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沙角电厂附近水域污染物分布和扩散规律的研究



  汪晋三 曾水泉 潘树荣 易绍桢 许贻婴

  一、电厂附近的水域和渔业、农业概况

  1.水域 沙角电厂面向伶仃洋的交椅湾。交椅湾位于伶仃洋的东北部,面积约72.7平方公里,平均水深3.5米,容积为2.74亿立方米。

  虎门水道和蕉门水道从北面和西北面流入伶仃洋,经伶仃水道(又称西槽)和矾石水道(又称东稽)出海,小部分由西向东流入交椅湾。涨潮时,潮流先从矾石水道上溯,在旗山西南汇入川鼻洋水道,然后流入虎门和蕉门,部分潮流停留在矾石水道以东滩地。交椅湾的东北部有磨碟河和茅洲河流入,属地区性小河,流经农田和村庄,带来较多的有机物质。

  2.渔业和农业生产 伶仃洋的东岸至深圳湾是我省主要养蚝区,约有蚝田16,900多亩,其中采苗区5,610亩,生长区44,600亩,寄肥区10,000亩。从事蚝业生产有6个公社16个半蚝农大队和6个蚝业大队,养蚝人数11,000多人。每年生产鲜蚝5万担,最高年达7万担。本区养蚝已有5 0 0年历史,沙井蚝是名贵产品,盛名两广和港澳。珠江口是我省主要渔场之一,盛产各种经济鱼类。同时也是许多鱼类孵化繁殖区。从事渔业生产的单位有东莞县的新湾渔业公社、蛇口渔业协会、番禺县的莲花山和新垦公社,珠海市的香洲,湾仔、万山等公社。从事渔业生产总人数约5万人,拥有机动船和非机动船4-5千艘。近一、二十年来,由于滥捕、大面积围垦和水污染等的影响,渔产大量减少。

  伶仃洋两岸是河口冲积平原,俗称“沙田”地区,这些农田主要靠潮水进行灌溉,冬半年由于水质含盐度高,除咸草田外,一般不进行排灌。伶仃洋东岸靠近交椅湾的地方,约有农田5万亩,这些土地以种植水稻、甘蔗、黄麻和水草为主,冬半年依靠东引工程和附近山塘水库进行灌溉。 

   3.东江引水工程水质情况 东江引水工程是从东江下游的桥头引水,流经茶山、莞城、沙田、虎门、长安等公社在太平镇口和虎门公社的磨碟口流入虎门和交椅湾。据1981年东莞县环保办的调查资料,每年排入东江废水563万吨,污染物含有氮的化合物、氟化物、氰化物、铬、铅、酚和砷等污染物,致使东江引水工程的水质受到不同程度污染,但当流到下游的镇口附近,由于河流的自净作用,仅有氮化物、氰化物和砷还有轻微污染,水质基本还是好的。

  二、水域中化学物质含量和变化

  1.水化学特征 水域的水化学特征,受珠江径流和水质,河口区的潮汐、交椅湾的湾床和气象因素的综合影响。

  丰水期,珠江径流的影响起主导作用,水域基本为淡水所控制,咸、淡水交界(氯化物含量l‰界线)在伶仃洋的中南部,即交椅湾以南。水中悬浮物平均含量为127.42毫克/升,比枯水期高出2.5倍,水的pH值平均为7.12,溶解氧平均含量为5.78毫克/升,耗氧量平均为2.28毫克/升,氯化物和硫酸盐受咸水轻微影响,平均含量分别为30.92毫克/升和7.9毫克/升。潮汐对水质的影响,表现在大潮汛和低潮的悬浮物,耗氧量、硫酸盐的含量和pH值都高于小潮汛和高潮,而小潮汛和高潮的溶解氧含量高于大潮汛和低潮。

  丰水期各种化学成分的分布有不同的特点,氯化物、硫酸盐和pH值的分布南部>中部>北部,而悬浮物和耗氧量的分布东滩>东槽>西槽(图1)。悬浮物、溶解氧垂直变化较明显,悬浮物含量底层>中层>上层,溶解氧含量底层>上层>中层。氯化物、硫酸盐和耗氧量垂直变化不明显。各种化学成分变化与流速的关系,pH值在退急和涨急时高,退平和涨平时低,溶解氧含量在涨平、涨急时高,退平和退急时低。

