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中国玉文化发展阶段的划分及其特点



  刘金山,金山地质博物馆,馆长;彭冠英,金山地质博物馆,设计师。

  【中文摘要】本文研究认为,旧石器时代是中国玉文化的孕育期,美石的发现与应用是中国玉文化的胚胎,兴隆洼文化代表中国玉文化的产生。中国玉文化的发展可分为4个阶段。

  【关键词】中国玉文化 特点 发展阶段

  Abstract: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long Paleolithic period is the gestation period of Chinese jade culture. the discover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beautiful stone is the embryonic of Chinese jade culture and the culture of Xinglongwa stands for its birth from these , four developing periods of Chinese jade culture have been divided with the character of every period being discussed.

  Key words: Chinese jade culture Characteristic Section of development

  

  一、石器时代是人类玉器文化的温床

  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属于更新世,新石器时代属于全新世,它们都属于地球历史中新生代最后一个纪:第四纪。旧石器时代可分为三个阶段:①直立人阶段,距今300~20万年前;②早期智人阶段,也称远古智人阶段,距今20~5万年前;③晚期智人阶段,距今5~11万年前。据最新考古发现,在辽宁海城孤山仙人洞遗址中发现有由闪石玉制成的玉片一件,长约10、宽5厘米,较厚,具有明显的打击点和放射线,对同层位的灰烬测年为4~35万年前,这是目前发现的人类最早的玉器。

  新石器时代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据研究本书把距今11000至8000年前的这3000年时间划为新石器时代早期,中国玉文化刚刚产生;把距今8000至4500年前的这3500年时间划为新石器时代中期,中国玉文化第一次得到大发展;把距今4500至2215年前的这2285年时间划为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玉文化第二次得到大发展。在人类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中国出现了青铜器时代。在中国随着铁器时代的出现而新石器时代宣告结束, 但玉器时代仍然在继续发展着,直到今天。

  人类在经历了旧石器时代的锻炼,特别是在经历了第四纪冰期的考验之后,变得逐渐聪明起来,认识到智慧比体力更有力量。于是有智人开始寻找最坚硬的石头并嫌打制的石器还不够尖鋭和得心应手,又想出了新办法:磨制石器。有人把石器磨成斧状、锛状,并钻个眼捆绑在长长的木棒上当先进武器使用,还有人把石条磨成箭状,也捆绑在木棒上当投枪使用,杀伤力非常强大。磨制石器的出现与现代人发现使用计算机一样具有划时代之深远意义。从此人类有得心应手的新武器,在与猛兽搏斗中往往胜算在胸,百战百胜。

  距今8000~8500年前的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的发掘物证明,在母系氏族的原始社会人类就把磨制石器广泛用于生产工具,如带足磨盘、带齿石镰、双弧刃石铲、石锄、石磨棒等等,说明那时人类就对磨制石器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

  随着人类对磨制石器的增加,应用范围也增大,人类磨制石器的技术也不断提高。有的勇士在打猎时既需要石斧、石锛,又需要带上几支石箭投枪。在围猎时往往是先掷石箭投枪再用石斧砍,或用石锛刺杀。在分配胜利品时,也是用石斧分割野猪或野鹿的肉。人类磨制石器的技术工艺,据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物研究,可能分三个步骤进行:一是先打击成初步形状,最好是寻找石头时就得到自然风化成形或河床水冲击自然成形的原型石;二是粗磨,把石器放在粗糙的石英砂岩上磨砺;三是细磨,把粗磨过的石器放在细粒石英粉砂岩上磨砺。人类磨制打猎武器往往是选用坚硬的玉髓岩、石英岩、流纹岩、安山岩、辉石岩、辉緑岩、花岗岩、硅质岩等等,磨制成锋利的石斧、石锛、石箭头……。磨制一般生活用具则是选用硅质板岩、石英细砂岩、石英粉砂岩、硅化石灰岩等等,这些石头相对前者硬度小一些,易于磨制成斧状或刀状、或石锤、石凿,用于割肉、切树皮、剥果殻,其硬度足够。因此,今天的人们发掘新石器时代遗址时看到了用各种各样的岩性磨制成的石器。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对各种岩石性质的瞭解是有专门研究的,主要是在石头的硬度和韧性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这对后来玉器的产生准备了大量的有利条件和技术基础。所以说石器时代是人类玉器文化的温床。

