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十三章 黄浦江的弄潮儿



  山雨欲来

  1905年对于已经成为著名小说家的吴趼人,是继续耕耘的一个丰收年。年初,他在李伯元主编的《绣像小说》开始连载反迷信小说《瞎骗奇闻》;在梁启超的《新小说》(已从日本迁回上海,由广智书局发行)上继续连载未完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痛史》、《九命奇冤》、《电述奇谈》等四部长篇小说,成为《新小说》每一期的主脊梁。而且还有为周桂笙翻译的法国小说《毒蛇圈》所写的眉批和评语,以及《新笑林广记》等未计在内,一时才“甫出版,人争购观”。

  当是时,新小说已遍地开花,晚清四大小说家名著已全部陆续登场,气象蔚为大观,吴氏小说在晚清四大小说家中论品种、数量、气势一马当先,最为突出。正在这时候,一股外交飓风渐起于太平洋彼岸美国白宫的萍草之末。

  先是,1904年底,美国十年前强迫清政府签订的臭名昭着的《华工禁约》期满,中方政府包括华侨和国内舆论一致要求废除此约,另外再议平等之条约。美方拒絶。美方外交人员拒约和中方据理驳斥的驻美公使梁诚之间,形成一废一拒的谈判僵局,其实美方正准备以恐吓手段催促清政府签约。消息传来,举国愤慨。

  1905年5月,上海各帮商董在商务总会召开会议,公决要求清政府对美国限制华工条约“峻拒画押,以申国权而保商利”,并决定了扺制美货的具体步骤,即以两日为期,如到期美仍迫我续签旧约,就马上实行扺制美货。

  暴风雨快要来了!

  先是代表上海资产阶级的《时报》和“人镜学社”呼吁国人“愤起抗争,设法扺制”。上海各成立了24个扺制美货团体,扺制行业达72个。全国各地反美拒约运动亦风起云涌,世界各大洲华侨声援高涨。

  当时运动的领导人曾铸说:

  

  “不用美货以为扺制之议,风传海内无一埠不表同情,内而穷第僻壤,外而英荷属岛,亦均函电纷来,一律照办,人心团结,大异从前……义声所播,震动全球。”〔1〕

  

  就是上述这股全球华界反美拒约的大旋风,把吴氏吸引进中国民间和商会与美政府对抗和政治商战角力的漩涡中心。

   

  反美拒约风云

  美国新任中国全权公使乘远洋轮“满洲”号于1905年4月末到达中国上海。洛克希尔公使本人十分清楚美国政府派他中国的外交使命:总统对中美几个月以来顶牛式的僵局十分厌烦。此行一是绕过中国驻美大使梁成,另僻新径,让清朝尽快签约;二是对以上海商会为首的民间拒约力量实施隐蔽的分化和打击。其实这种外交伎俩,国人早有所察觉。

  5月9日,上海《时报》,不经意的刊登了一则美国对华外交人事任免的普通消息:

  

  “……美国新任驻华大使落克希尔(克柔义)来华,与清政府交涉,欲盖以恐吓手段,催我迁就订约云云。”

  

  上达消息和一针见血的评论证明:上海商会、报界和爱国市民对美政府的警惕和阴谋的估计已有最坏的打算,作好了充份的的准备。

  洛克希尔公使有没有意识到暴风雨快要来临已经不重要了,中国大地上所掀起的一场反美拒约运动,正是由于公使先生的来到,风起云涌——拉开了序幕。

  吴氏当时身在汉口,是受美国圣教会(教士阿奇波尔特任社长)的英文《楚报》(The Central  China  Post)之聘,任新设中文版编辑。这份中文《楚报》由富商刘歆出面主办,为日刊。虽然,上次“《汉口日报》风波”的对手端方、梁鼎芬还在湖北坐镇,但是考虑到此报是宗教背景,且在香港注册,吴氏才应聘来鄂地,再展身手。 

  “美国驻华公使来华交涉续约”一事, 在汉口早就传开,吴氏一方面觉得山雨欲来。另一方自身已处于两难之地

  第一,吴氏少年时生活于美国华侨众多往返之南海一隅,美政府刻薄刁难华工时有所闻。1900年,檀香山美国当局竟以检疫为名,把华侨居住区全部烧光。美方排华此举,所造成老少流离,损失达260余万美元之巨的惨剧,早已传遍广东和沿海侨乡。吴氏恰好当年回到家乡佛山,再道出香港,并收集包括华侨状况的写作资料,日后写出反映华工生活的小说《劫灰余》。

  第二,吴氏应聘美人《楚报》中文版后,国内拒约凤潮的发生使吴氏顿时陷入尴尬的境地:即要站在中国民族的立场上密切注视中美续约与废约的事态发展。一旦双方势成水火,中国掀起反美拒约浪潮,莫说自已这个美属中文《楚报》的主编的立场无法调适,就连个人的去留也势必要重新抉择……。

