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金叶飘香溢雄州



  冯任明

  群山蜿蜒,层峦叠嶂,古老的南雄置于江山如画的锦绣风景中。是大自然给予的恩赐,使这块神圣的土地形成了独特的土壤结构和自然条件,中部盆地丘陵起伏,土地肥沃,土壤结构呈紫红色。在共和国的版图中,南雄位于北纬23度至25度,东经113.39度至114.45度,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冬短夏长,全年平均气温19.6度,年降雨量为1530㎜,无霜期273天,光照充足。紫色页岩风化而成的紫色土田和牛肝土田,富含磷钾,结构疏松,排水性好。得天时地利的优势,这块土地能种出誉满五洲的烟叶来,一代又一代的乡民在这块宝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经历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终使“百里红泥生异宝”。

  古老的南雄,是客家人的聚居地。在中国的历史上,封建割据,战乱不断,民不聊生,黄河流域一带的先民为逃避战乱,纷纷向南方迁徙,他们来到珠玑巷,不胜嗟叹:好一个岭南鱼米之乡,于是他们停下了脚步,在这里安家落户,繁衍生息,后来福建、江西等地人士爬山涉水先后来到南雄,形成了客家人的一个群落,客家人有着勤劳檏素的民风,先辈们为了生存,与大自然斗争,开荒垦田,蓄水养鱼,种植水稻等,他们不满足于当时的农作规模,苦苦寻求新的发展之路。清初年间,闽南人在迁徙中,带来了烟草种子,经过试种,人们惊奇地发现,这块土地非常适宜种植烟叶,经过晾晒后,产出的烟叶,色泽金黄,烟灰洁白,点燃性好,烟味纯和,独具风味,他们如同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喜不自禁,种烟的成功,拓展了农业发展的空间。种烟初期,数量甚少,只是满足自身用烟需求,后来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因地制宜地改革新种植方法,又从外地引进多个晾晒烟品种,随着面积的扩大,产量超出了自给的需求,先辈们把剩余的烟叶拿到集镇上交易,换取一些银钱。到了嘉庆年间,“黄烟日渐增值”,由于南雄黄烟久负盛名,吸引了海内外客商,一批福建商人背井离乡,迢迢千里来到南雄市区八字街开办烟厂,带动了烟业的经营,此后,南雄的烟叶蓬勃发展。那时,商品经济处于萌芽状态,先辈们利用水陆交通条件,尤其是北江成为黄金通道,源源不断运往外地销售,人们看到了种烟的利益所在。到1928年前后,烟叶产量达4000多吨。外国公司纷纷前来抢购,尤以美英烟草公司为甚,据南雄有关历史资料记载:南雄烟曾销往60多个国家和地区。l944年,已在县政府登记的卷烟厂(烟丝厂、烟业公司)达94家,一度出现雄城烟行遍布,烟庄林立的繁荣景象,烟叶供不应求,外商与内地客商互为竞争,云南、衡阳、重庆、成都、武汉、长沙等地商人成了南雄烟业的常客。烟草业的振兴,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在南雄烟草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伴随新中国的成立,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人民当家作主,拥有了生产资料,黄烟生产得到巩固和发展。南雄人经历了300多年种烟实践,积累了一套精细的栽培技术和传统调制方法,仅上烟行就有多道工序。摘脚叶、松土施肥、铲土边、壅烟头、锄土上坑、束叶、拍边畦、平边畦面等,这些精细的耕作方法唯南雄仅有。到了采收阶段,工艺更加讲究:摘烟、划骨、上笪、晒企棚、室内堆积、晒二棚、晒大棚、上坑烘烤或室内晒晾,最后调制出来的烟叶金黄灿烂,这些工艺代代相传,又不断总结提高,形成独具特色。

  这些实践经验成为南雄人民的宝贵财富,促进了传统烟叶产业发展。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烟叶生产在政府的指导和规范下进行。在回眸这段历史时,我们不能逥避这样一个事实,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成为黄烟生产的具体组织者。建国后几年,百废待兴,分田分地,清匪反霸,实行三大改造等,这一系列政治运动,延误了黄烟发展机遇。加上国际市场的变化等因素的制约,南雄烟叶发展曾出现了一个低迷阶段,1955年前后全市烟叶产量不足2000吨,影响了南雄国民经济收入。1956年,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国际国内烟叶市场发生了变化,烟叶需求见旺,政府引导农民发展黄烟生产,扩大种植面积,允许生产队可利用稻田种植烟叶,公粮可用现金顶交,购粮任务可减免,全市年种烟11万多亩,产量达6300多吨,成为一个新的高峰,推动了地方的经济发展。全市顺利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黄烟为经济建设立了大功。历史进程到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出现了农业大跃进,“一平二调”风行各地,加上计划禁锢,此后几年,农民种烟积极性有所下降,种植面积鋭减,再次陷入低谷。到了文化大革命,强调“以粮为纲”、“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思潮影响下,束缚了农民的手脚,黄烟生产徘徊不前, 这一传统经济优势没有充分得到发挥。    