  二、美石的发现与应用是中国玉器文化的胚胎

  人类在为石器寻找坚硬的原始石头时,在几万年至十几万年漫长的经历中总会碰到美丽晶莹的石头或小石子的,如红玛瑙、蓝玛瑙、红玉髓、蓝萤石、紫水晶……这些地球上较多出现的石头。就是在人类往往用作居所的石灰岩洞穴中,也总会看见有垂挂的乳白色或红色条纹状钟乳石的。随着审美意识的提高,人类就会把这些美石捡起来穿个眼与兽牙一起用绳子系在颈上。用兽牙穿成牙饰项链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就有了。因此,认为人类把简单的美石用作石饰(玉饰)也是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了。

  彩色的玛瑙石不仅地球上分布的数量多,而且由于矿物生成上的原因还往往留有天然的小洞孔。这天然的小洞孔就为人类用来穿彩石项链提供了方便,不费力气就得到了一件天然的玉石饰品。乳白色或带有血丝红纹的透亮的天然钟乳石,由于方解石或文石矿物的结晶习性原因往往是空心的,只需要取其一截或一小段加工便很容易制出一件很美丽的玉石吊坠来,穿根绳子便可以佩戴于项上。

  这种具有天然孔洞的小美石或人工在小美石上简单的钻个孔当装饰品佩戴的事,与其说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在漫长的经历中就会有的,还不如说美石的发现与应用是人类玉器文化的胚胎和孕育,是旧石器时代人类生活的一个标记。在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人类早已从天然美石上得到启发,把彩石作为玉珠装饰自己。因为有证据证明:在距今2~3万多年的北京山顶洞人遗址和河北阳原县虎头梁文化遗址中都发现人类遗存有穿孔贝殻、兽牙、砾石和钻孔石珠等装饰品。也在山西阳高许家窑、襄汾丁村、北京周口店十五地点、辽宁喀左旗鸽子洞诸多旧石器中期遗址中发现石饰。由于这石饰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因此可作为玉器时代的孕育期或胚胎期,说明聪明的人类已有相当的审美意识,他们为后来玉器文化迅速发展起到很重要的先导作用。

  于是,可以确定人类是先发现了美石,之后才发明加工雕琢美石的工艺技术。只要人类开始对美石进行加工,就可以说人类在生产玉器了。因为美石就是广义上的玉石,“石之美者,玉也”是长期以来人类描述玉石的经典语言。

  因此,可以得到一个认识:人类普遍用美石来装饰自己就是玉器文化的孕育期,其时间至少可追逆到距今2~5万年以前,更可能是5~15万年前,几乎是在旧石器时代早期智人阶段人类就开始普遍的用美石来装饰自己了。这个孕育期为时是相当漫长的。

  三、兴隆洼文化代表中国玉文化的产生

  被世人誉为“华夏第一村”的兴隆洼文化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兴隆洼村,1982年发现这个史前文化遗址,并以发现地命名。兴隆洼文化分布在内蒙古西拉木伦河的南岸和辽西地区,即辽河以西地区。据研究其年代距今8000年前。在这个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石制工具,而且打制的石器比磨制的石器多得多,证明人类刚从旧石器时代过来不久。

  该遗址出土的特色磨制石器有锄形器、石斧、石锛、磨盘、磨棒等工具,特色陶器较厚重,做工粗糙,因锻烧火候不足而松疏。遗址出土的玉器最具特色,有匕形玉器、弯条形玉器、玉管、玉斧、玉锛、玉凿、玉玦,等等。玉斧、玉锛、玉凿等工具形玉器与石器形状相仿,可形体明显偏小,磨制精良,没有使用痕迹,证明是作为摆件玉器制作的。匕形玉器呈短柱状和长条状,一面略向内凹,另一面略向外凸,靠近一端钻有小孔,多出土于墓主人颈部、胸部、腹部,应为项饰之玉吊坠类。弯条形玉器有的呈半圆环状。弯条形玉器和玉管均是古人的组玉佩。

  最令人骄傲和惊叹的是兴隆洼135号墓主人耳部两侧处各有一件精美的大型玉玦,经用电子天秤称重各重30克,惊人的一致!并在30个墓室中都发现了玉玦、玉匕、玉管等玉器。

