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梦萦未名湖》胎死腹中



  2009-5-4 15:59:51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90年前,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们提出用“民主”和“科学”救中国。如今中国不仅得救了,还进入了世界强国之林。那么在今天的大学校园里,还有人追求“德先生”、“赛先生”吗?

  今年4月25日,1960年毕业的北京大学校友任彦芳在纪念北大建校111周年座谈会上透露,北大出版社去年打算出版一本由188名北大校友撰写的怀念北大、发扬五四精神的文集《梦萦未名湖》。书稿在出版社编辑时,上级要求出版社删除了其中30多名校友的稿子,全书50万字也变成30多万字。原本以为如此大卸八块总算审查过关了,想不到在付印前,却接到某某部一名官员的电话,要求停印。于是,这本由国学大师季羡林题写书名的文集最后还是胎死腹中。

  任彦芳在座谈会上愤怒地说:“我为北大感到耻辱。北大到今天这样,还有知识分子的自由思想、独立人格吗?五四精神在北大早已消失了,还指望北大出人才出思想吗?五四时代的北大,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这里有思想的自由,这里有独立的品格,这里有言论出版自由。”

   事实上,五四时期蔡元培校长在北大实施的“思想自由、兼容幷包”的办学方针早已成为絶响。1949年后一系列“社会主义改造”、“反右”、“文革”等政治运动,不仅在大学建立起一套严格的思想监督体系,而且用行政级别把大学本身也变成计划经济的一部分,成为政治的附庸。这种定位道致目前中国大学犬儒主义极端盛行。连绵的政治运动、思想清洗,以及大学的“官本位”和学术造假,使中国的知识分子无论在传统国学还是现代西学,都再也产生不出像陈独秀、胡适、鲁迅、辜鸿铭、钱钟书那样大师级的杰出人物。相反,像孙东东这样的犬儒却英雄辈出。

  其实,知识界、公众舆论,甚或官方对于五四精神的缺失和体制的弊端心知肚明。但对当今大多数青年和在校大学生来说,五四精神更像是书斋里的史话空谈。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利益、生活目标和流动空间让他们感受不到思想管制的沉重。人们的热情都消耗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忙碌和将来个人前途的钻营中。思想解放、民主科学和爱国图强的“五四精神”离他们渐行渐远。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