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南雄宗教



  董祖明

  一、基本情况

  南雄市现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

  佛教于东汉时传入南雄,至今有1900多年历史。

  道教于东晋时传入南雄,至今有1600多年历史。

  基督教于1880年传入南雄,至今有100多年历史。

  天主教于明万历年间传入南雄至今有400多年历史。

  二、宗教活动场所

  南雄市有法定宗教活动场所6个,即洞真古观(道教),大雄禅寺(佛教),莲开净寺(佛教),万善庵(佛教),雄东天主堂(天主教),南雄福音堂(基督教)。

  1. 洞真古观,位于南雄市珠玑镇梅岭钟鼓岩。据《南雄文物志》记载:东晋元帝年间,道学家葛洪,在翠屏山一带采药炼丹,诵经传道。唐贞观六年道人创建洞真古观,清同治年间全真龙门派道人程明善主持道观、并重建扩建洞真古观。

  1990年代,全真龙门派传人余信昌任洞真古观住持,弘扬道教、振兴道场。洞真古观现有道长1人、道士6人。

  洞真古观于1984年经韶关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为合法宗教活动场所。

  2. 大雄禅寺,原名沙水寺,位于南雄市珠玑巷沙水湖旁。创建于南宋德佑六年,因年代久远,残破不堪,于1970年拆毁。

  1998年,根据珠玑巷建设的需要,南雄市礼请本焕大和尚任沙水寺住持并由本焕大和尚筹资修建沙水寺。1999年3月沙水寺正式启动修建工程,更名为“大雄禅寺”,寺名由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题写。总计划投资2亿元,占地面积达280亩。经过几年的建设,目前已完成大雄宝殿、钟鼓楼、观音殿、地藏殿,以及方丈楼、功德堂、禅堂、斋堂、山门、广场等第一期工程。千尊菩萨殿、西方三圣殿、药师宝塔正在建设中。

  大雄禅寺于2001年经韶关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为合法宗教活动场所,于2004年11月举行了隆重的开光大典,现有常住僧人28人。

  3. 莲开净寺原名莲社庵,位于南雄城东南郊约1公里的浈江河畔,由念纯祖师创建于明朝,清道光年间曾住比丘尼百余,香火甚旺,为岭南之名庵。 

     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重视宗教工作,落实宗教政策。莲社庵于1994年,礼请本焕大和尚为莲社庵方丈,同时将莲社庵更名为莲开净寺。1996年8日在莲社庵原地奠基重建,至1999年12日全面落成,2001年10月举行开光庆典。现有常住比丘尼60人。该寺占地面积达110亩,投资逾5000多万元,建筑风格既继承了仿宋建筑特色又融合了佛教文化特征,是南雄市新兴的旅游景点。

  莲开净寺于2000年经韶关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为合法宗教活动场所。

  4. 万善庵,位于南雄市雄州街道洋汾水村。据《重修万善庵碑记序》记载,万善庵“始建于明朝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面积300多平方米。”

  此庵虽年代久远,房残墙破,但香火一直未断。文革期间常住比丘尼耕田自养,农禅并举,在当地传为佳话。1980年,彰仁、印顺等老尼倡导重修万善庵,由南华寺、云门寺方丈佛源大和尚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筹资重修了大殿、斋堂、客房、尼众宿舍,并新塑了佛像,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于1985年开光。

  现庵内仍保存一口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铸造的铁钟。 

  万善庵于1979年,经韶关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为合法宗教活动场所。

  5. 雄东天主堂,位于南雄市雄州街道雄东路。建于1994年,投资45万元,建筑面积240平方米。

  1987年12月南雄天主教爱国会、南雄天主教教务委员会成立,负责依法管理教内外事务。

  雄东天主堂每年四大瞻礼节,教徒集中教堂祈祷,开展瞻礼活动。

  该场所于1994年,经韶关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为合法宗教活动场所。

  6. 南雄基督教福音堂,位于南雄市雄州街道洋汾水路口。

  此堂1993年筹建,建筑面积264平方米,投资38万元。于1995年12 月竣工使用。福音堂设立堂委会主管堂内外事务及主持礼拜活动。现有牧师1人。

  据《南雄县志》记载,基督教于1880年传入南雄,文革期间曾停止活动,1980年代恢复活动。

  基督教福音堂于1994年,经韶关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为合法宗教活动场所。

  (董祖明:南雄市统战部副部长。)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