  1905年5月10日,全国反美拒约风云中心,座落于上海靶子路的上海商务总会,紧急召开各帮商董共同参加的拒约特别大会。福建帮领袖、上海商务总会议董曾铸登台演说,力主两个月为限期,若到期“美国不允将苛约删改而强我续约,则我华人当合全国誓不运销美货以为扺制”,全场一致赞成。

  会上还公议致外务部、商部,坚拒签约,电请南北洋大臣合力抗阻,并拟通电全国21个重要商埠之商会,要求共行扺制。是时这三通抗争电文应领衔之总理、协理却“逡巡却顾,面有难色”。若再无商董领衔,拖延搁置,导至群龙无首,等于先自乱阵脚和示弱,后果不堪设想。

  此时,曾铸挺身而出,对在场商部、商务局官员及全体议董们表示:

  

  “即有风险,亦不过得罪美人,为美枪毙耳。为天下公益死,死得其所,我领衔可也。”

  

  此大义之举,全场为之感动,掌声经久不息。

  此时此刻,上海总商会作为新兴资产阶级,首次倡导和发起一场波及全国、声势浩大的反美爱国运动,第一次以独立的政治力量正式登上近代中国的历史舞台,

  在这里更重要的是上述曾铸的一番敢为天下赴汤蹈火之豪言和上海总商会告谕全国扺制美货的三封通电,感动了正在汉口美属中文《楚报》密切注视上海商会扺制美货动态的吴趼人。他毅然向美籍出版人辞职,以疾恶裂目、独特的个性方式,投身这次爱国运动。

  吴氏有诗曰:“此行别有雄心在!”他恨不得马上插翅,飞赴到这股伟大旋风的中心——上海。

  

  天风吹我到杭州

  美国驻华全权公使洛克希尔发觉曾铸和各商董的坚决态度,超乎于他的估计和想像之外,即使威吓对方,看来目前并不会发生实时效用。

  暂时性的铁板一块——这是他对多次与中方代表会谈,包括非官方发起扺制美货的上海总商会负责人所得出的初步印象。

  他不需要先下什么结论,也不急于向国务卿汇报。他与上海领事劳治师交换意见时说过:目前只能以“六个月”作为拖延。要多收集不同利益阶层所反映的更多的情况,需要详细地分类和分析,以及耐心地等待,等待对手弱点的出现,哪怕是出现一丝的动摇。

  这是一只外交上懂得如何分别对付上、中、下层中国人弱点的老狐狸。

  扑面而来的是每天频频的会议和演说,吴趼人第一次全力以赴于这个规模巨大的群众性反美拒约运动,确实十分兴奋。

  1905年7月8日,吴氏从汉口《楚报》辞职回上海,刚看望过只有四个月的女儿铮铮,便出席上海“人镜学社”的茶会。会上作扺制美货演说,号召全体人民,均要努力对待扺制美货这一无形战线,战而胜之。 

  7月15日,吴趼人首次致信上海总商会首义者曾铸,表明本人这次“辞汉口《楚报》之席以归,亦为实行扺制起见”。并提出要顾全专办美货资本家,“凡有标识者,不在禁用之列。” 表明吴氏此时还是一个有限度扺制美货者。

  7月20日,扺制美货期限已到。上海的四马路、南京路等商业大马路,天空不时飘下鼓动传单,电线杆和商店门口到处挂满 “扺制美货”、“支持在美劳工”、“反对苛约” 的口号和标语。人镜学社成员还把美货品种、牌号、商标等识别记号,列成图表,印在传单上;有的还组织“扺制美禁华工议”征文比赛;戏院上演《苦旅行》配合扺制美货;《时报》、《申报》社论、漫画、图片配合宣传。社会上爱国和爱国货的热情激发起来,反美拒约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有声有色。

  上午,曾铸拜会美领使劳治师,正告其扺制美货即日开始,劳氏面无表情,仍重复洛克希尔制定的“六个月”后美国会纔可裁定,重弹“拖”字诀的老调。

  下午,上海召开了两个“互为表里”的重要大会。

  其一,上海总商务各帮商董经过激烈的交锋辩论,决定禁销美货之办法,以各行业自行签名允认。现场包括经销美货的洋布、火油、面粉等七大行业,共11个商董鱼贯签名。全场即时掌声雷动。

  其二,同一时间,上海商学会召开的上海各商界各民众团体的大型会议,吴趼人应邀参加。会上有上海70多个商业行帮及广帮、天津帮、宁帮、徽帮相继宣布参加扺制美货。

  7月22日上午,上海总商会召开第二次会议,各商帮和行业大亨11人签名同意“不定美货之法”。同日,吴氏为扺制美货事再次致函向海总商会总理和反美拒约领袖曾铸质询:

  

  “侧闻近日消息,只求将此次禁约改良,卑仕商学生得其优待而已,禁士则仍其归,所不计也。窃以为未可。夫自美国工党之视我国工人,不啻夺其食而食之,故但是禁例,而自我视之,则无论仕商学生工人,均我同胞也。此次合我全国之群力以扺制之,徒为此仕商学生出死力,而置工人于度外,他人其谓我何?岂此工人非我族类耶?且仕商学生出洋者居少数,工人居多数,合全国之群力,乃仅为少数人争权利,于理未免不顺,于心乃不安?故仆窃谓不然也。此次扺制之议,由公发起,各省同志,如响斯应,人心不可谓不齐,谓而乘此机会,使美政府竟废某工之约,为第一要首。当此人心齐一,风起云涌之势,必能达其目的,公其图之。”

  

  从此信扑面而来的凛然大义和坚定的立场,可以感受到和瞭解到吴趼人在运动中的巨眼卓识,坚决支持华侨工人的利益絶不放松。吴趼人长期处于“手停,笔停,口停”困窘的经济状态,生活在上海平民百姓之中。从以“保民”为首的改良维新方案,至体恤广大华工的辛悲,在改良主义者的行列,有如此宽阔的胸襟和博大眼光能有几人?

  第二天吴氏出席各报关行会议,并在会上作扺制美货演说。之前上月22日,上海关(江海关)书吏、翻译、工人相约一致扺制美货。运动扩展和深入至美货入口之关键领域。事隔不久,8月下旬,洛克希尔公使在给美国国务卿的报告中对烟台海关、邮局等要害部门的联合扺制十分重视,指出这类扩大联合扺制是由上海这类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发起的,已要求外交部和海关邮政总监注意这个问题。

  7月31日,吴氏不顾女儿出生才4个月的家室之累,决意和李毅轩由沪乘“北京轮”前赴宁波、杭州,参加当地商界、学界扺制美货会议。准备收集动态,联络热血志士,组织全国反美拒约和扺制美货联合会……

  吴趼人作为一个小说家和文人,投身运动中心,致书信、作演讲;奔走苏杭,联络热血志士,大声疾呼,每发言,同情倾注于旅美华工轭下之悲苦,对美帝极尽抨击讽刺之能事。“所至讲坛,皆大哄曰:吴君来。君每发一言必庄谐杂出,能瞭见人心理不爽毫发,听者舞蹈呼泣。”对听众产生强烈的鼓动性和感染力。其态度之真诚与坚决,行动之积极与热忱,见识之超群与卓越,反美拒约计划之全面,在当时改良行列之文人中无人可及。

  8月1日,吴氏赶到宁波,及时参加宁波商界学界扺制美货之特别大会。39岁的吴趼人想起17岁父亲死时来过,那时宁波死气沉沉,现在千人大会人气沸腾,口号喧天,国民一旦觉醒了,令人振奋,精神面貌大不一样。

  8月8日,吴氏回沪,参加沪学会在务本女塾举行的扺制美约大会,会上气氛有点不对头,极少人谈扺制美货,中心议题竟是如何销疏已定美货,以维护业美货业者。又通过马伯相提出以8月10日为期,之前订的美货可贴上印花,自由销售。很显然形势开始出现逆转。戈忠代表公忠演说会带头反对,吴氏也站出来表示不同意,但孤掌难鸣,已无济于事。从我们可知,从8月8日,不少人开始动摇,一部分美货商边口头扺制边卖美货,形势开始反勃,正是在此逆境中吴氏愈战愈勇,从扺制有限派转为扺制美货彻底派。

  大约在这一时期,吴氏对运动全面出现反复,表示担心,向商会领袖,拒约运动负责人曾铸致以第三封信。信中首先指出:现阶段运动“扺制之举,在于坚持不变”,关键在于“唯恐无恒心耳”。然后,根据自己不久前到宁波和杭州各地拒约团体联络,得出虽有函电联络内地,“究不如专人前往运动之为愈”的经验,对运动前途和方法关怀备至。

  美公使三次照会清政府,施加压力,对曾铸指名攻击,要求“将其革惩”。软弱无能的清政府竟又两次电令两江总督周馥严厉处置。周馥慑于运动声势与曾氏声望,不敢下手。

  8月11日,美国公便洛克希尔几个月来所盼望的事情终于发生了。无比悲愤的曾铸终于发表《留别天下同胞书》,宣布退出反美拒约运动。并说自己是“死于美人,死于业美货者”。自5月20日他宣布领衔以来,实际处于上海商界扺制美货领袖地位的曾铸,身受美方点名攻击和清政府密令缉惩,以及种种私利者阴谋构陷的恐怖气氛中…… 终于深感到无力将运动进行下去,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悲怆心情。