  经考察,所有玉器均为岫岩玉,色泽多见黄緑、淡緑、淡黄、乳白等颜色。均透明至半透明,做工精细、抛光亮丽、钻孔圆滑。证明人类已经学会了选材、抛光、切割和钻孔的制玉技术。研究还发现所有精美的玉玦是用砂绳切割技术加工的,其砂绳切割印纹尚清晰可见。然而八千年之后的今天砂绳切割开玉的技术仍然还在使用。

  据目前所知,兴隆洼文化中的玉器是世界范围内最早的玉器!因此,这玉玦是世界上最早的玉耳环,这匕形玉是世界上最早的胸坠,这弯条形玉和管状玉均是世界上最早的组玉佩,这砂绳切割开玉技术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切玉技术。因此,兴隆洼文化是中国玉文化的源头!兴隆洼文化开创了中国史前制玉用玉尚玉之先河!从此,中国特色文化——玉文化产生了。

  四、中国玉文化第一发展阶段及其状况

  根据出土玉器的玉种、形状大小、工艺简繁以及相伴物的综合分析研究,我们把距今8000至4500年前这3500年时间划归为“中国玉文化第一发展阶段”(表一),这个阶段包括了整个新石器时代中期,也包括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小部分。在距今5000年前出现虞代,虞人对于中国玉文化起到重大贡献。这个阶段的前期是以河姆渡文化和仰韶文化中的玉器形制为代表,在玉种上所发掘的玉器全部都属于蛇纹石玉(岫玉)类,工艺相对粗糙。这个阶段的早期玉器是用手搓竹竿加石英砂研磨钻孔,发明瞭绳砂切玉;中期用兽皮绳索拉杆加石英砂研磨钻孔,但钻出的孔洞不规矩;晚期学会了用空心竹竿定位钻杆加石英砂研磨钻孔,精度高,效率高。总体上是抛光不好。玉器形体较小,多见小型的玉璜、玉斧、玉坠之类。这个阶段的后期是以黄山文化、龙岗文华、大溪文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和石峡文化中的玉器形制为代表,在玉种上出现了和田玉类和独山玉类,但仍以岫玉类占多数,其玉器工艺水平显着提高,古虞人学会了运用砂轮进行粗磨细磨和麻布兽皮抛光技术,玉器形体普遍增大,多见大型的玉璜、玉璧、玉琮、玉玦、玉坠之类。前期和后期的特点可以在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黄山文化和龙岗文化中找到实例。

  古人治玉的四种工艺是切、磋、琢、磨。诗经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琢类似錾子。” 錾子是靠锤子击打錾子,錾子再击打玉器。而琢主要是手握石头(它山之石)直接打击玉器,而磨是手握石英砂岩直接在玉器上来回磨蹭或手握玉器在石英砂岩上来回磨蹭。一切全靠手工。

  河姆渡文化遗址于1973年发现,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村,1976年以发现地命。河姆渡文化遗址分布于杭州湾南岸的绍兴平原、上虞、宁波及丹山岛等地区,共有1~4个文化层,第四文化层据碳同位素测年并经校正得知为距今7500-6500年前。在第四文化层中出土了大量的玉器、骨器、陶器、木器,有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和装饰工艺品等6700多件文物,比较全面的反映了人类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代的繁荣景象。这个遗址中发现的玉器形体较小,制作技术欠精,为数不多,其时尚远。

  仰韶文化遗址于1921年首先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发现而得名。这个文化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中、下游一带,属新石器时代中期。测年为距今7000-5500年前。以磨制石器为主要工具,打制石器占少数。其中玉器和骨器很精致。陶器以细泥红陶和夹砂红褐陶为主,因其上常有彩绘几何图案故名彩陶。生活以农业为主,渔猎为辅,并饲养猪、狗等家畜。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玉器以小型的玉璜、玉坠为主,均器身平薄,造型完美,具有一定抛光技术,标志着玉器加工技术逐步完善。

  1958年在河南南阳黄山仰韶文化遗址中发掘一件玉铲,形体较大,长13、宽10厘米,浅黄色,上窄下宽,上部有圆孔,下有弧形刃,精致美观,未见使用痕迹,证明古人是作为艺术品玉摆件制作的,经鉴定该玉铲为独山玉种。兹后人们在南阳地区18处新石器时代中期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玉铲、玉斧、玉凿等工具类玉器摆件,经鉴定也都是当地产出的独山玉。黄山遗址离独山只五公里之距,可想见古人类就地采玉琢玉之景象。

