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隋右屯卫大将军麦铁杖



  庄礼味 庄子圣

  古韶州有“三风楼”即风烈楼、风度楼和风采楼。风烈楼建于皇华街学士巷、井巷交叉口(现浈江旅店附近处)就是风烈楼,原祀隋朝右屯卫大将军麦铁杖的。筑马路时因该楼底路太窄,影响交通,遂拆毁。

  麦铁杖,南雄市百顺镇人,父亲姓何名曾唯,配妻梁氏。夫妻俩为人乐善好施,济人利物,敦厚檏实。可惜岁到中年,还未有孩子。有一夜,梁氏在梦中,忽然见到星光满室,飞入怀中,因而得孕。十月怀胎,生了一个男孩,取名饶丰,饶丰性好交游,重信义,膂力过人,能开五石之弓,而且可以奔走如飞,日行五百里,因好使铁杖,时人称号“铁杖”,真是人间一个少有的好汉。何饶丰既然如此了得,当然受到世人的赏识。麦铁杖就是为广州刺史欧阳頠所赏识,把他推荐给陈朝皇帝,陈亡,为隋朝出力累官至右屯卫大将军,后出征辽东,战死沙场。他的史迹故事传说一千五百多年来流传于民间。

  响塘寻母 得腾云竹

  南北朝时,百顺乡白竹村有口山池塘叫响塘,面积三亩多,塘边生长着许多水竹,这水竹可以编织竹篓等物,麦铁杖少时经常来这里砍水竹织篓箕卖。

  有一天,他的母亲到白竹附近去砍柴。铁杖跑到那儿去寻母,忽然听见响塘那边传来一阵阵锣鼓声,就循声寻去。到了响塘后,乍然间看到塘中间长出了一支奇怪的白色竹子来。匆忙之间一时忘记脱下衣服,跳下水中,好奇地游过去取那根竹子,随之将那白竹拗断了。“嘣”的一声白竹把铁杖弹跳了十多里处的家中。而这支竹就叫腾云竹,麦铁杖到家里,看到母鸡生了蛋,拾起鸡蛋,拿着腾云竹,一撑就回到了响塘。母亲问他:“你刚才到哪里去啦?”铁杖答:“我刚才回了家呀!”母亲惊奇地再问道:“回家哪有这么快?”铁杖说:“真的,你看,我手里的鸡蛋是从家里拿来的。”母亲说:“我也正罣念着母鸡生蛋哩!”然后,铁杖替母亲分挑了一些木柴回家去。

  偶获金银 麦营练兵

  有一年,百顺一带遭受一场百年不遇的天灾,生灵涂炭,农民无法活下去,麦铁杖与大家聚在一起计议,铁杖提出抢夺豪门富户的粮食,以解燃眉之急。没多久,灾民们越聚越多,大家一呼百应,铁杖领导了抢粮队伍,他最勇敢,背回来的粮食最多,他把抢来的粮食分配给穷苦的兄弟们。

  又有一年,将近除夕,春节所需的鱼、肉、三牲还未备到,他抓着那支“腾云”竹,无精打采地走到尖咀岭山下的一块石头上,叹口长气用力一击,谁知击穿了那块石头,顺手翻开来看,哎呀,原来下面埋藏着三坛金子、三坛银子。高兴之余,他把金银分给附近穷兄弟父老共同享用,使大家过了一个快乐的春节。

