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珠玑巷人南迁文字记载摘録



  黄浩烈

  研究珠玑巷人南迁的历史,离不开查阅各迁入地的志书和姓氏族谱,所以收集和梳理这些文献资料尤为重要。下面,就一部分南雄珠玑巷姓氏联谊组织和文化研究组织提供的资料,拣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史实,摘録于此(按姓氏笔划多少排序。为照顾原貌,原文中或有错与不当的字、词、句未作改动),从中可见珠玑巷先民南迁的年代、起因、领头人、到达地,甚至迁徙过程。

  刘氏:

  清远市《岗头刘氏总谱》:明初瑞金县令广传公第五子巨海公,官授云南都运使、刺吏,辞官后迁至南雄府始兴县沙水村珠玑巷。其嫡孙元锡公于景泰年间因避明宫事件偕弟元朗从珠玑巷乘竹排迁徙至江口企湖圹居住。延至明武宗年间,元锡公嫡孙、南寿公三子观成、观远、观德迁至此,系岗头开基之祖也。明嘉靖未年,元朗公第五代孙奇亮公迁至圹边上半甲。此乃岗头四大房之来源也。

  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长路村《刘氏族谱》:始祖光叙公原籍南雄府始兴县牛田坊十四图珠玑巷,在南宋咸淳年间为避乱随父迁徙至顺德,入赘本乡邓子金之女,定居龙江长路村,后世建立了刘氏先祠。

  东莞市《 社吉坊刘氏族谱序》:茶山社吉坊刘氏,原籍江苏彭城(今徐州市铜山县),南宋时迁居汇西袁州。景炎年间元兵攻江西,刘贵成之子刘荷真即迁南雄,再迁凌江(今南雄全安镇),继迁茶山,遂为茶山刘氏始祖。  

  《中山市地名志》:南宋初年,雄州刺史刘少雄次子汝贤由珠玑巷迁来香山县东镇。宋未,汝贤第六代孙子忠子平兄弟迁至沙溪云汉建村。(据新会荷圹刘氏族谱载,刘少雄始由南雄珠玑巷徙居新会县潮速司荷圹乡礌步村。)

  邓氏:

  据南雄珠玑巷邓氏后裔联谊会《中华邓族史略》:八十五世祖达礼公字茂显,号越南,先世原居江西泰和县,宋诰授朝议大夫,开宝六年与堂侄汉黻公宦游入粤,居南雄府保昌县珠玑巷。宋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公自南雄迁南海金紫堡定居。八十九世祖君俊公,南雄珠玑巷人,南宋进士,翰林孔目出身,擢升广西贺州大夫,随任落籍广西贺县登村。八十九世祖符协公,为汉黻公曾孙,崇宁四年进士,授阳春令,升南雄州倅,公精堪舆,辞老解组南游东莞,乐卦角山(今香港新界)。九十一世祖仲奇公,号云汉,生于宋哲宗元佑元年。南宋绍兴十九年己巳岁,公时年五十九岁,十一月十五日奉旨携带八子二女由南雄雇船七月到广州,先搬至波萝庙职旗洞暂住三年至辛未迁至增城大埔心开基立业。九十四世祖英甫公,字弘譬,南雄有常陈公之婿,年十九南雄府学,四十五岁授南海学教授,随任徙居广州家焉。九十四世祖好传公来自南雄珠玑巷,其父雍肃公由南雄(今查实其原籍为水口镇涌溪村)迁任广西象州防御推官,后肇基于广西容县。好传公乃明朝敕授六品武略骑尉,三十四岁时奉命领队入容镇守,晚年卜居和睦村。

  卢氏:

  江门市《开平恩平卢氏族谱》序:我祖世居南雄府保昌县珠玑巷沙水乡。宋理宗时有胡妃事,兵征南雄。度宗咸淳九年太祖云阳公与堂弟龙庄公、焕公、恒公等兄弟五人,携父金石及家人跨山越岭定籍于番禺县忠村,建大宗祠于忠村村前。其后兄弟五人分居各县,云阳公子孙仍居忠村。

  朱氏:

  佛山市南海区九江《朱氏家谱》:宋度宗咸淳末保昌县民因事移徙,有元龙者与弟元凤元虎浮桴南下九江上沙及清远琶江铁头冈、新会水尾等处。

  新加坡朱锡湛保存的《朱氏族谱》载:广东朱氏始祖朱伯璇于宋在福建兴化府仙游县琳井村开族,曾任古田县吏部给事。传至第六代朱民焕,南宋进士,官拜大理寺评事。因得罪贾似道,被贬到南雄珠玑巷。公生三子,长大后各自迁徙,长子人龙迁新宁县,次子人虎迁南海县,三子人凤先居新宁,其子孙继迁冈州丹灶草园里。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公会镇石塔村《朱氏族谱》:远祖异麟,字子麒,号文焕,原籍南雄府保昌县沙水村珠玑巷,于南宋咸淳九年(公元1273年)二月二十六日,因避乱出逃后卜居南海西隆堡丰岗乡(今南海罗村镇联和村委冈头村)。…… 传至第十五代孙广居公于清干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由南海迁广西贺县公会石塔定居。

