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易绍桢
湖南醴陵人
1957年于中山大学地理系毕业后,一直在中山大学地理系任教。副教授。
易绍桢,男,湖南醴陵人,1957年于中山大学地理系自然地理学专业毕业后,一直在中山大学地理系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
易绍桢离开我们已经十二个春秋了,他的音容笑貌至今历历在目。他努力学习,认真工作,遵守纪律,克己奉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作风仍难以忘怀。
他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兄弟姐妹九人,他排行第三。父亲体弱多病,当别的小孩还在父母怀中撒娇时,他就得参加劳动。上小学时,每天天蒙蒙亮就要下地劳动,干到太阳出来了才回家扒上几口饭,匆匆去上学。下午放学后也顾不上回家,直接往地里去,干到天黑看不见了才回家吃晚饭。由于家中晚上没有油灯供其复习功课,他的书包从不拿回家,一直放在学校,然而他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由于家贫,小学毕业后家中不让他继续升学。后来他的老师屡次登门劝说其父母,才得以获得升读初中的机会。
初中毕业后,家乡解放了,他参加了湖南的军训班,学习一段时间后,因为缺钾,双脚软瘫无力,不适宜从军,只好回地方从事小学教育工作。期间他中学就读时的校长文家驹先生登门劝学,幷介绍他晚上去护训班授课。就这样白天学习,晚上工作的情形下完成瞭高中学业。1953年他考入中山大学,从此在中山大学度过了他的一生。
他对待工作特别认真,1975年他寒假回老家过春节,生产大队的工作队要搞个宣传栏,他接受了这任务。那年特别冷,天寒地冻,老易被冻得鼻水直流。他仍一丝不苟地把宣传栏搞得有声有色,得到了工作队的好评。
有一年离退休处组织党员政治学习并进行考试,他为了完成好任务,不顾自己重病在身找书籍,查资料,非要考个满分才罢休。
记得文革期间,那次他路过家乡,当时家中正在修房子,他是多么希望在家乡帮忙,可当收到学校发来的电报,他即返校了。平时回家度假,尽管那时购票很困难,他可以延期返校,但他总是准时返校。
1967年我带着小孩来广州探亲,离开时他把平时省下来的钱给老人和小孩买了点礼物,可在途中整个包被人偷走了,我难受自责,更怕他伤心难受,甚至责骂我。可当我写信将此事告诉他时,他给我的回信没有半句责备埋怨的话,几次叫我不要把此事萦绕于怀。那时我错误地理解为他对金钱看得不那么重,可有次他出去办事,钱放在上衣口袋被小偷拿走,他却多次责备埋怨自己。
1979年我刚调来中大,家里经济非常困难,很多生活必须品要添置。老家三个老人我们要尽赡养义务,自己三个小孩,大的在上学,小的上幼儿园。我们双方兄弟姐妹都多,共有18个。要么这个月姐姐家女儿出嫁,下个月要么是哥哥家儿子结婚。再有就是兄弟姐妹中那个过生日,这些都必须有所表示的。虽然我们已经节俭,但仍捉襟见肘。我不下十数次督促他向组织申请一些困难补助,他却总是说:“大家都是拿工资过日子,怎能开得了口,自己再节俭些吧!”他就是不向组织申请。
改革开放后,家乡的亲戚朋友、原来的同学和同事,有的来找工作,有的来广州旅游。家里经常人来人往,那时他心脏病很严重,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休养。可他从来未在我和客人面前显露过半点不满。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92年那件事,那年我的姨侄在中大法律系毕业,当时有个姨侄很想去的单位同意接收,但是有个很苛刻的条件,就是不能向单位申请住房,并要写保证书。也即说,姨侄要在我们家住,我感到很为难,没想到他却毫不犹豫地提笔写下了这份保证书。姨侄才得以高高兴兴地到这单位上班。
老易为了我,为了这个家,吃了太多太多的苦,受了不少难于承受的累,而他却没有半句怨言。老易一生中没有什么辉煌的成就,也没有留下什么家产,但他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对国家对社会对组织对家人充满着爱。这就是他留给我们的永不失色缩水的财富。
(叶春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