  枯水期,珠江径流小,海水侵入河口区,整个交椅湾都受咸水控制,氯化物和硫酸盐含 量很高,氯化物平均含量为10,444.68毫克/升,硫酸盐平均含量为l,365.64毫克/升。pH值平均为7.97,属弱碱性,由于此时珠江径流比丰水期小,带来的泥沙少,加上交椅湾枯水期风力较小,因此,悬浮物和耗氧量都较低,悬浮物平均含量为36.48毫克/升,耗氧量平均为1.66毫克/升。枯水期的气温较低,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比较少,溶解氧含量增高,平均含量为8.30毫克/升。潮汐对水化学成分的影响也很明显,大潮汛和低潮的悬浮物含量和pH值都高 于小潮汛和高潮。而小潮汛和高潮的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氧的含量又都大于大潮汛和低潮。

  枯水期各种物质分布,氯化物、硫酸盐,pH值和悬浮物都是东滩>东槽>西槽(图2),而溶解氧和耗氧量则是西槽>东槽>东滩(图3)。氯化物、硫酸盐、

  悬浮物和溶解氧的含量垂直变化比较明显,前三种物质的含量都是底层>中层>上层,溶解氧的含量是底层>上层>中层。

   2.水中污染物质的时间、空间变化

  根据电厂排污和水域特点,这次水中测定污染物有石油、酚、氰化物、汞、砷、铜、铅、六价铬、锌、镍和镉。

  上述大部分污染物由于珠江径流量大,自净能力强,同时电厂附近水域没有大的污染源,因此,大多数污染物质的含量不高,仅石油和酚的含量由于轮船排放舱水的影响,某些测次含量较高,石油的超标率(超过地面水最高容许浓度百分比)为5.2%,酚的超标率为2.4%,其它污染物未发现超地面水最高容许浓度(表1)。若从渔业用水的水质标准来看,石油超过标准达71.4%,铜超过标准达27.3%,酚和镍有少数测次超过标准,其它各项均未超过渔业用水标准。 

  各种污染物的分布情况:丰水期,东滩的石油、酚和铜的含量高于东槽和西槽(图4),这与东滩是浅水区和向风面,水中悬浮物较多和污染物易在此停留等有关,因此,大部分污染物含量较高,仅有汞和氰化物的含量西槽略高于东槽和东潍。枯水期,东滩的石油、氰化物和汞的含量高于东槽和西槽,酚的含量西槽和东滩很接近,砷、铜和铅的含量则东槽和西槽高于东滩(图5)。

  3.底质主要污染物的分布与累积

  底质砷的含量较高(平均为22.69毫克/公斤),各采样点含量相差颇大,最高含量与最低含量相差8倍。东滩和西槽南部含量较高,西槽北部和东槽中部含量较低。砷的累积系数最大,为16,844.2倍,系数最大区分布在东槽和东滩的北部,最小区分布在东滩的南部。

   底质汞的含量也很高(平均为0.1912毫克/公斤);各采样点含量相差很大,最高与最低含量相差54倍。交椅湾的北部、东滩南部和虎门水道东测含量较高,东槽中部和西槽南部含量较低。汞的累积系数较大,为5,406.5倍,系数最大、最小分布区与汞的含量最高区、最低区相似。

  铜的含量较低(平均为10.27毫克/公斤),各采样点相差颇大,最高和最低含量相差接近6倍,东滩北部和西槽南部含量较高,西槽北部含量较低。铜的累积系数为24,445.9倍,最大区分布在东槽附近,最小区在西槽北部和东滩南部。酚的含量不高(平均为0.0479毫克/公斤),各采样点含量相差较大,最高和最低含量相差16倍,西槽附近含量最高,其次为东槽南部和东滩,东槽中部含量最低。酚的累积系数较低为133.9倍,最大区分布在西槽附近,最小区分布在东滩。

  氰化物含量也不高(平均为0.0582毫克/公斤),各采样点含量变化很大,最高与最低含量相差38倍。东滩北部、东槽和西槽含量较高,东滩的中部和南部含量较低。氰化物的累积系数为336.8倍,最大区分布在东滩北部和西槽南部,最小区分布在西槽北部。

