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带帽”刊发浩然死讯,既不地道也不规范
2008-2-21 11:34:09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合家团圆的日子。可著名作家浩然却在它到来的前一天溘然去世了。遗憾的是,有的报纸竟在道读中打出“‘高大全’作者浩然去世”(见《南方日报》2月21日一版道读)的标题,口吻中透着讥谑,行文中醮着快意,让人切齿。
别说浩然是有争议的著名作家、现任北京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它就是被“伟大舵手”一锤定音的人,死了这一天,党报首刊正式消息,也不该受此大辱。更何况毛泽东当时也很欣赏此人,特别是他的巅峰之作《艳阳天》,对共和国两代人的影响之大,现在也没有任何一部农村小说可比。因为它是文学创作者、亲历者,而文学是不能脱离时代局限性的!不能以现时价值观生套过去式,那不公平。明知不公平,还要不公平评价,那活着的人对死去的人来说,起码就不是个好人,且不厚道!那个特殊时代别说搞文学创作了,多少作家缩头乌龟保命要紧?他茅盾安全着陆后才说“八个样板戏一个作家”那样的话,不无觊觎。因为他知道自己也没有勇气和能力写出《艳阳天》、《金光大道》那种“势拔五岳掩赤城”的长篇小说来。《金光大道》主角就叫高大泉,人物创作是有点儿“高大全”的味道,可在之前问世的《艳阳天》,絶对是有血有肉、充满了社会主义农村火热生产生活气息的好作品。支书萧长春、团支书焦淑红、马老四、韩百仲、喜爷爷、中农弯弯绕、滚刀肉、生产队会计板分头、党内异己分子马之悦、地主马小辫……书中正反面人物个个栩栩如生,至今仍深深印在脑海里。
人活着的时候,敢与之叫板,是大家;死了却在人家坟前恬噪嚷嚷,是小人。改革开放后,直到近年来,浩然对以前经历的创作岁月,充满了自豪,表现出一个作家的傲骨。他说:“我从未为以前的作品《艳阳天》、《金光大道》后悔过,相反,我为它骄傲。”他还说,自己在文革期间对社会、对人民是有贡献的,他觉得自己是个奇迹(即能够被破例允许创作,作品能够生存)。这些话,都符合实际。
同样是共饮珠江水,看看《广州日报》是怎样打这条噩耗的(新闻学中关于噩讯和天气,是有专门学问的):
眉题——“《艳阳天》、《金光大道》、《苍生》等作品影响一代人”;
主题——“著名作家浩然逝世”。
再对比一下《南方日报》B08(道读还错道成B04):
眉题——“‘八个样板戏一个作家’中的那个作家”;
主题——“‘高大全’创作者浩然去世”。
一个庄重,肃然起敬。一个轻薄,嘲弄戏谑。《南方日报》应该从每一篇报导与竞争对手产生的明显差距中,警醒从业人员基本素质的判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