  江氏:

  台山市《江氏族谱》:宋端宗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江万里第三夫人何氏所生子江铸、江镗随叔父江万载扶帝昊南逃入闽。后来江镗又由闽迁至南雄府保昌县沙水村珠玑巷。其后代孙江若波,带领部分子孙迁入广州居于南番、新宁等处。若波公第七世孙德兴公再迁往新宁的端芬之江屋巷一带,建造对面洋村、大洋美村等,逐渐形成如今台山市数条江姓村落。

  沈氏:

  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水沥村、人和镇凤和村、横沥村,花都区东湖村《沈氏族谱》记述:始祖禹功,原居南雄府保昌县珠玑巷沙水村居住,至宋咸淳九年,因怀玉皇妃被贬,逃到南雄,官府奉文查访,村民恐累及,慌结伴而逃。太祖禹功带着三个儿子宥庄、宥禾、宥谷南下,到了番禺鸦岗,耕田落户,但三年都被水浸,失收,复迁移到鸦湖村,… 嗣续绵长。后知,太婆带着肴维肴拨逃生到南海县沈村建村落户。

  广州市增城区及从化区太平镇文阁北向村《沈氏族谱》:我祖颖贵生于宋宝裕元年(公元1253年),宋末任南雄总兵,镇守南雄、江西。元兵南侵,失陷,遂弃官迁增城石湖沈竹园村居住。后裔分布增城、从化、龙门等地。

  英德市白沙镇《沈氏族谱》:始祖丑山公曾居住南雄珠玑巷,在元明之交,迁居英德白沙,后裔散居英德、清远、罗定等地。

  李氏:

  南雄《西平堂李氏六修族谱》:李郡,南雄州茹惠都七甲古城村中正坊人(今油山镇古城村),宋徽宗戊戌榜进士,殿中侍御史加授朝请大夫。其子李琰,宋高宗己未岁进士、骠骑都尉,迁居沙镇。四世孙李仙芝徙广州府番禺县澄村定居,其后裔广布于广州、番禺、南海、顺德、东莞、增城、新会、茂名、花都、连州、龙门、翁源等处近百个村房。

  阳江市《李氏道全翁雁云祖族谱》:始迁祖栋翁号任堂,原住南雄珠玑里沙水村。宗钦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元炽乱,公篙目时艰,义笃劝王随营而渡,见事不可为,乃解兵权与弟棕配室榻氏率三子侃、侚、佁南徙番禺流溪里,复徙古冈州西效礼义坊之中步巷。侃、侚、佁之后裔现分布中山、台山、顺德、鹤山、开平、恩平、阳江等地。

  东莞市长安镇《李氏族谱》:李卓,字天挺,号陇西,宋内阁学士,官朝议大夫,居四品。南宋建炎年间避乱南迁驻南雄沙水村。绍兴年间宦游东官(今东莞),览川源之盛,因卜居獭步村(今长安涌头白石山东北面),遂为长安李氏之始祖。

  佛山市三水区州边村《李氏族谱》:始祖李冒孙,于宋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与堂弟白孙由南雄珠玑巷迁三水县州边乡居住。

  肇庆高要市砚东村《李氏族潜》:始祖李珩,字天通,号琼巷。官任南昌知府,先居南雄珠玑巷。明洪武年间,因事挈家迁肇庆,择地于城东南五十里之砚岗卜居焉。

   苏氏:

  广州市番禺区钟村镇韦涌南边坊《苏氏族谱》:始祖苏鼎,字世宝,号梅岭,世居南雄府保昌县珠玑里,弱冠登大宋绍兴元年甲戌科进士,授朝议大夫……。宋哲宗元裕年间南迁入广,定居番禺海阳乡韦涌村,生子渝,字廷器……(大明正统七年序)。后裔分布东莞、顺德及港、澳、新加坡等地。

  广州市白云区东圃镇车陂《苏氏家谱》:苏绍基,字嗣良,号晴川,生于宋神宗熙宁三年,世居南雄沙水镇珠玑巷,元佑九年榜进士,授迪功郎,宣和年间由州庠领荐累官殿中监转任太尉,掌四方兵事。绍兴时避乱携家奔广州…… 。绍兴十年卒,葬于白云山月溪寺。

  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蓬村民国十七年《苏氏家谱》:始祖苏存,字所养。公自大宋景炎戊寅年由南雄珠玑巷迁居三水县蓬村东堡……

  麦氏:

  南雄县民国二十六年二修《麦氏族谱》:十五世祖麦三壁原世居珠玑巷,宋咸淳九年,因胡妃之祸,率五子及家小南迁广州黄阁。

  周氏:

  佛山市澜石镇奇槎《永思堂家谱》:周绍定,号应龙,于宋未由南雄迁新会,后再迁南海奇槎乡居住。

  新会桥亭《周氏族谱》:周日誉,宋宣蔚司提督、定远大将军,于宋末元初由南雄珠玑巷迁新会桥亭居住。

  钟氏:  

  南雄市珠玑钟氏记念馆《钟氏源流史略》:唐睿宗中书令、越国公钟绍京第十三世孙钟柔,于宋哲宗年间致仕南雄州,后从珠玑巷迁古冈新化里香山宅场(今鹤山共和来苏村),其后裔分迁江门、阳江、湛江、茂名、中山等20 多个县市。

  徐氏:

  民国三十五年南雄《徐氏宗族》:宋代,徐姓人由江西石城、南昌迁入南雄珠玑巷。珠玑巷始祖东鲁公有三子,长子徐泽江于宋皇裕八年登进士第,历官中书台诛。绍兴元年为避胡妃之厄,泽江公携祖父、父亲、兄弟等全家老幼与贡生罗贵、黎仁杰等共九十七户人结伴南迁,先居花都三华,后迁肇庆。其后,次子徐泽润官至朝奉大夫,居琶江帝田村。三子徐伟诰封光禄大夫,待母至孝去龙潭山隐居教授三百余家…… 。

  黄氏:

  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大龙头村《黄氏族谱》:我村黄氏始祖鳌公出自南雄府保昌县珠玑里。唐僖宗干符六年七月山东曹州党句人寇陷广州,岭南士民悉罹锋镝,井野丘墟。唐昭宗景福元年六月奉诏均保邑之士民,于是我祖翁应命而起偕弟三人赉金买舻领眷率仆带牛马骡驴望南而发,诸弟一留清远一就东莞一扺新会,其时秋风荐爽,碧岭之际蔚蔚葱葱,语家人曰,此中地灵洵长发之基也,爰卜而居,割草辟地营方建庐,乃号其曰大龙头。

  佛山市南海区盐步镇平地村《南海平地黄氏族谱》:始祖庄台公乃浙江衢州府龙游县人,宋绍兴十八年登进士旋出江西知南安(现大余县)军事……,卒于任。次子九韶公(二世祖)因江右兵乱随其母往南雄珠玑巷水井头依外祖而居,逮年长折节读书科博士后赴选广州,偶游名胜,见南海平地村地势宽广民风淳厚…… 。及淳熙丙午年遂奉母彭氏携妻李氏长男敬轩次男则惠来居此土焉。

  高要市金利民国七年版《黄思廉祖族谱》:始太祖思廉字尚节,宋孝廉,原系南雄府沙水村珠玑巷人,宋孝宗时任广州府教授升湖广靖州知州授奉直大夫,咸淳年任满回乡因避乱与弟思义同到南海马村…… 。思义留居马村,公继而迁居高要县金利胥宇于云津里。

  东莞市2006年版《黄氏族谱》:唐进士尚书令峭山公第九代孙高公世居南雄七星树下。公生五子,长希尧、次希舜留居七旱树下,三子希圣二十岁时,即宋高宗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奉母陈氏携弟希贤希尹南下宦游,经广府到罗浮过东江至莞邑,初居小铁岗,次居城洞,中年定居琥珀坑(今东坑镇黄屋村),为东莞黄族一世祖。

  广西省钦州市2006 年《黄氏世谱》:其一,先祖黄凤公字达经,峭山公后裔,原籍广东省南雄府保昌县珠玑巷人,明正德十二年由府拨贡特受灵山县训导,正德十五年任钦州知州训导。致仕后,携次子治廉到灵山旧州开基。其二,我祖黄一公于清顺冶初年由南雄府米梗村而来,直至灵山西乡下山练,开恳菩提八冬田和小董胎盘村。

   蓝氏:

  《香山县志》第三卷:麻洲蓝族于宋咸淳间自南雄珠玑巷四世祖分支小榄。

   黎氏:

  佛山市《高明黎氏族谱》:粤瑛字仲南号梅岭,北宋熙宁三年进士授翰林,元佑二年(公元1087年)授南雄太守,后辞官定居珠玑巷。其子景样于北宋政和年间(公元1111-1116年)由珠玑巷南迁新会冈州。

  南雄珠玑巷《第三届黎氏后裔恳亲大会特刊》:高要宋隆白土黎氏源自南雄珠玑巷,六世晋卿公于北宋干德至至道年间定居白土。顺德杏坛镇西岸黎氏来自南雄州保昌县沙水村,宋咸淳九年迁广州。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真明公迁顺德昌教西岸,为太始祖。

  (黄浩烈:原南雄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