  在陕西省南郑龙岗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随葬玉器26件,分别收藏于龙岗寺文管所、陕西历史博物馆和陕西考古所。在陕西考古所收藏的3件玉铲和1件玉刀经专家鉴定,其结果是1件玉铲为蛇纹石玉,其他3件均为来自新疆的和田玉。陕西省南郑龙岗远离新疆和田,之间相隔万里,有千山万水之阻,古人且能把新疆之玉石运来陕西雕琢成器,证明古代人鉴玉、赏玉、琢玉、爱玉已达到相当水平,不仅寻找和选择就近区域里的蛇纹石玉和独山玉,而且还到遥远的区域去寻找和选择最温润而油亮的和田玉。

  五、中国玉文化第二发展阶段及其状况

  我们把距今4500至2215年前这2285年划归“中国玉文化第二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正好包括了中国早期历史上的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几个朝代,也就是中国青铜器时代。这个阶段中国玉文化特点是:一是玉种多以和田玉类为主,以蛇纹石玉和独山玉为辅,后期新出现了翡翠緑松石与昆仑玉(软玉类,其白玉没有和田白玉白,其透明度强于和田白玉,为微透明),和田玉中的白玉、青玉、灰玉、墨玉均已分治;二是用玉数量比以前大大增加,这个阶段出土的玉器数量往往远远多于陶器、木器和青铜器;三是礼仪玉器、行制玉器、兵器玉器、工具用玉、祭神用玉、佩饰用玉均流行全国,且多于任何时期。这个阶段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和卑南文化很具有特点;四是治玉技术得到提高,发明瞭砣磨工艺,所治玉器亦渐精良。

  齐家文化玉器遗址是1924年在甘肃广河县齐家坪发现并以此地命名的。据考为距今4000年前的青铜器时代早期。马家窑文化比齐家文化稍早一点,它们都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它们出土的玉器主要有用昆仑玉(软玉)治成的礼仪玉器类,如各种精致的玉璧,形态众多,有圆形的、椭圆形的、方形的……,还有做工考究、抛光很好的玉琮、玉璜等,工具类玉器有玉铲、玉斧、玉锛等等,佩饰类玉器有玉玦、玉珠、玉坠、玉佩等等。发现的几百座墓葬中其随葬玉器之多普遍令人惊叹!有的墓主虽无能力随葬雕琢的玉器但也一定要随葬大量的粗玉玦、玉片、或小玉石之类,而决不随葬石器、陶器、骨器等其他物品。另一特点是在甘肃永靖商代墓出土距今约3800年前的緑松石玉珠20枚。这个阶段的古墓中常有緑松石玉珠与玛瑙玉珠及和田玉珠的串珠项饰出土。据研究緑松石玉多来自土耳其、印度等国,证明那时中国与西域有贸易交流,古老的“西南玉石之路”已存在。

  卑南文化玉器遗址于1980年在台湾省台东市卑南山区被发现,据考距今为4000年,先后发掘500多座墓葬,出土的玉器有:玉镯、玉珠、玉耳环、玉管、玉坠、玉锛、玉凿、玉矛、玉镞等,其中玉环造型古檏而抽象,独具特色,见有长方形、外方内圆形、椭圆四突形,尤以人兽形和多环人兽形显其古怪奇异,这是先民对玉的崇拜、对神灵敬畏的表达。那时成书的《山海经》,记载古老华夏东南西北中各个山上都是遍地玉石和黄金。可以想像古人对玉是多么的崇尚和喜爱!宁乡炭河里商周玉器遗址,1973年考古发掘玉珠、玉管1100余粒,白玉环、玦、鱼、兽等精致玉器320多件。上古三代是玉文化发展的高峰。从天子到民众人人崇玉、爱玉,玉已融入到国家政治、军事、道德、邦交等各个领域,“六器” “六瑞”于此时出现。

  据《周书》载:“武王伐纣,商师大崩,帝辛登廪台,取天知玉珥及鹿玉衣以自焚。鹿玉则销,天知玉珥在火中不销。”商纣王最爱佩玉、戴玉珥,故《古今注》有:纣作步摇佩玉。“行步则有环佩之声”(《礼记·经解》)。 百官上朝规定要各执玉璧一件,以示礼仪。殷商时期的玉璧、玉琮、玉璜、玉人头、玉婵、大型玉玦、玉镯最为流行。

  《礼记·聘义》载,孔子论玉有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十一种德性,孔子“以玉比德”的佩玉崇玉爱玉的儒家道德观在这个阶段发展到了极致。