  在这阶段,尽管南雄烟叶的发展几起几落,但南雄人民有着对烟草事业执着的追求,让我们的目光引向南雄黄烟大事记的记録,寻找南雄人民为黄烟事业奋斗的脚迹:1951年,省农业厅在湖口建第一所示范烤房。1956年成立采购局;县人民委员会提出建设“黄烟县”口号;县城烟丝厂实行公私合营,成立南雄烟丝厂;成立黄烟技术推广站;推广烤烟,建烤房528间;训练烟技员936名。湖口农业社主任谢太强到越南传授种烟技术。1957年,烟叶归供销经营;越南代表团考察南雄烟叶。1959年,越南烟叶考察团再次来雄考察,1963年,烟叶实行派购,并实行奬售政策;成立“广东省南雄烟草试验站”。1964年,引进“许金1号”试种成功,在主产区推广。1965年成立中国烟草工业公司南雄收购供应部,全面改朴烟为分级扎把收购。1966年,省烟草公司拨款2O万,用于烟叶生产补贴。1969年,省农业厅下放烟草试验站给县农业局管理;烟试站杂交一代试验成功,全县推广4万亩。1976年,市政府制订政策,奬励生产优质烟。引进美国G28烟,进行观察试验,1979年,用煤烤烟试验成功。透过这些文字记録,折射出南雄人民对传统产业孜孜以求的奋斗精神。

  穿越时间的隧道,我们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1979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忽如一夜春风吹来”,共和国焕发了青春,人民唱着“春天的故事”前行。八亿农民率先扛起了改革大旗,在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大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农民种烟的热情得到空前的释放。卷烟工业开展整顿、调整、提高,开始打破旧的生产模式,着力进行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以市场为导向的理念初步在烟草行业中形成。国际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这种政治经济氛围,无疑为烟叶的发展注入新活力,展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南雄人审时度势,把握发展机遇,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目标,充分发挥耕地资源优势,市委市政府把烟叶作为特色经济来抓,制订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引导农民发展烟叶生产,在生产过程中,从改良品种为契机,先后引进G28、K326等多个品种,从过去种晒晾烟转向以种烤烟为主,迎合了国内国际市场的需要,烟叶生产得到迅猛的发展,烟叶总产量从1979年的4143吨,增加到1987年的14069吨,8年间增长253%,从而揭开南雄烟叶史上新的一页。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烟草专卖法规的健全完善,南雄人乘势而上,调整经营策略,一方面,狠抓基础实施建设,20个烟叶收购站遍布全市15个乡镇,为进一步发展烟叶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实施科技兴烟战略加大科研的投入,大力开展科研活动,取得了lO多项部级以上的烟草科研成果,并很快转化为生产力,同时积极推广新的种植技术,这些举措引起了全国烟草人士的关注,1990年全国烟叶“三化”(良种化、区域化、规范化)现场会在南雄召开,标志着南雄种烟水平走在全国前列,那时候,全国各地纷纷派员前来观摩考察,美国烟草专家左天觉博士、河南烟草研究院朱尊权院士,对南雄的种植水平和烟叶质量给予充分肯定。此后,南雄人不满于现状,他们根据市场需求现状和供求关系,及时转移经营方向,从数量效益型转变为质量效益型,重在提高烟叶科技含量,及时引导农民优化耕地资源配置,调整生产布局,利用适宜的耕地种植烟叶,烟草部门采取了多项优惠政策,扶持科技兴烟,每年投入资金2000万元以上,组织科技种烟的生产物资供应,建立了技术服务网络,100多名技术人员分驻烟区,指导烟农种烟,从粗放种植转向精耕细作,全面实行包衣种子育苗,营养袋移植,科学的田间管理,采取成熟采摘和科学烘烤,总之新品种、新技术、新措施、新农药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科技含量显着提高,形成了烟叶生产的良性循环。为了使烟叶产品增值,他们从过去的原烟经营转向深加工经营,于是又投资近3000多万元,建成了全省规模最大的烟叶复烤厂,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烟叶加工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花香蝶自来,南雄的烟叶再次引起世人的关注,海内外客户纷至沓来,仅1997年就有6批外商到南雄考察,洽谈烟叶业务,烟叶已出口到德国等多个外国公司,国内厂商不断来人来函要货,一时南雄烟成为皇帝女。南雄烟叶已销往国内20多个厂家。南雄人引以自豪的是:烟叶已成为地方的支柱产业,有学者称之为成功的背后,凝结了南雄人民的辛勤汗水,换来了骄人的荣誉。1988年以来,南雄先后8次荣获全国烟叶生产收购先进单位;1986年南雄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黄烟之乡”;1987年南雄烤烟被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认定为名优产品。南雄烟叶再度香飘海内外。       

  进入2000年,中国烟草业改革不断深入,新的生产经营体制破茧而出,2001年成立广东烟草南雄市有限公司,新的体制充满勃勃生机,依托国家烟草专卖法优势,烟草的生产经营更加规范有序,南雄烟草人以“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为宗旨,审时度势把握新的发展机遇,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烟叶经济增长方式,着力实施科技兴烟战略,不断提高烟叶的科技含量,实现从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转变。近几年来,全市年种植烟叶12万亩以上,年收购烟叶30万担以上,约占全省烟叶总量的50%,年创税利2亿元以上。南雄进入全国重点烟区行列。2004年,经国家烟草专卖局批准,南雄成为替代进口烟叶基地之一,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继而成为优质特色烟叶开发区,浓香型特色成就“金雄鹰”烟叶品牌。站在新的起点上,南雄人民秉承先人的创新精神,锲而不舍地追求新的高度,再铸金叶新辉煌。

  (冯任明:供职于广东省南雄市烟草公司。)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