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罗来兴



  194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地理系,1942-1947年在中山大学地理系任教。教授。

  罗来兴教授与本人同是1938年考入中山大学地理系的,由于我停学一年,入学时,罗兄已二年级了。我们三载同窗,感情深厚。当上星期施兄雅风来座,告知罗兄上月去世(3月18日),不免心中愔然,好友又少一个,决心写一文以表怀思。

  三载同窗

  我们好友中,钟衍威、张保升教授先后辞世,只余功甫等数人,算来同窗最久的是罗兄。1938年,他考入中山大学。我们在云南征江相识。他对我们新生帮助热情,介绍系中情况。他介绍系主任孙宕越博士是位有学问的学者。孙师教我们普通自然地理,的确深入浅出,以马东《自然地理原理简本》为课本,全班16人一致兴趣很高。他介绍普通地质学老师杨遵仪博士,说他刚由美回国,他用英文课本,使大家勤读英文,也无怨言。又介绍上地貌学课的吴尚时教授,对同学热情,业余还教他们法语。有一次,我们买二角钱花生,在他住的小楼上畅谈了一夜,看来他对吴尚时最有感情。学校迁回粤北砰石,接触渐多,更加发觉罗兄助人不张扬,埋头苦干,待人诚恳。例如我们随叶汇师考察后,写了一篇“衡阳城市地理”,要在系出版的《地理集刊》上登载,找不到人钞写上石版印刷,罗兄即代我钞写。“敬师乐业”也是从那时开始表现。跟吴尚时出外考察,有的同学吃不消,但罗兄从未有怨言,虽他体力好,但其苦干精神,也是他一生事业有成的基本原因。政治态度明确,不满国民党的贪污无能,对共产党的向往,也是当时我们这批青年思想的特点,也为他日后申请入党的根源。

  1942年,罗兄以优秀成绩,留任助教。当时他除对地貌学有兴趣外,对水文学也如此。这门课程也是吴尚时师担任,为当时地理界新兴的学科,受吴氏影响,罗兄在这方面工作和研究也多。故他选择吴师为导师,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吴尚时教授的影响

  罗兄受吴师影响以地貌和水文学两方面为主。在名师指导下,他进步很快。就余所知,他与吴氏合作的地貌学研究成果颇丰。

  吴氏思想进步,一是不为国民党服务,吴师常说,我哥是孙科的亲信,为官甚易,但看国民党祸国殃民,愿一生研究科学,不当官去;二是共产党必胜,地理学在建设新中国时将很有用。这二句话也经常对学生讲。吴师的这些思想教育,影响同学一生。罗兄一心向党靠拢,解放后又全心全意为党工作,直至后来他被吸收入党。

  罗兄和本人在建国前有一段相同的遭遇。1946—1947年,国民党兵败南撤,中山大学成为接待南撤学者基地。凡进步人士被解聘离校,空缺即由南下学者补上。校长由武汉大学校长王星拱接任,地理系由邹豹君先生接,吴尚时和本人离职后,转入岭南大学历史政治系。罗兄留系仍任助教。当时他的导师也是地貌学教授,但是当去白云山实习时,教授在山足指着山体平缓坡地,说成是一级夷平面,共18级。罗兄指导同学时,不敢直指其误,只说看夷平面最好是走上去看看地质构造,这白云山是高度不到400米的低山,能否分出18级夷平面,大家可想一下,有问题可提。这就得罪了南下教授,逼他去职。这是他1947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原因之一。此后,他专心于地貌研究事业。从这事也看出罗兄虽然性格内向,但却是有原则性的人,“实事求是”为原则去维护科学的精神。

  黄土地貌研究的奠基人

  罗兄怀着对新中国建设和对发展我国地貌科学的迫切感,建国后即全心全意投入黄土区地貌的研究,可称为这门分支地貌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本来就是以水文、地貌为特长。1950年在黄泛区考察中,他悉心查清了1938年花园口决口后8年间每年黄泛大溜的流路,在《地理学报》刊出《938—1947年间的黄河南泛》论文。此文为当时学者(地理、地质、水利界人士)所传颂,对治淮提供不少珍贵资料。1951年以后,他被委任领导黄河中游峡谷考察队、无定河流域水土保持重点查勘队的地貌研究工作;1954年又被任命为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综合考察队地貌组组长和总队学术秘书,为治黄工作作好准备。他的水文地貌学观点,使他在黄土侵蚀地貌类型的形成和发展的理论研究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开创了我国黄土地貌学研究的新篇章。他写下的经典著作,如《地理学报》1953年发表的“黄土丘陵沟壑发育与侵蚀量计算的实例”一文,至今仍为学者引用。1957年,他任中苏合作的“黄土高原考察队”学术秘书,协助组织中、苏两国学者进行黄土高原的科学考察和研究。1958年,他担任科学院“甘青综合考察队”水利水源分队队长,1959年,任中国科学院西部南水北调综合考察队地貌组组长,不但使我国黄土分布研究更深一层,幷且由于考察范围的扩大,对我国西部荒漠和山地作了充分的调查研究,提出科学报告和论文多达36篇,为南水北凋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巩固了他在黄土地貌研究的基础,这是前人(包括外国学者)未作过的事情。

