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南华禅寺大雄泥雕佛像的维修及体会



  禤细贤,韶关市曲江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中文摘要】南华禅寺始建南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502)。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文记述了2007-2009年对南华禅寺大雄宝殿的维修过程。

  【关键词】南华禅寺 大雄宝殿 佛像 维修

  Abstract:The Nanhua temple was builtin 502 A.D. It belongs to the sth bacch of historical and cultwral monuments under state protection anounced by the state Council in 2001. This article records the repairing process from 2007 to 2009 of the Daxiong hall of the temple.

  Key words: Nanhua temple Daxiong palace hall Figure of Buddha Pepair

  

  韶关市曲江区南华禅寺是禅宗六祖慧能弘法的道场,素有禅宗南宗的祖庭,“东粤第一宝刹”之誉。始建南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雄宝殿乃全寺之主体,亦称三宝殿,始建于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民国二十三年(1934)虚云和尚将大雄宝殿移位重建。建筑面积98437平方米,砖木结构,重檐歇山顶;面阔七间,通面阔354米,进深七间,通进深2925米,殿高167米。平面为双槽副阶周匝式布局,抬梁式构架。殿内中央用泥塑有三尊大佛像,殿内四壁用泥嵌塑名山大川和五百罗汉,神态各异,容颜逼真,栩栩如生。大雄宝殿由于年久失修和部分梁架设置不合理以及槽杇,屋面漏雨。因此,2006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南华寺大雄宝殿落架大修。

  一、殿内佛像状况

  1.大雄宝殿是1934年虚云大和尚移位重建,殿内正中筑有屏墙,屏墙前后有神龛,用泥塑有三尊大佛,佛像高831米,三尊大佛中间还有站立两弟子塑像,大殿的水泥混凝土大梁掮在两弟子肩膀上。

  2.殿内四壁和大佛背面用泥嵌塑名山大川和五百罗汉,罗汉神态各异,平均高度11米,面积约600平方米。

  3.殿内所有的雕像都是采用木骨做支架,再用粘土抹上木支架上雕塑而成,加上彩绘。由于年久,室内潮湿大部分佛像都有不同程度风化、酥碱、龟裂起甲、发霉变色现象。

  4.上世纪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打倒“封、资、修”,寺庙的僧尼被赶出寺院,南华寺作为“五·七干校”,主要殿堂用于住宿,对佛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

  二、佛像维修前期分析研究工作

  殿内的泥雕佛像保护成为此次维修工程最大的难题。一是殿内中央三尊大佛高达8米多;二是殿内所有的佛像都是用泥雕塑而成,而且所有的塑像都没有采用脱纱法,不可移动;三是还要拆除殿内二根水泥混凝土大梁;四是施工周期较长;五是殿内的佛像受自然力的影响,造成许多“病状”。对此,我们采取如下的措施:

  1.对佛像的除尘,这么多年来除了三尊大佛贴金之外,其余的罗汉佛像没有清理过尘灰,我们拟采用吸尘器吸去佛像表面的浮尘。

  2.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对“文革”期间损坏的罗汉进行修补,修补的接口接驳脱节,有细小裂缝。使修补的罗汉摇摇晃晃,歪闪。部分罗汉佛像有轻微的泥层与墙壁部分剥离,轻轻敲打有冬冬的响声,致使空臌脱落,我们拟对佛像和罗汉逐个加固,对牵引木骨架的生锈钢筋进行更换。

  3.大部分佛像有风化、酥碱、发霉现象,严重的彩绘颜色层也逐渐脱落,有些佛像酥碱似“豆腐渣”一样,用手一摸就掉粉末。我们拟对佛像进行清除,并采用临时加固措施,加固材料必须具有“可逆性”。

  4.对龟裂起甲的拟采用沙纸加固再用沙布包裹加固。

  5.烟熏,由于佛教徒和信众烧香拜佛,佛像罗汉常年受烟熏,色彩变色,有些佛像被熏得漆黑一片。

  针对罗汉的分析和发展的一些“病状”,为完整保护佛像,经过充分论证,最后制定保护殿内佛像方案。我们采用“槽箱填充法”。应用钢管和木板架设成保护塑像的框架,并在其外置设防层,防止雨水侵袭和殿顶砖瓦、灰块损坏塑像。

  三、维修施工过程和具体措施

  1.为避免在施工过程殿内泥雕塑、佛像受到风吹雨淋及阳光曝晒,在施工前首先搭设防风雨大棚。将大雄宝殿全部用大棚罩起来。

  2.殿内佛像保护措施,主要是防止佛像在施工时受震动脱落及防雨和意外撞击。我们采用“填充法”对佛像进行保护。

  (1)先摘去大雄宝殿第二层檐下天窗为搭设佛像防护架子作好准备;

  (2)内侧脚手架:即佛像防护棚搭在室内的架子。在佛像最突出位置6~10厘米位置搭设脚手架,立杆间距小于1000毫米,横杆间距小于1200毫米,做好剪刀撑,转角处45°做横斜撑,如许可起一趟地砖使立杆生根,如不许可时另采取固定立杆措施。

  (3)外侧脚手架,架子搭在檐步廊子中,除为内侧架子顶部起连接固定作用,更主要是固定廊步结构,不能因二层结构屋拆除和二层结构屋面施工时造成廊步结构变形而影响佛像。

  (4)在内外架子顶部按立杆间距连接固定。

  (5)在殿内脚手架立杆的内侧用大芯板或欧松板封堵严实,封前需将木板进行防火处理,板逢用密封条里外粘封不留缝隙。这样使佛像与内脚手架之间形成一个箱槽。

  (6)箱槽间用轻质填充料填实。填充材料我们采用稻殻,因这种材料很轻,容易找,与其它物品不会粘连,对佛像不会产生影响,拆除时也好清理。填充时与封板同时进行,封一层板填一层,到顶为止。

  (7)内侧架子顶部满铺50毫米厚经防火处理后的木板进行封顶,以防施工不慎坠物体的撞击。

  (8)封顶木板上做二次防雨措施,为防火加钉楞铁。

  四、小结

  1.此次维修工程之所以能取得成功,除了领导重视之外,我们认为具体措施得当很有关系,首先我们充分分析了工程的难度。本次落架维修重点难点是殿内三尊高8米的大佛和四周的五百罗汉都是泥塑,而且有74年的历史,加上三尊大佛旁边的阿难和迦叶两弟子站像,距离要拆除的混凝土大梁不到1米,难度可想而知。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2.采用“槽箱填充法”选材简易,确保罗汉佛像等任何部件都掉不下来,还可缓解震动带来的冲击波。这是正确的方法。

  3.大雄宝殿维修从2007年4月22日到2009年9月20日竣工,历经近两年,在工期上有保证,使维修质量有保证,所以,殿内所有的佛像基本上完整保护下来。

  4.事后又经过有关专家的认真验收,使整个工程都有严密监管,这是维修成功的保证。

  

  附记:南华禅寺大雄宝殿维修工程由北京市园林古建工程公司承担,在维修期间得到设计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文化遗产保护设计研究所黄振岳工程师现场指导,南华寺的紧密配合以及施工员所付出的辛勤奋劳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