   三、电厂废水中主要污染物的扩散规律

  1.扩散模式的选择

  沙角电厂附近目前没有有明显的集中的污染源,水域面积很大,我们采用现场实测的方法来研究污染物扩散情况。实测的物质是水体中内在和比较保守的成分——氯化物。

  氯化物在调查区的变化还是明显的,枯水期南、北含量相差达951.6毫克/升,水期受到珠江径流淡水的影响,南、北部含量相差47.41毫克/升。

  我们曾用这次实测污染物资料,对不同模式进行试算,最后我们选用盐度法,比较适合调查区的实际情况。盐度法的关系式如下:  

  Ci=C0Sm-SiSm(qQ)t

  Ci:排污口至一定距离后的某污染物浓度

  Co;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浓度  

  Sm:河口区外的海水盐度

  S;:河口区内某测点的河水盐度

  q;污水排放量

  Q:河流的流量

  t;时间,

  t=LV

  Lt排污口至某计算点的距离 

   V:河流的平均流速

  2.参数数值的确定

  参数数值的获得,大部分来自野外实测、实验室实验和设计部门提供资料,小部分利用其它单位的调查资料。

   C0: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浓度,根据省环境保护研究所的实验数据(单位ppm):

  Hg 6.0×10-5,Cd 0.018,  Pb 0.041,

  Zn 0.066,Ca O.24,

   Cr    0.21,    Ni   0.42,  As  0.039。

  Sm:  珠江口以外海水的盐度,丰水期为32.57克/升,枯水期为33.97克/升(南海海洋研究所等单位,1978年。)

      Sm:各计算点氯化物的平均含量(表3、表4)

      q:废水排放量2,670吨/时(省电力设计院提供)

      Q;交椅湾电厂附近过水断面流量(表5)

      V:交椅湾电厂附近过水断面流速(表6)

  3.废水污染物扩散情况

  污染物的扩散,首先受到水文因素的影响,随着水文期、潮汛、潮别的不同,各种重金属的扩散速度也不同。据我们计算结果,重金属污染物的扩散速度枯水期较丰水期快,枯水期的大潮汛的涨、落潮和小潮汛的涨潮比小潮汛的落潮扩散快,丰水期的大潮汛的涨、落湖比小潮汛的涨落潮扩散快。

  污染物的扩散,还与各污染物排放浓度有很大关系。电厂污染物的排放浓度,以铜、镍和镉较高,虽然未超过国家排放标准,但超过渔业用水标准,其中铜超过23倍,镍超过3.2倍,镉超过0.8倍。砷和铬的排放浓度居中,未超过国家排放标准和渔业用水标准,与渔业用水标准同一数量级。铅,锌和汞的排放浓度较低,均未超过国家排放标准,而且比渔业用水标准低1~2位数量级。

  污染物的扩散程度还受电厂附近水域各污染物的背景值影响,污染物的背景值高,电厂排出的污染物的扩散,经过一定距离后就不起作用。在枯水期,铜、镉的背景值较高,有部分测次超过渔业用水标准,镍、锌和砷的背景值居中,低于渔业用水标准一位数量级,铅、铬和汞的背景值较低,一般低于渔业用水标准二位数量级或未检出。在丰水期,砷和铜的背景值低于渔业用水标准一位数量级,汞的背景值更低,低于渔业用水标准二位数量级。

  综合上述情况,由于交椅湾水域广阔,流量大,水域中污染物背景值(铜例外)不高,电厂废水排出的重金属污染物浓度也不高,大部分污染物的浓度在国家排放标准和渔业用水标准以下,不致造成污染。仅有铜、镍和镉的排放浓度高于渔业用水标准,铜的排放浓度需要经过25-30分钟(400—740)的扩散,浓度下降二位数量级,才达到渔业用水标准以下,同时,铜的背景值较高,预计可能造成局部的污染。镍的浓度经过6-8分钟(101-183米)的扩散,才达到渔业用水标准以下,预计将造成小面积的污染。镉的浓度经过1.6分钟(27-42米)的扩散,可达到渔业用水标准以下,预计将造成小面积的污染。