  《管子·水地》论玉有仁、知、义、行、洁、勇、情、容、辞九种德性。《荀子·德行》论玉有“仁、知、义、勇、行、精、辞”七种德性。管子早于孔子,他和后来的荀子都特别崇玉爱玉,对玉德研究很有学术见解。

  秦初,昭襄王时期在古滇国边陲由驮夫发现了翡翠,初名滇玉、翠玉,至庄襄王时期更名为翡翠;《史记》载司马相如作《子虚之赋》道秦朝庄襄王时事,赋中有“翡翠”记载。秦中期出现昆山玉,《吕氏春秋》:“人不爱昆山之玉,江汉之珠,而爱一己小苍璧小玑,有之利故也。”

  到了秦代末期,始皇残暴不仁,战乱四起,经济衰退,玉器也衰败,治玉很少,可毁玉无数,仅玉玺传世成为佳话。和氏璧与传国玺的传奇故事,是在中国历史上流传两千多年的真人真事的故事。史记载,远在春秋时楚人卞和见有凤凰栖于石上,认定有宝,因而细寻得玉璞一块。卞和几经进献当朝以欺君罪砍去双足之后终得剖璞见美玉,此为“和氏璧”之来源。和氏璧之贵重,秦国愿以15座城池换取,但最后还是“完璧归赵”。秦灭赵后,秦始皇统一中国将和氏璧精琢为“传国玺”,其上篆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自这传国玺问世之后便开始了传奇经历。谁获得传国玺,谁就是“皇权神受”、“正统合法”的皇帝。这传国玺在谁手丢失,就认定是“皇命已尽”。若打得天下而未得此玉玺,则被世人讥蔑而底气不足。

  汉代玉器发展出现高峰。秦汉通西域后,在古老的西北玉石之路上建立了玉门关,然后演化为西北丝绸之路,大量的和田玉原料从新疆运入中原地区。同时,在西南玉石之路上驮队将和田玉器及茶叶从中原地区运往印度,这条路随历史进入秦时又演化为西南丝绸之路。秦初,驮夫在这条路上首次发现了翡翠,时称“翠玉”、“滇玉”, 至庄襄王时期改称“翡翠”。自此翡翠开始从古滇国入朝。但由于地处偏僻,气候炎热,山川多变化,土著蛮固怪异,使翡翠未得多运入,仅得经年入贡品也。因此秦汉宫廷翡翠稀少,主要流行和田玉。西汉工艺精湛,风格由战国豪放转为典雅。玉器数量大,种类繁杂,玉礼器主要有玉圭、玉璧、玉璜,而玉琮、玉璋、玉刀、玉斧、玉铲、玉凿、玉戈、玉钺、玉戚均基本消失。新出现了玉带钩、玉剑饰、玉簪、组玉佩、玉舞人、高足玉杯、玉奔马等新型玉器。纹饰有几何图纹(谷纹、蒲纹、涡纹和云纹)和动物纹(龙纹、鸟纹、兽面纹和螭虎纹等),非常抽象。到东汉多刻阴线,具绘画意味。

  广州西汉南越国文王墓随葬玉器说明汉代玉行制和玉礼制的存在。文王身着丝缕玉衣下葬,身下垫5块大白玉璧,身上盖14块白玉璧及32个羊脂白玉组玉佩,还有玉剑饰53件,玉具剑5把,均用透雕、线雕、浮雕技法,雕出螭虎、瑞兽、鹦鹉等。还出土“帝印”玉印、“赵眜”玉印及“文帝行玺”金印和“泰子”金印。随葬之4位妃妾多以组玉佩、玉珠、玉环、玉玦、玉璧、玉管……不计其数。还有雕琢精美的白玉犀角杯、白玉圆盒、金龙托白玉杯、金钩扣白玉龙、龙虎并体玉带钩等等,玉质和工艺非常精美。在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中山靖王刘胜夫妇是各自身着金缕玉衣的。在这个墓中发掘出翡翠玉器一件。河北定县40号汉墓出土的中山怀王刘修也是金缕玉衣。江苏徐州狮子山楚王刘戊墓出土也是金缕玉衣。江苏徐州土山东汉墓出土的是银缕玉衣。这些都说明当时玉殓葬盛行,即表达古人爱玉崇玉的风俗又标记墓主人的等级地位。

