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刚直爱民 香远益清——胡定小传



  庄礼味

  胡定字敬醇,号静园,清代保昌(南雄)人。生具殊质,六岁出外,读书七月,即能背诵《四书》、《毛诗》。稍长,博通群书。年十五应试,郡官深为赞赏,称为神童,被督学惠士奇赏识。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中进士,十一年授翰林院庶吉士。干隆元年(公元1736 年)授检讨,充《大清一统志》纂修官,干隆三年主试广西,预修《八旗通谱》。两年后转任陕西道监察御史,协理山东道事。

  胡定为官,遇事敢言,不避权贵。干隆八年,谢济世为湖南粮道,弹劾善化知县樊德贻、衡阳知县李澎浮收漕米,使巡抚许容反而包庇樊、李,转疏劾谢济世,又勾结湖广总督孙嘉淦,要将谢济世治罪。胡定获悉,上疏陈奏许容陷害济世、孙嘉淦袒护许容的罪状,还钞録湖南人民的揭帖,揭发布政使张璨、按察使王阶、长沙知府张琳、衡州通判方国宝、善化知县樊德贻等人秉承许容的指使,朋比倾陷的阴谋。皇帝即命户部侍郎阿里衮南下湖南,会同孙嘉淦复查,并令胡定一同随往。阿里衮到了湖南,查得实情,洗雪了谢济世的冤案。皇帝下旨,撤了许容等的官职,并下谕说:“胡定为言官,言事不实,自有应得之罪谴;今既实矣,若止为济世白冤抑,其事尚小,因其察出督抚等挟私诬陷,徇私扶同,使人人知所儆戒,此则有裨于政治,为益良多。至诸行省督抚举劾,必悉秉公办事、方为不负委任。若以爱憎为举劾,如嘉淦、许容居心行事,岂不抱愧大廷,负惭夙夜。诸督抚当除自儆省,以嘉淦、许容为戒。”胡定于是以敢言而出名,正直令声名震动一时。

  干隆九年,胡定转任兵科给事中,巡视北京西城,探访出良善人及恶棍的姓名,各写为一榜,张贴于通街大道,以示警戒。他还开办义学,民众有诉讼者,无论于寝食之时,他均立传讯判结。

  有一次,西山卧佛寺被窃,有个官仕御史之亲戚吓诈僧徒,逼其认罪入狱。胡定得悉,深入查访,察出真盗。僧得释放,而御史降官,贵戚除籍。

  后来,胡定因母亲年老,请求回家侍养母亲。服母丧期满后,补福建道监察御史,到任时即参奏贪官,刚直之风,不减当年。有一次他上疏弹劾内务府郎中剥削伤民,反为军机大臣庇护说其“所奏不实”,被诬陷而夺职下狱,后放归故里。

  干隆二十二年,干隆皇帝南巡,胡定到杭州接驾,被赐官复原职。有人劝他出来做官,他不为所动,仍回故乡南雄钻研程子的学说。后来,江西瑞州太守延请他主持凤仪书院讲学,又主持韶阳(在韶关)和南雄道南两书院,敦行程明道之学说,有苏东坡之风。

  胡定晚年回南雄时,干隆皇帝曾对他说:“予知先生,君子人也。昔周敦颐爱莲,称为君子,谓香远益清,予取清远二字,书以为临别之赠言。”胡定拜受而归,于昌邑(南雄)刻匾悬于厅堂。因此,胡定后代家庙皆为“清远堂”传世。

  干隆帝还怜他为官一世,两袖清风,特赐给鱼塘一口,面积十亩,坐落在孝悌路北(今八一街侧),名叫纱帽塘。此塘为御赐,无凭契,传了十余代二百多年,子孙近百人均不敢变卖。此塘今犹存。

  干隆五十二年,胡定病卒于家,年79岁。著作有《御纂通鉴纲目测义》、《双柏庐诗文集》等。他曾在书话中自题诗云:“家修廷献,特立独行。台垣存历,致泽是营。虎尾何恤,龙鳞屡缨。当官敬事,葵藿输诚”真是恰如其分的自我评价。

  胡定有许多清廉为民的故事传说流传于民间,还创作了一副极富有地方特色的对联流传于世。至今每年春节期间,南雄城有人书写张贴:“梅开庾岭为香国,春到雄州是锦城。”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