  据他的同事统计,罗兄发表的有关黄土地貌研究方面的论文共达11篇,这些论文为不少学者参考引用,或被编入大学地貌学教材。

  全国先进工作者

  罗兄不但在黄土地貌学上有开拓性的贡献,而且在各项黄土地区考察和组织工作中,都有突出的成绩,尤以为治理黄河作好准备的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综合考察队工作中考察黄河泥沙来源成绩优异。1956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又被中国民主同盟吸收为盟员。他工作勤劳努力,不计较个人得失,热忱助人,故担当领导工作很得人心。他在当助教时,系里受广东省委托,编108幅20万分之一《广东省分县地图册》,名义上是吴师主编,而编图及赴江西吉安印刷等大量工作,实由罗兄负主要责任,他经常往返赣、粤之间,毫无怨言,深为校方倚重。可见罗兄个人品德修养甚佳,即只想贡献,不要回报,只为发展地理学而努力。又如他一生致力于研究黄土地貌,为开发祖国这片落后地区,年复一年,直至临危还说到要把骨灰埋于陕西佳县黄河边,因为那里是他一生从事黄土高原研究的起点。

  在他的热情指导和帮助下,不少中、青年科学人才,不断长成,不少如今成为知名地貌学家,置身于国际地貌学者之林。

  在国际交往方面,所里派他去英国访问,他能维护祖国尊严,介绍我国地貌学发展情况,立场坚定。在中苏合作调查黄土高原期间,亦能坚持原则,捍卫了祖国的合法权益。

  长期的工作考验,罗兄已具备了共产党员的条件,1985年,罗兄被吸收入党,完成了他多年的心愿。

  主编《中国自然地理·地貌》卷

  《中国自然地理》各卷主编均由著名学者担任。《地貌学》即由罗兄任负责主编。这和他对全国地貌瞭解深入有关。70年代编撰《中国自然地理·地貌》卷时,他约请全国一流学者执笔,最后由罗兄完成总纂定稿之责。此书对中国地貌科学作了系统的总结,达到当时最高水平,成为经典著作。这本书的成功也是由于罗兄在工作方法上的成功,即团结我国一流的地貌学者参加编写,如他约请北京大学王乃梁教授撰写《构造地貌》一章即是例子。

  罗兄对中国地貌的研究开始于“南水北调”的调查,并撰写了当时的一篇著名论文,题为“川西滇北地貌形成的探讨”(与杨逸畴合作),文章论述了他对我国西部山区地貌发育的主要观点。这是基于此时期考察的成果,其中提出青藏高原面南倾变形的新观点,和本人“弧台高原”地貌特征的观点相合,故我甚为敬佩,幷介绍学生阅读。    

  《地貌》卷发表后,罗兄有意对未考察的地区,如西北和较边远地区进行考察,故从1980年后,以花甲之年(65岁)去新疆研究天山,协助新疆地理所写成天山山体演化著作,幷亲作《天山山体演化过程》的总结性一章(此书亦得科学院奬励)。南方由本人介绍,广州地理所请他指导去海南岛考察,闻说成果甚佳。此外,全国100万分之一地貌图制作,由沈玉昌兄负责。由于沈兄有病,每难主持会议,罗兄即代之,远赴外地主持会议,指导制图工作进行。

  建立古地理学研究室

  北京地理研究所拟建立古地理研究室以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由于罗兄曾研究黄泛区河道变迁,对黄土沟谷发育过程又有突出贡献,他本人对古地理环境研究也有心得(主要地貌演化方面),故所里委任他筹建古地理室(包括历史地理)。该室历史学者曾问及,罗兄常说地图是有用之物,应多应用,是否在地图中即可反映许多地理环境变迁问题?我答:对的,但必要有自然地理和地图学知识才成,这是地理学者的基本功之一。地貌学者对地理环境变迁至为敏感,如周廷儒院土因而倡古地理学,即为一例。罗兄亦有此意,惜已届退休之年,而传统地貌发育过程学科,继承者少,故至今不盛。无怪乎有学者称罗兄为“我国一位杰出的古地理学专家”。

  对方志学的重视

  罗兄退休后,仍不断助人,如以他广博的地理知识,为方志学服务,即为一例。他以极大的热情,亲赴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广东等许多城市,进行指导或讲学,使方志学注重历史方向,加入了对地理环境基础知识,如地貌特点、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观点,使志书质量大为提高,深得修志同仁的尊敬和爱戴。从具体理论,到编写内容、工作指导等方面都具体而深入。罗兄这样把有生余力去帮助别人不足,在地理界也确不多见。如本人在广东市地方志馆主办的“新地方志国际研讨会”上,即聆罗兄演讲有关从生态环境去建设大城市的精彩报告。此报告内容和本人提倡城市人类学研究相合。他对方志学有影响文章,至少有下列几篇:①“地方志若干问题的探讨”;②“试论新方志的研究领域”;③“试以人类生态学观点设计省总志篇目”。

  方志学向有“史源”和“地源”之争,而以章学诚“史之源”学派为主流,故罗兄能以地理学者广博知识补“史源”之不足,即能使新中国新方志学派长成,作出巨大贡献。我国向有南北学派之分。所谓南派(陈寅恪称为“南学”)多重考察实践,立说新颖为特征;与北派精研文献,重视传统观点不同。今天罗兄能成为我国杰出地貌学家的根源当和他一生考察祖国大地之广泛和深入有关。一般学者并非人人能有罗兄的经历的。

  

  (曾昭璇)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