  总之,中国玉文化第二发展阶段是非常辉煌的。在这个阶段的主流玉种是新疆和田玉,次为昆仑玉,岫岩玉又其次也。在这个阶段的重大事件是发现了翡翠。还出现了外来的緑松石。出现了宫廷玉坊。玉器图案典雅,多见几何图纹、龙凤纹、谷纹和云纹。出现玉礼制、玉兵制、玉行制。玉件一般小至中等大小。夏商周三代和汉代玉器及玉制完美程度达到了极致。虽秦政无道,毁玉无遗,仅玉玺传世,但仍有前三代及汉朝葬玉尚存,均空前絶后不可比拟。

  六、中国玉文化第三发展阶段及其状况

  以汉末魏初,即公元220年为界至公元1980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时止,经历了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前30年,一共1760年划归为中国玉文化第三发展阶段。

  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政体动荡,战争不断,经济不稳,玉器发展极度衰败。盛行“食玉”风,玉器数量减少,只见玉婵、玉杯、玉册、玉辟邪、玉带饰、玉佩等。礼玉和葬玉基本絶迹。多镂空、阴刻、多龙凤鸟图案,雕塑特点相对减弱,绘画意味相对增强。《三国志·孙权传》:“魏使以马求易珠玑、翡翠、玳瑁 ……”可见翡翠之贵重。《旧唐书·太宗本纪上》秦王凯旋,高祖“赐金辂一乘,衮冕之服,玉璧一双,黄金六千斤。”可见玉璧在唐代被推崇之高。《新唐书·武则天杨贵妃传》:“凡充锦绣官及冶瑑金玉者大扺千人,奉须索,奇服秘玩,变化若神。四方争为怪珍入贡,动骇耳目。”此为宫廷治玉之景况。

  宋、辽、金、元,玉器开始兴起,民间出现赏玉佩玉风俗。多见和田玉,少见翡翠。据《宋会要辑稿》(卷1024)载:宋十一年十一月朝廷裁定广州市舶允许出口的货物中就有“玉、珊瑚、琥珀、雄黄、翡翠……”记録稿,清楚记载了和田玉和翡翠出口国外的情景。这一时期的玉器形制多见玉花饰、玉佩饰、玉花鸟、玉瑞兽、玉人、玉佛像及玉山子摆件。宋多荷叶纹,镂雕技法;辽见飞天、玉盒及象生玉器,写实性强,有契丹遗风;金以象生玉器、玉器皿及玉饰为主;元多传世品,大玉海、玉樽、玉挂屏及玉花饰、玉佛等多陈设品和实用品,纹饰以吉祥花鸟且富含寓意,风格檏实自然,突破了“以玉比德”的礼玉格局。

  明清为玉器发展又一高峰。皇家用玉量大,民间赏玉玩玉佩玉成风。玉种多以和田玉和翡翠为多,玉作坊大量出现,多见玉杯、玉壶、玉碗、玉如意、玉白菜等陈设玉器、玉摆件、玉山子、各种玉首饰和玉佩饰以及仿古玉璧、玉圭、玉琮、玉璋等。著名玉山子:大禹治水图、会昌九老图、秋山行旅图、采菊图、观瀑图、赤壁泛舟图均为这个时代的代表作。明《天工开物》:“玉璞不藏深土,源泉峻急,激映而生。然取者不于所生处,以急湍无着手。候其下月水涨,璞随湍流徙,或百里、或二三百里,取之河中。……玉璞堆聚处,其月色倍明亮。凡璞随水流,仍错杂乱石浅流之中,提出辩认而后知也。”是指河流玉石砂矿的形成和寻找玉之方法。又载:“凡玉惟白与緑两色。……璞中之玉,有纵横尺余无暇玷者,古者帝王取以为玺。所谓连城之璧,亦不易得。其纵横五六寸无暇者,治以为杯斝、此亦当世重宝也。”是指玉之颜色鉴其瑕疵之品质。又载:“中国贩玉者,至此互市而得之,东入中华,卸萃燕京。玉工辨璞高下定价,而后琢之(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是指玉石市场和赌玉评价。又载:“凡玉初剖时,冶铁为圆盘,以盘水盛沙,足踏圆盘使转,添沙剖玉,逐忽划断。中国解玉沙,出顺天玉田与真定邢台两邑,其沙非出河中,有泉流出,精粹如面,藉以攻玉,永无耗折。既解之后,别施精巧工夫,得镔铁刀者,则为利器也。”是指用圆盘沙锯切割玉料和解玉沙的由来及玉加工等等,最早记述了有关玉的地质成因和玉雕工艺技术。清代翡翠玉器兴起成为又一大特色。