  穷兄弟们跟铁杖在一起尝到甜头。于是纷纷争着与他交朋友,一时间,来往于铁杖家的穷兄弟熙熙攘攘。铁杖说:“我们穷人要过好日子,就要团结起来,打倒欺榨百姓的统治者,劫富济贫打天下。大家异口同声地推选魁梧的铁杖为领头人。招兵买马,共招集了三百多人的队伍,集中在大坝坑的一块大荒坪上练兵。后来这块地方就叫麦营,流传至今。麦营中还开辟了跑马场、射箭圃,大家就在这地方骑马射箭练兵学本领。在铁杖带领下个个练得一身过硬的好武艺。铁杖身材魁梧,膂力过人,轻举巨石,传说他具有能背三百斤重物,能开五石之弓,徒步如飞,日跑五百里夜驰八百里的神奇本领,神仙赐给他那根腾云竹后来就变成八十多斤重的铁杖,他经常执舞着它,有万夫不敌之勇,更显出他的非凡本领,因此,乡亲们呼他为铁杖,于是铁杖就成了他的正名了。

  始兴劫船 封为县尉

  有一次,铁杖前往始兴县城(当时南雄隶属始兴县),住宿在一更楼上,他三更出,五更还,更卒感到诧异问道:“客官,你夜里往哪儿去了?”铁杖直率地说:“我昨夜劫走大户人家两货船,财物全部没收,拿来救济穷人,人没有杀,放他们走了。”

  更卒把情况禀报县官,县官听到有这么勇敢义气的人,没有治他的罪,反而请封他为县尉。因铁杖有勇有谋,城乡治安有条不紊,人民安居乐业,受到百姓的赞许和拥戴。

  刺史赏识 招入行伍

  广州刺史欧阳頠获知铁杖骁勇过人,便把他招入行伍,分配在阳春太守冯宝麾下。冯宝爱其骁勇,勉励他多为国家效力。陈武帝二年(558)冯宝因病卒,其妻俚人领袖冼夫人掌握军权。当时沿海有些部落发生骚乱,而冯宝子冯仆只9岁,焉能担当起军事任务。于是,冼夫人决定委派铁杖率兵出征,不久平定了怀集等数州部落的叛乱,立了大功。

  铁杖又随冯仆率诸酋长朝觐陈武帝霸先。铁杖被授为安远护军之职(辖今南雄一带地方)。冼夫人见铁杖骁勇多谋善断,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将来必成大器,便许以长女,纳铁杖为佳婿。

  陈文帝天嘉四年(563),广州刺史欧阳頠病故,皇帝诏其子欧阳纥承袭父职,任为广州都督,管辖十九州军事。后来,欧阳纥与湘州刺史华皎阴谋叛变,并诱惑冯仆至南海郡胁迫他同叛,冯仆不从。欧阳纥立即把他囚禁起来。

  冯仆密遣人驰报母亲。冼夫人说:“吾两世贞忠,不能惜你而负国。”火速派遣铁杖率兵驰往诛欧阳纥,并令急奏报皇上。

  陈文帝派遣章昭达将军前往讨伐。部队经过梅岭直下始兴郡(今韶关市),冼夫人率铁杖从南路会合讨贼。

  欧阳纥万分惊恐,于是出兵驻扎于含洭(英德)顽抗。欧阳军采用竹笼盛石屯于英德洭口水中阻挡,铁杖军趋至,亲自率勇士潜入水中破其竹笼,乘其不备,攻溃敌阵。欧阳纥就擒。押送建康(今南京市)处斩。陈文帝诏封了冯仆为信都侯、石龙太守,冼夫人为石龙夫人。

  铁杖被召入护卫皇宫,为金銮殿派执御伞。此时江东刑法疏慢,官僚权势者欺压百姓,人民苦不堪言,铁杖心怀仗义不平。罢朝后,跑百余里路,夜至南徐州,抢夺官僚财物,救济贫苦百姓。翌日,仍返回朝廷执御伞。连续十余次,被物主识出。官僚纷纷告状,初皇帝不相信,后来半信半疑,从而派尚书蔡征侦察,又责令南徐州太守协办,果然发现铁杖“夜去旦回”作案事,皇帝惜铁杖骁勇仗义有为而宽宥了他,但蔡征屡奏疏,终于把铁杖弹劾罢归。不久,陈朝亡。

