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古城新韵



  黄德群

  南雄市是一座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文化古城。据考证,在约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南雄境内已分布着较多的部落。秦汉时期,大庾岭设关,经略岭南。唐光宅元年(公元684年),南雄始建县治,名浈昌,县城雄州镇(今雄州街道办事处)建于宋皇佑四年(公元1052年)。

  古代南雄素有“岭南首郡”之称、“岭南第一州”之誉,是岭南经济、经济、文化的著名古城。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一代名相张九龄奉诏开凿的大庾岭路即梅关古驿道,成为当时中原沟通岭南的主要通道。宋代,南雄的陶瓷业、手工业有较大发展。明代,南雄为南北货物的中转集散地,逐步发展为岭南的商业重镇。其境内珠玑巷自宋以来就是古代中原通往岭南驿道上的繁荣商业集镇之一,珠玑巷的历史变迁,尤其是珠玑巷人几次大规模的南迁,对岭南文化发展史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南雄文物丰富,古迹众多。迄今已出土的文物数以千计,有新石器、战国青铜器、汉代陶器、唐代铜镜、宋代银铤、明清陶瓷、书画以及红军和工农赤卫队使用过的武器等。地上文物有10座古塔(其中7座为宋塔,是广东省保存宋塔最多的县市);有钟鼓岩、诸仙岩等摩崖石刻;有六祖寺、万善庵、洞真古观等古庙宇;有接龙桥、万年桥等古桥;有罗汉井、仙水井等古井;还有乌径水城、百顺黄屋城、里东古戏台以及古祠堂、古墓葬等文物古迹,共计100多处。南雄古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对研究岭南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物证和史料。

  南雄是革命老区。1925年,南雄大地上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1928年,南雄农民武装暴动,在大塘上朔村建立了县苏维埃政府;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陈毅等曾在南雄开展革命活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著名的“水口战役”就发生在现今南雄市的水口镇;红军长征后,陈毅元帅留守油山、梅岭一带坚持和领导了三年艰苦卓絶的游击战争,并写了气势磅礴的《梅岭三章》;油山、梅岭、大塘、南亩、乌径、珠玑等地,现存许多革命遗址和大量的红军标语、诗歌等革命文物;抗战时期,中共广东省委机关曾驻南雄瑶坑村;解放战争时期,南雄又是五岭地委和北江纵队活动的主要地区。南雄是全国34个苏维埃县之一,是广东省著名的革命老区,24年革命红旗不倒。在南雄这片热土上诞生的红色文化光照后人,熠熠生辉。