  自1841年鸦片战争至1980年中国改革开放止,这140年来中国经历了英法八国联军的侵略与侮辱、日本侵略与屠杀、国共内战和文化大革命,贫困与苦难导致玉器传统文化走向衰败。战争与革命使中国玉文化事业基本上停止了发展。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英法列强分割中国,英国除霸占香港之外还把中国云南省的翡翠产地首先强占收税,最后又转交他国造成中国人切肤之痛。中国这一时期的古玉器流入国外最多,这就是为什么今天能看到在英、法、美、德、俄、日、葡的博物馆里摆放着大量的中国古玉器的原因。日本人入侵几乎使中国玉产业荡然一空。北京人头骨化石、承德行宫宝玉都是那时被窃失的,所以中国人史称日本人为“东洋大盗”。中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把玉文化产业批判为“封资修”的一套而彻底打倒,使这个古老的玉产业几乎停止了生命。在中缅边境腾冲一带的翡翠产业基地,也因长期革命和论战而转移到泰国清迈,这个历代以翡翠兴盛的城市从此走向没落。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几乎中国所有的城市或地方停止了金银珠宝玉器的市场销售,因此从1841年鸦片战争到1980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结束,这140年在中国玉文化史上投下了黑色的阴影。

  七、中国玉文化第四发展阶段及其状况

  中国玉文化第四发展阶段,是指1980年中国改革开放之后至今并继续向前延续的这一时期。纵观近三十年来,中国玉文化产业发展非常迅猛,这与改革开放之后民富国强有直接关系。中国人在饱受贫困与苦难之后最懂得珍惜时间和勤奋向前,“民族要复兴”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这30年时间,虽然很短,在中国上万年的玉文化中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小段时间,但是还在进行中,预示着一种长期兴旺的开始。因为中国人相信“大难之后必有大福”的祖训,在经过了玉文化第三发展阶段后期的阴影和痛苦之后已经明白了发展方向,已经出现了吉祥局面,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业绩。这个阶段归纳起来有6大特点:

  (1)在整个中国的玉文化氛围和形势是前所未有的。自1980年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玉产业空前活跃并渐进高速发展,全国各大城市各大商场都在最显着的位置展销珠宝玉器,珠宝玉器成为财富和文化的象征。每年全国珠宝玉器收益额上万亿元人民币。中国宣传和田玉和翡翠的出版物之多、宝玉石学校及短训班之多、国内国际宝玉石展览会之多以及对国际影响之大,都是空前的。今天,这个古老的文化产业已经全面复兴了!

  (2)国内新玉种不断发现和国外玉材不断输入,使玉材越来越丰富。除翡翠、和田玉、昆仑玉、独山玉、岫玉、緑松石和酒泉玉等古老玉种外,在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以来又在国内新发现有青海省的青海玉(软玉类)和青海翠(水钙铝榴石)、西藏自治区的果日阿玉(透闪石緑泥石)和象牙玉(白色菱镁矿)、甘肃省的鸳鸯玉和祁连玉(均为蛇纹石)、广东省的信宜玉(蛇纹石)、台山玉(黄色玉髓)、广緑玉(硅质绢云母)和孔雀石、湖北省的緑松石和硅孔雀石、浙江省的鸡血玉和青田石、福建省的田黄和寿山石、安徽省的蛋白石和木变石、江西省的东陵玉和天河石、山东省的泰山玉(蛇纹石)和琅琊玉(石英岩玉)、陕西省的桃花玉(蔷薇辉石)和丁香紫玉(锂云母)、吉林省的长白玉(硅灰石)和钛辉石、辽宁省的琥珀和赤玛瑙、贵州省的贵翠(緑色石英岩玉)和烛煤玉(煤精)、云南省的黄龙玉(黄色玉髓)和异极矿、河南省的梅花玉(安山岩)和密玉(石英岩玉)、广西区的陆川玉(蛇纹石)和玛瑙、内蒙古的巴林鸡血玉和芙蓉玉、四川省的会理玉(蛇纹石)和龙溪玉(软玉类)、江苏省的五彩玉(雨花石)和六合玉(玉髓)、北京市的京白玉和京黄玉(均为石英岩玉)、黑龙江省的蛋白石和玉髓、新疆区的玛纳斯碧玉(软玉类)和金丝玉(也称硅质田黄)、台湾省的台湾玉(蛇纹石)和花莲玉(软玉类),等等几十种至上百种玉。中国已成为玉石资源非常丰富的大国。

