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蒙志其人其事



  欧安年(欧安年:广州市地方志研究所副研究员。)

  广东南雄珠玑巷的名字近年越益深入民心。作为珠玑巷珍贵文物之一的“珠玑古巷吾家故乡”青石匾,至今已成为南雄县重点文物保护保护对象,但是关于这块青石匾的题匾者蒙志,其人其事如何?至今还没有考证文字问世,这应该引为一大憾事。笔者经过一番查证,近日蒙广西自治区平南县地方志办公室提供有关蒙志其人的历史资料颇详,特为公诸同好,同时也作为向今次“珠玑文化”研讨会的一份献礼(实为“借花献佛”,未敢自专也)。试道其详。

  这块青石匾位于珠玑巷中段的珠玑楼(又称中门楼),该楼原属翔凤坊之楼,早塌,清干隆十二年( 1747)重修,石匾题名珠玑楼。门楼中心有一长方形青石匾,刻有“珠玑古巷吾家故乡”,落款是“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军第三师副师长蒙志题(上款),民国十八年二月中澣(下款)”。1982年南雄县政府拨款重修,是“珠玑文化”的又一珍贵文物象征。

  但是,关于题匾者蒙志其人其事,迄今还未发现国内外任何有关文字介绍(遑论考证),即使近年南雄地方出版的“珠玑巷丛书”已出了多册,也未见有片字提及。笔者有志于此多时,也是茫无头绪。近于刘振威先生的《<平南县志>中三副对联》一文(刊于广州市越秀区办之内部刊物《联海论坛》)得知,该县邑人郑湘涛有挽蒙志联,籍此获知蒙志是广西平南人。特为发出专函向平南县地方志办公室请教求助(本人也是从事地方志研究,现在广州市地方志研究所任副研究员),蒙平南县志办慨然承诺,惠赠蒙志其人其事的文字资料千余字,现将其“原文”介绍如下:

  蒙志(l887-1940),字炳忠,号道征,(广西)平南县镇隆乡社洞村人。蒙志少时读书,青年时期有赌博恶习,被父蒙敬斋母龙氏严加训斥,便辞家随叔父生活。后来考取桂林军工学校,继而进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深造,与黄绍竑先后同学。1918年保定军校毕业回桂,在旧桂系军中历任排长、连长、营长。

  蒙志性格刚毅,指挥作战沉着果断,深得士兵爱戴。他在覃浩明属下当排长时,一次同粤军混战,连长阵亡,蒙志即主动指挥全连作战。他身先士卒,勇猛冲杀,与敌反复争夺阵地多次,最后,只剩下10余人,坚守了阵地。1923 年,蒙志在陆荣廷旧部自治军首领陆云高部任营长,兼任平南县知事。

  1924年,“新桂系”崛起。在孙中山领导的广东革命政府支持下,黄绍竑的讨贼军和李宗仁的定桂军联合讨伐割据桂平、平南一带的陆云高旅和张春如等自治军。蒙志率部投向“新桂系”。从此,蒙志在黄绍竑统率下,参写统一广西各战役,深得黄绍竑器重,擢升团长、旅长、副师长。

  1929年夏,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新桂系在蒋桂混战中失败。冬初,新桂系在政客汪精卫串演下,与张发奎组成“护党救国军”,进军广东,图谋打倒亲蒋的陈济棠,另立中央政府,与蒋介石的中央政府对抗。蒙志在护党救国军第一纵队指挥官吕焕炎属下任第三师师长,攻粤败退昭平。吕焕炎在玉林倒戈,就任蒋介石委派的广西省政府主席,并暗中差人策动蒙志和第二队第一师长黄权倒戈归附蒋介石。蒙志虽然不满新桂系军阀连年混战,戕害人民,但又不忍背离一向信任提拔自己的黄绍竑。正在迟疑不决,事为白崇禧知道,要把蒙志杀掉。而黄绍竑则极力陈说蒙志对桂系一向忠贞,肝胆相照,建议将蒙志交他直接管辖。但李宗仁还有戒心,最后决定把蒙志、黄权扣留,从昭平押往桂林良丰幽禁。经黄绍竑反复说情,陈述利害,蒙志才得释放,寓居香港。

  1930年夏,新桂系从两湖大败回桂,内部矛盾加剧,黄绍竑离桂投蒋,任浙江省政府主席。抗日战争前夕,经黄绍竑推荐,蒙志奉召入京,出任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议。

  抗日战争开始,黄绍竑先后委派蒙志任浙江省杭嘉师管区筹备分处处长,杭嘉师管区国民抗敌自卫总队长,第三战区江南挺进队副总指挥官兼浙江省国民抗敌自卫团第三纵队副司令兼第七团团长。1940 年,在保卫金华之役中,蒙志率部奋勇杀敌,战绩卓著。这一役,蒙志得到上级赞赏,旋升为浙江省钱塘前敌总指挥,晋升陆军中将。

  1940年9月16日,蒙志在浙江钱塘江住所患“闭口痢”,病危转金华福音医院,于9月23日病逝,终年54岁(按我国传统“落地占岁”计算)。

  (以上为广西自治区平南县地方志办公室提供的有关蒙志的历史资料,个别文字笔者作了微小修正)。据上述蒙志其人其事的史料,如何全面评价这个旧社会的高层军官,似非本文的研讨范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的家乡,已经通过近年新编的《平南县志》对他作了基本肯定,为正面人物。

  最后,笔者补充三点:

  一、关于郑湘涛的挽蒙志联:

  郑是广西平南县上渡乡人,在国民党统治时曾任平南县长,当蒙志死于浙江的死讯传来,他作了挽联为:“不马革裹尸而还,壮志未平胡虏恨;耻虾夷之族未灭,忠魂怒涌浙江潮。”该联已收入新编《平南县志》。

  二、关于蒙志题款的“民国十八年二月中澣”:

  这项文字实为“公元1929年2月中旬”的意思。按澣与“浣”通(户椀切,音缓,旱韵,又户玩切,音换,翰韵,义同)。古代有“十日一休沐”的惯例,故谓十日曰“浣”,如上浣、中浣、下浣,犹上旬、中旬、下旬。“浣”的本义是“洗耀衣垢”之意(见《说文》)。近年出版的新编《南雄县志》(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把蒙志题款的“中澣”误排为“中瀚”,按“瀚”乃是浩浩荡荡之意,广大貌,不合题款的时间概念,实误。

  三、据蒙志题匾:

  自称“珠玑古巷”为“吾家故乡”,可见经珠玑巷南下的先民,除赴广东外,还有流寓广西的,这一新的发现,足可补当前珠玑后人家谱族谱之缺,其史实价值更应表而出之。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