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南雄的民间艺术



  庄礼味

  茶花灯

  茶花灯是一种民间歌舞节目,据传是由南亩镇官田里溪村艺人卢道华的祖辈于清康熙间从安徽省凤阳府继承过来的。

  茶花灯,演唱的曲目有《读书歌》、《摘茶歌》、《绣香包歌》等,舞蹈队由5人组成,道具为纸扎的龙头,第一个是男角舞龙头;第二和第四个是男扮女装的花旦,提着茶花灯;第三个是丑角手提鲤鱼灯(俗叫三花或手中宝);第五个男角擎一只凤凰。因此叫做“龙头凤尾中鲤鱼”茶花灯,舞蹈时与舞龙略同。有乐器和锣鼓伴奏。茶花灯开场时先唱,是采茶戏的前奏曲。唱完后,由提鲤鱼的丑角和提茶花的男旦表演三脚班的采茶戏,如《补皮鞋》、《卖丝线》《卖杂货》《吊拐》等传统节目。

  活动时间是每年正月初八(南亩开墟日)。夜里回本村演唱,初九日往附近村庄演唱,演唱到元宵日,又回到本村,夜间一唱就唱到天亮,尔后就把道具全部焚化酬神,叫做送神。

  如果第二年还要活动,就要重新组织队伍和制作道具。建国前年年有活动,建国后时断时续。近年重新恢复活动。

  推车灯

  推车灯,是江头镇武岭新屋人李迁公清光绪年间从江西全南县艺人学艺,后来传授本村李英全、李集祯、李集亨、李集旺、李英光等。相传抗日战争及解放前夕,这支推车灯文艺队伍曾活跃于南雄南山地区和全南县边界。解放后1956、1957年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指引下,该村成立“俱乐部”文艺队伍。在春节期间到各地演出,活跃于山乡。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推车灯又活跃起来了。

  推车灯的人物有7人:有一男丑角提着鲤鱼灯,舞蹈盘旋着舞台,左右边两个提着六角花灯的女旦。花灯女旦用舞步姗姗分左右角各站立着。然后有两架花车由两个小老翁徐徐地推着,两个女旦坐在花车里推向舞台前舞蹈。坐车的旦角一人舞着彩扇和彩巾;另一旦角轻轻打着花鼓伴唱。女的先唱“十二月花”曲调,男的和声。轮流各唱一段“十二月花”。还有唱《祝英台》、《倒木歌》、《石榴歌》、《恩情歌》等。

  推车灯,还有由黎口镇民间艺人杨盛强演出的《文王推车》。《文王推车》是周文王折节聘姜太公,推姜子牙的故事,有纳贤重用贤德之士。推车八百步,使周朝江山稳固八百年。这个节目是从祁剧《文王推车》折子戏采撷整理的。演唱生动活泼有趣。推车灯二个人表演其节目,参加过1980年南雄县文艺汇演,和1986年南雄县城元宵节民间艺术表演。

  马 灯

  马灯。南雄马灯有界址马灯和江头马灯两支队伍。 界址马灯是界址镇赵屋村民间艺人董祥生民国初年向江西师傅学艺传来的。马灯叫新年灯、纸马灯、打布灯、马的故事等之称。“马到功成”为吉利象征。活动时间为年初二开始至元宵节日止。到各村巡逥演出,先唱马灯后演唱传统采茶戏。

  唱马灯的道具有两只马,一只红雄马,一只黄雌马,由一男一女骑着,还有两个老翁推着车乘坐着两个花旦,一旦手拿着花束,一旦手拿花帕或彩扇,另一丑角。整个舞蹈由丑角指挥,演唱《十二月花》等。界址马灯曾参加1986年南雄县城元宵节表演活动。

  江头马灯是解放初期由八旬民间艺人钟玉琼传授下来的。马灯有红黄白三色马,由一男二女演唱。1980年,文化部门整理新马灯,“歌唱四化、歌唱劳动致富”新内容。曾参加韶关地区群众文艺会演。改革开放初期,南雄的马灯队发展至20多个,马灯艺术之花,盛极一时。

  龙船歌

  南雄龙船歌,流行于凌江、浈江两岸的荔径、兴塘、水西、水南、勋口、涌溪、河村、水口、溪塘、修仁、古市等沿河村庄。南雄唱龙船歌,宋时,在梅关古道的珠玑巷就很流行,珠玑巷人南迁时传播到古冈州台山的广海,至今仍盛行。南雄城郊水南村,相传明末崇祯年间便已在当地流行,该地解放初期仍有古代遗留下来的长舌龙船头和龙船尾,(文革中被毁)。村中还有龙船巷的地名。明末,因政治腐败,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劳动人民群众通过划龙船和唱龙船歌来悼念楚国爱国者屈原,并祈求龙船菩萨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龙船歌自由奔放,高亢激昂。没有乐器伴奏,只用锣鼓铙钹来加强气氛,龙船有黄龙、青龙之分。建国前,每年于农历四月初八晚上开始请神,抬龙船下水等候。每天晚饭后,各个村庄群众齐集河边或村前、禾坪上,唱龙船歌,一人领唱,众人帮腔和,此起彼落。五月初一开始划龙船,边划边唱,二、三、四日,亦划亦唱,端阳节日大划大唱,划龙船活动结束。唱龙船歌也随之结束。

  龙船长21米,宽2米,分18座舱,36个青壮年分坐两边划,统一黄色衣服,胸前印有“勇”字,背后为“练”字,船头有一丑角指挥,身穿七品官服,花翎顶戴,左手拿一柳枝,右手拿一把烂扇,随着鼓点跳跃舞动,意为寻“屈原尸”的样子。有一划船者,用足力划水以帮助龙船飞行,中间有一人打鼓和一人打锣,船尾有艄公掌舵,群众岸边投粽子祭屈原。

  龙船歌有7个曲调,7言4句,内容有祈求丰收的如“打起锣鼓唱起歌,龙船菩萨来保禾。耕田郎子唱两支,一年割出两年禾”;有的表现勇敢精神的如“新打龙船十八舱,划起龙船出大江。龙船唔怕漂江水,灶篓唔怕滚饭汤”;也有抒发爱情的如“一朵红花透过墙,斜眉细眼来看郎。哥哥好比八角树,处处连妹处处香”;也有感慨世道不平的如“五月初三又初四,家家籴米做米糍。有钱人家手臂粽,无钱细妹磨浆糍”;还有驱除邪恶的如“五月初五兴端阳,句句唤郎买雄黄。买了雄黄来透酒,透了淡酒对酒娘”。现搜集整理的龙船歌80多首大都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

  南雄龙船歌,曾编成龙船歌舞,1955年参加粤北行署举办第一届民间艺术汇演获一等奬。1980年重新整理提高,赋以歌唱四化,歌唱新南雄的内容于当年国庆节再次参加韶关地区汇演获二等奬,为南雄民间歌舞培育了一枝新葩。

  1986年又参加过南雄城元宵节夜大表演。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