  从国外传入的玉种有澳大利亚的澳洲玉(緑玉髓)、马来西亚玉(緑石英)、朝鲜玉(高丽玉,为蛇纹石玉)、新西兰的鲍温玉(Bowenite)(蛇纹石玉)、墨西哥的雷科玉(Riclite)(蛇纹石玉)和蔷薇榴石、俄罗斯玉(白~褐色软玉)、韩国玉(灰~青灰色软玉)、加拿大玉(深緑色碧玉,软玉类)、缅甸木化玉(透明硅化木)、阿富汗玉(白色大理石)、土耳其玉(緑松石)、法国蒙蒂伯莱玉(磷铝石)、坦桑尼亚的坦桑石、美国的加州玉和威廉玉(蛇纹石)、巴西的紫晶、越南的緑帘红刚玉等。显然,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用玉料最多的国家了。哪个国家发现了新玉种都往中国运送,因为中国玉石市场最大,销路最好。中国是一个有11000年玉文化历史的用玉王国,她用广大国土地下出土的大量玉器和当今日益增长的玉石需求印证着自己的光辉历史和有如玉一样的高尚国格。

  (3)玉器加工技术大大提高了。出现了各种型号的带式砂锯、圆盘式砂锯、圆盘式硬质合金锯、圆盘式金刚石锯,能够很容易切割各种硬度的玉石。打磨技术发展到硬质炭化硅砂轮,能够很容易打磨各种硬度的玉器毛坯。抛光技术分为两种:一种为软抛光,用羊皮牛皮垫在轴承转棒上通电后高速转动,对着打磨过的玉器进行抛光,适用于各种玉器及弧形戒面;另一种是硬抛光,用人造金刚石制成,高硬度转盘,通电后高速旋转,把玉器靠在转盘上抛磨,这种抛光主要用于各种平面,如方形图章、棱形体玉珠、棱面体水晶珠和58个棱面的钻石。对于非棱面体的圆形珠抛光则用缸式或滚筒式电动抛光机,把磨过的圆珠与一定比例的细沙等杂物混合于大缸或滚筒内,并加一定量的水,开动机械旋转滚磨到一定时间会将玉珠抛光至理想的浑圆状。玉器的设计和工艺水平也在快速提高,具有诗情画意的大型玉山子,其工艺制作水平应属世界领先。如1989年由北京玉器厂制作的翡翠巨型玉雕山子 “岱岳奇观”
是一天人合一的艺术杰作,其美学价值无与伦比!还有 “会昌九老图”翡翠山子、“四大灵山”翡翠山子,均技艺超然,举世罕见。

  (4)各种玉器产销两旺,全国出现若干个玉器加工基地和玉器批发商贸大市场。大型的翡翠批发市场就有广东四会、南海平洲、揭阳阳美、广州荔湾、云南腾冲、瑞丽等,还有河南南阳、镇平等玉器加工基地和批发市场、江苏东海水晶加工基地及批发市场等等。再有新疆、青海、辽宁等地各个玉石产地均建有玉器加工基地及批发市场几十个。具玉雕传统的城市和地方的民间玉器工艺加工厂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如著名的就有北京、上海、广州、昆明、桂林、苏州、杭州、扬州、福州、浏阳、蒲田以及香港和台湾等地的民间玉器工艺厂。

  (5)中国玉器有了自己的品牌和世界的品牌。例如:“北京玉器”、“苏州玉器”、“广州玉器”、揭阳的“阳美玉器”,已经成为世界品牌,并与创品牌的传统民间工艺成为不可复制的传统玉雕文化遗产,具有非常重大的美学价值而被列入国家和世界非物质文明遗产名録。“四会玉器”、“平洲玉器”、 “腾冲玉器”正走红东南亚。

  (6)传统的玉玦、玉环、玉璜、玉琮、玉璧等均已消失,新出现了各种人物花鸟玉牌、玉挂件、玉佩和翡翠玉戒指、白金黄金镶翡翠首饰,以及富有时代精神的各种玉山子。笑佛观音玉雕继续保存,历史典故和古诗不断进入玉雕题材。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