  杨素重用 江东显勇

  隋朝得了天下,清河公杨素闻铁杖骁勇,召为麾下,多次出征,屡建战功。杨素表授铁杖为“飞骑尉”官职。当时仆射(丞相)苏威秉政专权变乱刑法,士民怨声载道。江南婺越二州(今浙江绍兴一带)发生造反,开皇十年(590)诏令杨素出兵讨伐。此时,江南贼首李陵,使其将军朱莫问以重兵屯京口(今江苏镇江市)阻水扼守。杨素派铁杖,头戴着草束,浮过长江去侦察敌营。铁杖回报情况后再复往。谁料途中为贼所擒。朱莫问派了30个卫兵押送他至贼首李陵处。行至庱亭歇息,押兵准备进食午餐。铁杖亦叫饿要饭吃。当押兵松开缚绳时,铁杖潜断其缚绳。马上夺到贼刀挥舞厮杀起来,因膂力过人,押兵全被制报,把全部押兵的鼻子割下来,藏在怀里去见杨素,杨素大加赞赏。

  又即率水兵渡过长江扬子津口,拔除南徐州,穷追李陵。铁杖擒其都督鲍迁,进攻无锡斩李陵首,平定了骚乱。又遇吴郡贼沈玄忄会等围攻苏州。刺史皇甫绩招架不住,屡战不利,铁杖速驱兵支援,沈玄忄会败走,投靠陆孟孙,铁杖乘胜追击,擒获陆孟孙,沈玄忄会命校尉沈雪据栅顽抗。铁杖突攻拔其栅栏而破之。

  又有越州贼高智慧,连营设防百余里,且以船舰数千窃据要害处。杨素以兵攻击,自辰时至申时,力战仍不克,赶快派铁杖率水军潜水中断其巨缆。另遣来护儿用轻舟数百登岸袭其军营,乘风纵火,杨素率军追击。高智慧大败,走入山阳海,杨素军乘胜追攻,擒贼帅沈孝彻,余众皆投降。

  婺州贼汪文进,扼据东阳署,其徒蔡道人,踞安乐各立营寨,广聚甲兵。杨素遣史万岁率兵攻击东阳道,素与铁杖夹攻安乐,先后经过百余次的恶仗,铁杖奋勇善战,歼灭俘敌无数,就此战果累累,使江浙诸州治安大定。

  杨素向皇帝启奏铁杖功劳,请封他的官。皇上问铁杖说:“给你封个什么官好?”

  铁杖道:“我经常练武,消耗太大了,况家境贫困,求得一饱就满足了。”皇上又问:“你要吃多少才能吃得饱呢?”

  铁杖道:“每天大概要吃三斗三升三合的麦子才行。”皇上笑着说:“好!好!好!就每天都给你三斗三升三合的麦子,让你吃饱肚子。你既然如此吃得,同时给你赐个姓‘麦’吧!今后就叫你‘麦铁杖’好了。赐你姓麦还封你的官‘开府仪同三司’。”铁杖跪下叩头道:“谢主隆恩。”

  苏威与杨素素来不睦,勾心斗角,恐怕铁杖成为杨素羽翼,就借故以铁杖不识字为由而排斥他,便被苏威罢归。铁杖十分不悦,左思右想,觉得自己没有文化难成大事,从而豁然开朗,振作精神,发愤读书,树立为国效力的雄心壮志。

  征拓跋虏 再建奇功

  开皇十六年(596),党项羌拓跋业等入寇会州(今甘肃境)。诏遣成阳公李彻发陇石兵讨伐。成阳公知麦铁杖骁勇,特奏召任,授与“车骑将军”新职,征讨拓跋虏的叛乱,踞险于临水为寨,李彻攻不克。铁杖怒道:“对这些狼徒,恃武硬攻不行,宜用机谋对付,以奇破阵。”战事的发展,证实以机谋取胜为上策。