    四、电厂温排水扩散的估算

  1. 模式的选择

  我们选用美I~Ediager和Polk的公式(~auderbilt,1969)

  AAm=0.168(ScSD)-S

  A=在指定的升温度数的等温线所包围的表面积 0.168 常数

  Sc=指定的升温度数 单位F。  

  SD=温排水的升温度数单位F。

  Am=4π3/3·W2Qp3DyQr2d

  W=水域的宽度

  Qp=温排水排放量单位ft3/S

  Qr=河流流量 单位同上

  d=水深 单位ft

  Dy(Brooks,1959)为横向扩散

   Dy=9.4×10-4W4/3 单位ft2/S

  2.参数数值的确定

  Sp(广东省电力设计院,1981)—8℃电厂进出水最大温差Sc=2℃  

  W=4.500m(不计泥滩的交椅湾水面宽度)

  Qp=50立方米/秒(广东省电力设计院,1981)    

  d=4米(交椅湾断面的平均水深)

  Qr见表7:

  我们选择升温2℃的界限(超过此温度会给水生生物带来比较明显的影响),计算出丰、枯水期大、小潮的涨,落潮温排水扩散面积(表8)。

      温排水影响的面积变化在1.34-5.79平方公里之间,大潮汛影响面积较小,小潮汛影响面积较大,特别是丰水期的小潮汛的落潮和涨潮以及枯叶水期小潮汛的落潮,温排水影响面积都在5平方公里以上。

  沙角电厂附近水域,丰水期表层平均水温为29.5℃(图6),变化范围为27.2-32.1℃,日平均水温(垂线平均值)为29.8~30.3℃,最高水温32.1℃。枯水期表层平均水温为16.1℃,变化范围14.9-17.4℃,日平均水温(垂线平均值)为16.7℃,最低水温为14.9℃。

  根据水域水温特点和温排水的影响面积,可以预料,秋、冬和春季的水温不高,对水生生物影响不大,夏季水温比较高,电厂温排水进入水域后,可以引起局部范围内一些鱼类的逥避或死亡(当水温超过了鱼类最适水温的1-3℃时,将出现逥避现象。美国环境保护局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年。)

  五、结语

  1. 沙角电厂附近水域的水质,现阶段基本上是好的。污染物中的石油和挥发酚在局部采样点和一些测试中,有超过地面水最高容许浓度现象,而重金属目前含量还比较低,均未超过地面水最高容许浓度(铜、镉、镍一些测次超过渔业用水标准),说明电厂附近水域,可以承受一定量的污染物。但是也应该看到,目前水域中各种重金属是不同的,其中铜、镍、镉、铅和锌的含量较高,汞、砷和六价铬含量较低,电厂灰场排出的废水又含有各种不同浓度的重金属,其中以铜、镍、镉的浓度较高。所以必须从全面和长远的角度来考虑重金属的污染问题,因此,建议电厂灰场废水的排放应建立管理制度,经常进行水质监测,排放废水时应符合标准,以免造成污染。

      2.根据污染物扩散计算结果,预计铜将造成局部污染,镍和镉将造成小面积污染。其它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均在渔业用水标准以下,不会造成污染。设计中的灰场的东界与蚝场寄肥区仅隔十几米宽的磨碟口出水道。因此,我们认为灰场排污口选择在灰场的西南部比较合适,可以避免或减轻对蚝场的影响。此外,在排放废水时应选择扩散最有利和有利扩散方向,如大潮期的涨潮,由于涨潮流速和流量大,污染物扩散快,加上潮流方向由ESE-NNW,可以把废水带入川鼻洋,那里水深、流量大,自净力强。

  3.根据温排水扩散的估算,水温升高2℃的面积在1.34-5.79平方公里之间,所影响地区因潮流方向和排水口位置而异,涨潮时偏向排水口的西北方向,落潮时偏向排水口的东南方向。设计中排水口位置有三种方案,即主变西南、吸水口西侧和煤场西侧,煤场西侧的排水口距蚝场和吸水口较远,无论涨、落潮对蚝场和吸水影响均较轻,是较合适的排水口。

  原载: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论众[4]环境科学论文集,1984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