  美国领使洛克希尔的小眼睛看到上海总商会由分化到开始逆转的势头,看到了多少胜利的曙光。他觉得是时候出手反击了。

  第二天,8月12日,他对大清国正式发表“宣言”,反指“华人扺制美货是违反了一千八百八十五年和约第十五条款”,要清政府负完全责任。

  24日,他拜会庆亲王奕劻。过了两天,清外务部照会他,给他一个软钉子,指出:现时扺制美货风潮与政府无关。全权公使洛克氏暗下骂了一句:老滑头。

  

  尾声的高度

  1905牟8月最后的一天,路人又可以在上海见到:美利坚花旗布的广告又在大街上飘飘扬扬,美国火油又在社会上大行其道。在此逆势下,吴趼人出席在上海徐园外十二楼召开的扺制美货特别大会。运动显然转入低潮,商界中只有以戈忠为首的公忠演说会、文明拒约社、人镜学社等三五个组织大声呐喊,代表上海中小商人坚持扺制。吴趼人与戈忠等坚定者,呼吁广大同胞“勿为伪言所迷惑,抱定一个忠旨:不用美货,坚持到底”。

  9月,除广州稍为有模有样,气势不减外,沿海絶大部分中心城市的扺制美货拒约运动冷冷落落。以往气壮山河的示威场面,一去不复返了。剩下貌似公正者所云的:“美货用否,各人有权”,便风消云散。

  但吴氏并不为逆境所动,还坚持参加了多次的拒约活动和演说。根据不完全的文献,吴氏广陵散式的最后演讲是在1905年10月5日,公忠演说会联合各地拒约硕果仅存的组织,在徐园召开预防美约恶果的会议。吴氏与戈忠、王清甫、尹鹤林均发表了申明“除去苛约是扺制美货根本目的”的演说,告诫美国国会,号召同胞不惧压力,“誓永远不用美货”。 

  吴氏曾在给曾铸的信上深刻地指出:拒约运动危机之消除,在于能不能坚持到底。其结果不幸言中。最后,运动在清廷和美国高压之下,虎头蛇尾,结局终以分化而涣散、渐退而式微。

  9月28日,美国驻华全权公使洛克希尔在报告给国务卿的一份公文中说:“只要他们(指曾铸为首的上海商会)再坚持一段时间,他们就会得到条约上的一切。”(见《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选编》阎广耀、方生选译,人民出版社、1990年9月第一版,491页《驻华公使柔克义给国务卿的报告》1905年8月26日北京。)这是为吴趼人而多次缄言拒约运动必须要有“恒心”,战略正确之佐证。

  1907年,吴趼人因拒约前事的豪情未了,爱恨交加之情如地火潜行,愤然写出歌颂浙江人民争路权的时事新剧《邬烈士殉路》。借剧中人物之口痛切地指出:如今路权之失,当是前年反美拒约失败之果:

  

  “叹前年,扺美约,虎头蛇尾;志不坚,心不齐,讪笑贻人!”

  

  他不止于谴责美帝与出售路权之奸佞,而且以人民的血泪史,控诉“盲政府”,把火山之怒喷引向清廷:

  

  “倚北斗,望京华,切齿痛恨。戴人冠,披人衣,禽兽居心。犹肆口,说大义,天良丧尽。”〔2〕

  

  这些唱词饱含是吴趼人总结民众二十多年来希望破灭的痛苦经验,包括英法联军、八国联军先后侵占北京和《辛丑和约》悲惨的教训。经过深思熟虑,吴趼人看到了清廷无可救药,哀大至心死;代表了被清廷迫害得痛不欲生的人民血泪的控诉;曲文中那种呼天抢地、撕裂心肺的愤恨,达到了与那个“盲政府”不共戴天、“誓与汝偕亡”的程度;这也是吴氏的爱国主义冲破改良主义对君主的幻想桎梏,达到了一生之中最为光辉的高度。〔3〕

  

  注释:

  〔1〕本章所引用资料来自:《山钟集》,以及:㈠《近代上海大事记》,1905年各条,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㈡ 和作辑:《一九○五年反美爱国运动》,见《近代史资料》,1956年第一期1—90页。㈢ 阿英编:《反美华工禁约文学集》;中华书局,1960年2月第一版。㈣ 潘君祥主编:《中国近代国货运动》;孙晓村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1996年2月第一版。㈤ 徐鼎新、钱小明:《上海总商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㈥ 阎广耀、方生选译:《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选编(1842—1918)》,人民出版社,1990年9月版。

  〔2〕《曾铸致伍廷芳书》,朱嘉士:《美国迫害华工史料》,147页。

  〔3〕吴趼人:《邬烈士殉路》,《吴趼人全集》,第八集174页,北方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