  开皇十九年(599),铁杖随杨素北征突厥,敌军数万迎战,铁杖挥舞手中铁杖与敌中军先锋交仗,交战数合,敌众士气低落,败北而溃。隋军分两翼夹攻,突厥大败。追奔七百余里,突厥帅达头可汗被铁杖追赶至阿石门,数处受伤而遁走。皇帝加赐铁杖为“上开府”之职。

  仁寿二年(602),突厥又侵扰边境庶民。诏遣杨素往灵州(今属宁夏境)讨伐之。杨素以铁杖为前锋,擒降其二员上将。突厥败走,大军蹑跟其后,杨素欲急追,铁杖说:“穷寇也,迫之必狂逸。”铁杖布军稍缓,另行引兵潜入其内营,俟其安顿未定而击之。另领步卒百余,挟其两降将,混入突厥队伍,从中奋击敌人。里外夹攻,敌军溃败,斩获甚多。突厥远遁,再也不敢来侵扰。传诏又加赐铁杖为“右武侯领”将军。

  隋文帝起初对汉王杨谅甚宠爱,封他镇守山西太原。杨谅掌握天下精兵,后阴谋造反。仁寿四年(604),隋文帝驾崩。杨谅见机可乘,遂举兵反叛,遣将分寇京城。挑选精兵400人,诈称宫人还京都,派其部将茹茹天保入据蒲州(今山西境属),使形势顿时十分紧张。

  隋炀帝诏令杨素统军四万前往征讨。杨素派铁杖率轻骑5000人先袭蒲城,杨素亲率大军挺进。麦军疾驰至渭水,巧收商船数百艘,衔枚夜进军至迟明地方。天光即出击之,贼将军单贵败走。杨谅别将又将侵犯岱州(今山东境),总管李果坚守不住。杨素与铁杖两军俱到,合击退敌兵,岱州围解。

  大军追击至太原,杨谅令赵子开筑栅据守,以断絶山径去路,且布阵五十余里扺抗。麦铁杖率军二万,屯据高壁。杨素又令诸将分道扼守。铁杖率数百精鋭潜入霍山边缘崖岩地带直扺敌营,鸣鼓纵火,锣鼓齐喧助阵,后驰速飞入,左右冲突。赵子开军队仓惶逃窜,自相践踏,死伤甚多。杨谅率十万军退据于嵩泽地方。天下大雨,淅淅沥沥,拟欲再退却回师,却遇铁杖军乘势追击。擒获其将萧摩诃,俘虏士卒无数。杨谅退保晋阳(今山西太原),杨麦两军合击围攻,杨谅兵败不堪收拾,只有请降。铁杖军凯旋回师。皇帝又加赐铁杖晋位“柱国”之衔。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麦铁杖转为地方官任莱州刺史,后转为汝南太守,任期内法律严明,群盗屏迹,治安升平,人民安居乐业,州人赞其功德,都称为贤太守。

  入朝为官 保持晚节

  大业五年(609),麦铁杖入朝为官。六卿朝士官员会集金銮殿。有个叫窦威的考功郎嘲笑他说:“麦是何姓?”原来铁杖是姓何的,后来皇帝赐姓麦。铁杖答:“麦豆不殊,那忽相怪。”窦威哑口无言,朝官佩服铁杖有智有谋,对答如流,此后没人敢轻视武臣了。皇帝以铁杖屡立战功,又能治理地方政事,对他颇为器重。隋炀帝巡视河西时,又特赐铁杖为上柱国行军总管。

  后来,铁杖亲自带兵至临津关,陈兵讲武韬略训兵。

  四月,吐谷浑兵来犯。麦铁杖即率甲骑数千,尚岩谷击败来犯之敌。五月,于拔延山长宁谷度星岭金山上帝宴群臣,吐谷浑又有数千甲骑隐蔽崖谷间妄图袭击。原右屯卫大将军张定和,恃勇缺谋,自请往捕,身不披铠甲,轻敌即入山蛮撞搜索,当张定和率兵登山时,不料山谷里伏兵四起包围。张定和不幸中箭身亡,副将柳武建驱兵赴敌,步步为营,得免险难。

