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南雄雄根



  黄伟宗

  粤北南雄市,古名南雄州。这个地名起得好,名副其实,故能千年延续,无甚更易;只要你一踏进南雄的土地,即会感到一种英雄之气,一种古檏之风,使人亢奋,令人遐想。数十年来,我曾多次到过南雄,每次都有这种感受,都在离开后回味甚久,又都未能品味出南雄这种特有的气和风的根本韵味所在。最近重访南雄,才总算找到了其气其风之根;因其乃英雄之气和风的文化内藴,故称其为雄根吧。

  这条根首先凝现在雄踞于粤赣边界的梅关。这是一座城楼式建筑,像把巨型铁锁,扣在梅岭的山隘口上,关门南面上刻有“岭南第一关”巨匾,字如龙蛇走笔,苍劲有力。关楼墙面,旧迹斑斑,青苔层层,现出久经沧桑之貌;关楼两翼山峦,杂树丛生,盘根错节,更显楼台在苍凉中的屹立英姿。在关门北面书有“南粤雄关”的关口上,从题有“梅岭”二字的巨型石碑旁,我看到了巨龙似的一条根,这就是梅关的所在地梅岭的地理形势和英雄史迹。梅岭是作为岭南标志的五岭之一大庾岭的一个岭,是南北交通和军事要冲,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摇篮之一,红军时期和抗战时期,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等都在此地战斗过,至今史迹尚在,英雄豪气尚存,毛泽东诗句的“五岭逶迤腾细浪”、“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写的正是这里的自然景观和革命历史,陈毅的《梅岭三章》 写的也是这里的英雄气概和战斗史迹,尤其是“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的豪迈诗魂,不正是梅关的雄根所在么?

  在梅关的南面眺望,只见由鹅卵石砌成的一条古道,从北蜿蜒而上梅岭之颠,穿过梅关隘口,即通畅南下,宽可走马,平坡稍斜,连绵延伸,正似一条巨龙的长根穿越梅岭,沟通南北。这条在唐代由岭南人张九龄任宰相时兴建的古道,使梅关成为连接南北交通咽喉,成为来自北方的中原文化与南粤本土文化交汇的枢纽,也即是连接南北文化之雄根。原来《南雄州志》记载的古道两边的“庾岭梅林”旧景:“梅树参差,至腊月,南枝先开北枝后开,疏影横斜,暗香浮动,雅致可人”虽未见到,但新植的片片梅林更是树密叶茂,生机盎然,令人油然产生古道之梅不仅根连南北,而且贯连古今之感,更显出南雄的文化特色,是根深叶茂的雄根文化。

  名闻遐迩的珠玑巷,从形态到历史,都是这条雄根的活灵活现。巷长1500 米,巷中的主干道全是鹅卵石铺成的古道,是梅关古道的延伸,也即是南北交通和文化交汇之根的延伸。这条巷之所以出名,就在于这里古代曾多次发生过北移南迁的重大历史动荡,发生过许多悲欢离合、生离死别的故事。据史料称,自唐、宋、元三代的数百年间,自中原南下珠玑巷的大规模迁徙行动的有三次,较小规模的有一百多次,从北移来而后又南迁珠江三角洲、港澳和海外的宗族姓氏有157姓。这使得古代的珠玑巷是繁华的移民集市,正如明代诗人黄公辅在《过沙水珠玑村》一诗中所写:“长亭去路是珠玑,此日观风感黍离。编户村中人集处,摩肩道上马交驰……”。在当今珠玑巷仍存的古道中,由鹅卵石挤砌而成的形象,正是这种“摩肩道上马交驰”的热闹景象的见证和留影。古巷有沙水河流过,直汇浈江、北江、珠江,源远流长;巷头有一跨河小桥,名驷马桥,是明代建筑;巷尾一株古榕,有近千年历史,与珠玑巷同龄,树干有似巨大铁塔,条条粗根盘缠树心,而又四面八方地延伸地下,根深叶茂,婆婆娑娑。这条小河,古桥和古树,是多么恰切而深远地寓现着珠玑巷的文化内藴,即:流动的、开创的而又是存根思源的文化。正因为如此,1995 年我到此考察时,曾提出珠玑巷应大力发挥这种文化优势,弘扬中华民族的本根文化传统之根,动员迁移到国内外的珠玑巷后裔归来认宗联谊,可喜的是这建议很快得到支持和逐步实现。

  相隔5年之后的现在,重游珠玑巷,真是比过去风光倍加。古巷修葺一新,古屋、古楼、古塔、古桥、古河、古塘均显新貌,增有新湖,两岸緑草茵茵,杨柳依依。与古巷相邻,起了一条新巷,排列着海外后裔捐资兴建的各种姓氏的宗祠或故居,栉比相连,样式各别,多姿多彩,但都有寓传统与现代为一体之风韵。这些现象,使我看到了珠玑巷的文化之根,好似无形的蜘珠网似的延伸世界各地之后,又回归故土生根开花的景象。在为这样景象高兴的同时,我又感到似乎应当更好地引导这种景象,向这种文化本有的开创精神方面发展,正如著名社会活动家雷洁琼的题辞那样:“发扬珠玑巷人的开拓精神”。(如果珠玑巷能增添其后裔华人在海外开拓创业事迹的展览或建树的项目,将会更好地弘扬这种珠玑精神)这种精神,我除了从古代胡妃投奔珠玑巷等故事中看到之外,还从在南雄烈士纪念碑中有好几位珠玑巷人为建立新中国献身的英雄事迹中看到了,从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珠玑巷人的建设和开拓事迹中看到了。我想这也是南雄的一条粗壮无比、根须千万的雄根吧!

  第三条雄根特别古老,是距今6500 万年前(晚白垩纪)的恐龙之根。这是1961年在南雄首次发现的。此后连续发现有恐龙的蛋、残骨、脚的化石,还发现一条比较完整的整条恐龙化石。恐龙的种类以暴龙(霸王龙)为多,特别珍贵的是这种恐龙是恐龙即将灭种前的化石,因为它纪録了当时地球巨变和面临灭絶的生物在生死关头搏斗的资料。在南雄的“红层”盘地上,深藏着暴龙的龙种,深藏着凝视着这种强龙殊死搏斗史料和精神的化石,这不也是南雄的最古最长的雄根么?我特别注意到在市中心矗立的形象标志,是恐龙的造型;市政府院内的雕塑,人民公园牌门的装饰,都是以恐龙的造型为标志。这些现象说明,南雄人是以恐龙的形象和精神作为自己的象征的。这不正是南雄文化之根的最好说明么?

  在这次重游中,我还发现过去历来作为南雄标志的、也即是南雄唯一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的三影塔,从名称到形态都有着更深的内涵。这座塔在市中心,建于北宋,塔身九层,顶天立地,雄风十足。其名三影,是指其塔影阴晴具见于壁间,一影向上,二影倒悬。其实,我看这三影塔倒是南雄三条文化雄根之缩影,同时也是南雄又有新的三条雄根之照影。因为当我登上塔顶时,极目远眺,在主人热情的讲解下,看到了南雄的三种特产:烟叶、白果、毛竹,种遍了辽阔的原野和山坡,构成了一望无际的緑波荡漾的海洋,在炎炎的夏日照耀下,弥漫着森森的生机之气。这不正是南雄之气么?这三种特产正在为南雄的经济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经济发展之根,也是新的文化之根,前景无限,实力无穷。我在塔上高兴地看到:这三条新的雄根也同南雄本有的三条雄根那样,日益壮茂地向四面八方延伸着、发展着…… 。

  

  (2000年7月27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