们本科毕业以后,应该要继续读研究生,这是必须获得的基本学位。你们高中毕业后都要考大学,而不是直接工作。其实大学毕业之后考研究生也是一个道理。在学位上高一个档次,其所处在的天地就不一样了。最近教育部部长说:大学生是一个普通劳动者。什么叫普通劳动者?工人就是普通劳动者!现在的大学生就相当于我们二十年前的高中生,80%的升学率啊! 

  我觉得硕士还是必要的,要不要读博士,这个倒不一定。有博士学位当然是最好的,但读博要多耗三年的时间,出来的光景很可能又不一样了。

  老师认为研究生比本科生占有絶对的优势吗?

  一般来讲研究生还是比较有优势的。比方说,一个本科生和一个研究生同时到一个单位去工作,通常的情况下,研究生会安排较高层次的工作,以后研究生晋升的机会也多于本科生。

  请问老师对研究生的培养和对本科生的培养有什么分别呢?

  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理念是有很大差别的。

  从学习上来说,本科生的主要精力是应该放在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当中,说穿了就是把课本吃透记牢,因为那是几代学者所累积下来的理论成果。研究生就不能光看书了,他们要根据材料,根据数据,运用已经掌握的理论基础,进行创新性研究,最后把文章写出来。当然本科生也要注意创造力的培养, 但把知识系统搭建好才是你们的首要的任务。

  从工作方式上来说,我们这个学科与纯物理数学不一样,是要与别人打交道,与社会要接轨的。举个例子,派学生去现场调查搜集资料,有的学生很快就把资料拿回来了,有的学生却被人顶了回来,这就体现了工作方式的差别。我们人文地理是偏社会科学的学科,因此你处理问题的方法,沟通交际的能力以及待人接物的态度都会影响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我对研究生的要求是学习与做人并重,加强沟通协调的能力,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提高个人的修养;对于本科生,虽然做人也是要学的,但主要的精力还是应该放在学习上,不要天天跑天天应酬,把学业也荒废掉,那就本末倒置了。

  我认为学生的侧重点应该按不同阶段进行划分,先完成这个阶段再处理下一个阶段的:本科生主要就是搞学习;研究生第一是学习,第二是要学会做人;当你研究生毕业后,我认为第一是要学会做人,第二是好好工作。

  请问对于我们大三学生来说,要做什么样的考研准备呢?

  首先是基础课要过关,不要拖后腿。上大学要把政治、外语和数学学好。外语是一门语言,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提高。其次专业课要考出好成绩。

  老师认为我们经济地理的学生出来做什么比较好呢?做规划会比较吃香吗?

  对于职业方面,其实做什么都无所谓。就算是帮别人搬家,能够当上搬家公司的老大的也是做的非常出色的;就算是做规划,但如果是天天就呆在一个地方画图,那也非常的不好。所以说行业之间的差别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在这个行业中处在什么样的位置。

  如果一定要讲经济地理的学生毕业之后做什么比较好的话,我认为你们应该去当市长县长。因为通过经济地理的学习,你们已经具有宏观概念、全局概念以及战略思想,这些都是地方领导所必需具备的素质。

  如果要找一份好的工作,老师认为我们应该要提高什么技能呢?

  专业上的能力比较难说,每个专业都有每个专业的用途,都有对应的好处。不过我感觉倒有两种技能是少不了的。首先就是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其次就是要会写。现在一般玩电脑的人写不出好文章,写文章的人搞不好电脑,如果你既懂电脑,又会写文章,双管齐下,去到哪里都肯定极受欢迎。

  请老师指点一下本科生应该怎样做论文。

  要本科生写专业性的文章,这要求还是高了点。我认为对于本科生来说,首先要注意写作方式的培养,注意科学的程序与规范,这是本科生写论文的真正目的。

  其次是关于选材方面,我认为本科生应该针对于某些具体的问题,从小处做起。你们一来可以做些热点问题和敏感问题,注重实际性和时效性;二来可以结合国外的一些新东西。切记勿要太空太理论化。

  老师是怎么看待地理学院的学生对本学院的一些误解呢?

  现代社会是一个“行行出状元”的社会,有需求就有市场,专业的冷热是相对的。许多所谓的热门专业的人数太多,在市场上反而供过于求,就业也存在着问题。比如我们学院的自然地理专业,人数并不是很多,就业反而相对有利。

  因此,对于我们学院同学来说,好好学习,努力寻找自身的优势,在自己的  专业和岗位做一个出色的状元。温家宝总理是学地质专业的,他不是做了总理  么。现在的社会主要是看你的能力,而不是专业。 

  老师如何能够保持如此旺盛的精力?