  南雄红层举世闻名。面积达1800平方千米的南雄红层发育、出露完整,代表了晚白垩纪——早第三纪、古新世、始新世的沉积,在地质学、古生物学上有很高的价值,被地质专家命名为“南雄红层”。南雄红层有丰富的古脊椎动物、植物和微体化石。恐龙蛋化石至少有14个类群,特别是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含胚胎的恐龙化石,为世界罕见;哺乳化石有17种以上,包括保存较好的阶齿兽、贫齿兽化石骨架。还有大量的龟、鳄化石、轮藻化石、介形化石等。南雄盆地的古生物化石标本及其研究成果,对于研究白垩纪——第三纪交界恐龙灭絶事件和恐龙灭絶后哺乳类动物如何大规模幅射这一科学难题,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2005年,南雄红层恐龙化石群升格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目前,南雄盆地已形成世界上除北美西部以外研究恐龙絶灭的第二个最佳地点,为亚洲唯一的最佳地点。南雄成为中国“恐龙之乡”名副其实,在世界恐龙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南雄作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古城镇风貌犹存,民风淳檏。在老城区,有保存较完整的宋代门楼、明代学宫、会馆和清代城墙、庙宇、民居、祠堂等;有一市场、二牌坊、三元里、四头门、五里山、六阁亭、七魁塘、八字街、九曲巷、十字街等古迹。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的城区三影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广东省唯一有絶对年代可考的宋塔。城区东北27公里处的梅关,古称“南粤雄关”、“岭南第一关”,现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珠玑镇内的珠玑古巷,始建于唐代,巷内存古楼、古塔、古榕、古井。其中的元代石塔,又名“贵妃塔”,重建于元至正庚寅年(公元1350年),是省内唯一有絶对年代可考的元代石塔。珠玑巷是珠江三角洲南迁先民的发祥地,是中华民族拓展南疆的中转站。今日遍布海内外的珠玑古巷后裔有四千多万,珠玑一脉,源远流长,造就的“异姓一家,同舟共济;勤劳勇敢,开拓创新”的珠玑巷人精神为内核的灿烂珠玑文化,成为岭南文化和大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斗转星移,时光飞度。新中国成立后,南雄迎来了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繁荣与发展的春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南雄经济社会发展一日千里,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南雄以卷烟、水泥、陶瓷等为主导的工业经济一度崛起,成为广东山区经济发展的一面旗帜。进入21世纪后,南雄市大力实施工业“緑灯工程”和“五大优先发展”战略,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之路,推进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走向了以精细化工、浆纸制造、陶瓷建材三大产业为主导的新型工业发展之路。特别是南雄精细化工基地的建成,促进了工业产业的集聚发展,精细化工品牌将成为南雄工业经济的新引擎,并有力推动南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南雄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新城开发,到新世纪之初的老城改造,南雄这座千年古城既保存其历史文化的古韵又焕发出其时代迷人的风采。改革开放30年来,南雄城市建设投入资金20多亿元,其中市政建设投入资金10多亿元,在浈江河畔上建起了一座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占地面积1.2平方千米的现代化新城。2002年起全面启动老城区改造工程至今,累计投入城市建设资金共9亿多元,开发面积63万平方米,共拆迁改造旧房4000多户,面积近50万平方米,改造建设道路12条面积共13万平方米,修复古城墙1400米,重建3个具有宋代风格的城门楼,新增緑化休闲面积7万多平方米,提供教育用地2.3万平方米;建成了两条高品位的商业步行街和9个商住小区。目前,南雄城区建成区域面积由改革开放前的1.74平方千米增加到现在的9.4平方千米。南雄城市的改造和建设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2007年南雄市被评为广东省文明城市。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南雄文化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新城开发和老城改造建设中,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先后新建、改建、扩建了南雄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重新组建了南雄市采茶剧团。近年来,南雄市积极贯彻实施《南粤锦绣工程》,积极响应和配合广东建设文化大省战略,提出建设“宽裕、活力、文化、緑色、和谐”新南雄的奋斗目标,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依托“中国黄烟之乡”、“中国恐龙之乡”、“中国银杏之乡”以及“广东省文明城市”、珠玑古巷“广府人的发祥地”的品牌优势,通过摄制大型纪録片《千年珠玑》、开展文化“三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编印《南雄诗苑》、《雄州文艺》和举办元宵民间文艺汇演等一系列的文化活动等,打响梅岭文化、珠玑文化、恐龙文化、银杏文化、特色旅游文化等地方文化品牌。与此同时,南雄宣传文化部门认真抓好艺术演出网络、群众文化网络、文物博物网络、电影放映网络、文化市场网络建设等,各项工作达到省级标准,“村村通”广播已覆盖15个镇(街道)308个自然村。随着市区的三影塔文化广场的建成投入使用,以三影塔广场文化为龙头的南雄市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目前,南雄市已建成三影塔广场、全民健身广场、河滨广场、雄州公园、青少年宫等一大批文化活动场所。每年,南雄市以这些文化场所为载体,大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举办中小学生艺术节、龙舟赛等活动,各镇(街道)、村文化体育活动也十分活跃,境内书画、摄影、各类球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经常开展。每逢重大节庆日,南雄市均精心组织大型文艺演出,广大市民享受到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在以政府为主导全力打造文化强市的过程中,南雄人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2004年南雄市被评为广东省文化先进市。

  南雄教育卫生体育事业稳步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南雄市积极开展义务教育阶段的普九工作,成绩斐然,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改造全市薄弱学校88所;在普九达标后,积极开展普及高中教育,高中普及率达85%以上,1978年以来考入高(中)等院校人数达26509人;目前南雄拥有省一级学校4所、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所。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全市有医疗机构25个,其中医院(含卫生院)21家。群众性体育健身设施逐步完善,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兴起。近年来,南雄培养并向省、国家输送了马丽芸、余兰英、张安达等一批国家和省优秀体育人才。2008年8月,马丽芸作为韶关市唯一参加北京奥运会的运动员,代表国家队出征小轮车比赛,填补了韶关市无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的空白;南雄青年张安达代表中国队于2008年和2009年两次参加亚洲青年斯诺克台球锦标赛等世界级大赛,均获得冠军。同时,南雄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从1997年始,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资金,改造农房30000多户,全市农村新建村庄396个,60%的农民告别了泥砖土瓦房;全市参加合作医疗人数近30万人,覆盖率90%以上,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率达100%,解决农村“一保五难”问题成效明显。

  在新的历史时期,多姿多彩的南雄文化正以其“润物细无声”的功能和作用,成为推动“富裕文明、和谐安康”粤北门户城市建设的强大“软实力”。

  (作者系中共南雄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