  吐谷浑败走,退进伙俟城,卫尉卿刘权出伊吾道,与吐谷浑遭遇而战,贼败退。铁杖道:“铡草去根,除恶务尽,无遗患于异日也。”乃亲率甲骑包围伙俟城,一举攻破之,致使高昌主鞠伯雅向隋朝朝贡。伊吾吐屯没(官名,系突厥之监守伊吾道官)。吐屯没请献西域地数千里,皇帝大悦。麦铁杖屡立战功,特晋铁杖为右屯卫大将军,左光禄大夫。

  大业八年(612),时铁杖已七十四岁。朝廷征召天下兵马,会集逐鹿(今北京市郊)地方。隋炀帝亲统兵征辽东,任宇文述、宇文仲、来护儿、辛世雄、卫元、刘士龙、王仁泰、宇文士等诸将军分路进讨高丽。众军会师于鸭緑水之西。铁杖本在家养病,朝廷未召他。为了尽忠报国,他带病请缨出征。铁杖说:“吾以荷国泽深重,每怀尽忠报国。”就此请缨为先锋,与其三子孟才、仲才、季才及钱士雄、孟金叉进兵辽水。

  敌兵阻水拒守,难以前进。帝命工部尚书宇文恺造桥于西岸,桥未成,敌兵到。铁杖抱病沙场应战。他对军医吴景贤及众兵说:“大丈夫,唯生命自天,岂能艾炷灸頞,瓜蒂喷鼻,治黄不差,而卧死于儿女手中乎?”同时又交代三个儿子说:“阿奴,当备浅色黄衫,吾荷国恩,今已死报,我战死,尔当富贵,唯诚与孝,尔其勉之。”遂一跃登岸,独与敌人搏斗,似猛虎般,力杀死敌人百数十人,虎贲郎将钱士雄、孟金叉继而赶到,皆殊死力战,三人奋身死斗,终因势孤力竭,不幸捐躯沙场。当铁杖力战时,太府卿何稠乘势接好桥直达东岸。麦孟才抢登陷阵,咆哮奋杀敌人,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大军大破敌阵,斩杀无数,乘胜进围辽东城。

  六月,隋炀帝至辽东通定镇,抚恤百姓。七月,宇文述等败于鸭緑水。在平壤城西,来护儿奔还启奏:“宇文述违犯军状。”帝怒囚宇文述等人。

  隋炀帝还东都,以老将军麦铁杖陷阵捐躯,桥赖建成而济师克敌,生前屡建奇功,罕无相比,乃下诏书曰:

  唯汝铁杖,志气骁果,夙着勋庸,陪麾问罪。先登陷阵,节高义烈,身殒功存。兴言至诚,追怀伤悼,宜赍殊荣,用彰其德。

  赠正一品光禄大夫,宿国公,谥武烈。夫人冯氏、伊氏、甘氏俱封正一品夫人。

  遣其子麦仲才扶柩归故里百顺乡安葬(今墓仍存)。赗(音奉,赠财物办丧事)赠巨万,赐辒辌车给前后部羽葆鼓吹平壤道。令败将宇文述等百余人,皆为执绋。王公以下送至郊外。诏于百顺建立祠堂额写:“武烈府”。有对联曰:“名誉万年光史策,精忠千古壮山河。”又诏于雄州城东门修建铁杖楼赐额“柱国擎天”四大金字,其长子麦孟才袭封宿国公,授光禄大夫武贲郎将;次子麦仲才、三子麦季才俱授正议大夫(正四品)。

  参考文献:

  南雄《麦氏族谱》,南海《麦氏族谱》,《南雄府志》,《资治通鉴》(口述人:麦铁杖后裔  麦阳石)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