  首先是坚持锻炼,保持身体健康。我上大学的时候非常注意锻炼,跑步、哑铃、单杠一直都能坚持。我到中大读博士之后,无论春夏秋冬都坚持游泳,这个运动我坚持了很多年,后来出国以及工作太忙就停掉了。

  其次是有压力才有动力。每天都有一些事情要处理。除了出差的时间,我基本上都会呆在办公室。工作忙的时候,早上七八点钟起床来到办公室,一直工作到晚上11点,午餐晚餐都在学生饭堂吃饭。说真的这是很累的,我也打算要改一改这种生活方式了,不过每天备课、科研项目、社会活动的工作都接踵而来,当老师可谓既是体力劳动者又是脑力劳动者。做海口总体规划纲要的时候我就几乎一个星期都没离开过办公室,我的研究生跟我也很辛苦。

  请问老师的研究兴趣是什么呢?

  我现在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以及区域规划方面,多采用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和GIS技术等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现在的工作除了教学就是搞研究了,希望能与时俱进,不断地跟进和吸收新的理论知识。

  老师能向我们介绍一些您参与过的重大的规划项目吗?

  各种类型的规划我都做了一些。作用与影响各不相同。我主持的规划比较难忘的有这样几个,一是《海口总体规划纲要》。海口是我国有特色的省会城市。当时我们与国内著名的规划机构如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同台竞争。二是《韶关城镇体系规划》,它是第一个系统研究韶关区域发展的规划。三是《广州南沙的土地利用规划》,它及时的满足了南沙发展的需要,为广州南拓发展战略提供了保障,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四是《潮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潮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该规划为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请问老师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是什么呢?

  我目前主要的目标就是给你们上好课,培养好研究生,为系里面多做点贡献,其实就是要做好我的本职工作。从个人工作来讲做研究写文章是当然的,另外就是打算要写一些书,因为写书可以体现出你对某种问题做出的深入研究。比如说我做广州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发表了一些文章,从人口空间、住房、社区以及其他的基础设施都有研究,应该汇集成书了。

  请问老师对我们学生还有些什么寄语吗?

  寄语就说不上了,这可是总理和我们系里德高望重的老师才说的。你们比我们强,你们知道的东西比我们那时候知道的多很多,而且各方面的能力也比我们强很多。不同年代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和想法。我有几句感受的话可以给你们讲一下,一是“人生能有几回搏”。你们第一搏是搏上大学,以后还要抓住机会搏一搏,每一搏要搏上一个台阶,抓住机遇更上一层楼。二是“不说不行的理由,寻找可行的方法”,这句话我经常对我的研究生讲。遇到困难不要放弃,要多动脑筋,去克服困难,克服一个困难就前进了一步。三是“要不断地去追求”。只有不断地跟踪新的东西,才能避免遭到淘汰。我也在不断地接受新的事物,我的心与同学的心永远保持一致!

  周老师语録:

  对于地理学,我觉得既然是走在这条路上了,那就要好好的走下去。

  人各有志,不必强求。但我个人的看法是:本科毕业以后应该要继续读研究生,这是必须获得的基本学位来的。

  一个本科生和一个研究生到单位去,通常的情况是如果要找人当“头”,一定是让研究生去当的。

  本科生主要就是搞学习;研究生第一是学习,第二是要学会做人,学习做人并重;当你研究生毕业后,我认为第一是要学会做人,第二是好好工作。

  行业之间的差别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在这个行业中处在什么样的位置。

  做规划的确有很高的专业相关性,但我认为你们以后应该要去当市长县长之类的领导。

  如果你既懂电脑,又会写文章,双管齐下,去到哪里都肯定极受欢迎。

  坚持锻炼,保持身体健康;有压力才有动力,这样才能保持旺盛的精力。

  给你们上好课,培养好研究生,为系里面多做点贡献,其实就是要做好我的本职工作。居其位,谋其政。

  在这件事情上,如果你觉得你能够做到,那你就先把它做了,这样总比先说后做好。

  不说不行的理由,寻找可行的方法。

  要不断地去追求。我也在不断地接受新的事物,我的心与同学的心永远保持一致。

  人生能有几回搏,你们第一搏是搏上大学,以后还要抓住机会搏一搏。

  (采访者:刘晔  孙平  郭婷  邱凯付)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