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中国珠江文化史》填补我省江河文化史空白——以水为源流,以长江黄河为参照,研究广东文脉的传承与创新

  汪洋书记7月8日致信黄伟宗教授给予高度评价
  
  记者/郑照魁

  《南方日报》2010年7月13日

  近日,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在广州举行。而伴随庆祝大会的举行,珠江文化研究会举行了“中国珠江文化史”、“珠江文化工程”、“珠江文化品牌”、“珠江文化星座”等系列专题座谈会。不仅回顾了珠江文化研究和探索的历程,同时也吸取了国内诸多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使珠江文化的品牌更加发展壮大。广东学者关于珠江文化的探索和研究,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对该项工作非常重视。7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在收到300万字的《中国珠江文化史》后,亲自给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中山大学教授黄伟宗写信,高度评价专家们对我省文化建设事业所作的积极贡献。

  在20世纪与21世纪相交的历史时刻,广东以中山大学教授黄伟宗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在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的支持下,成立了广东珠江文化研究会。10年来,这批学者不畏山高路远,探访秦汉古道,追溯珠江源流,在穷村僻寨与海岛古港,都留下这批学者艰辛的足迹。近日,集结了该研究会十年研究成果的巨著《珠江文化史》开始出版发行,有专家认为,该项学术成果填补了我国江河文化的空白,意义十分重大。这部专著的出版,也是对广东建立文化强省的一个很有意义的献礼。

  研究与弘扬珠江文化,是广东建设文化强省其中一项重大课题。黄伟宗教授等一批研究珠江文化的学者认为,珠江是中国的第三大河,其水流地域文化覆盖整个华南和南海诸多港湾与海岛,在中华民族历史和现代文化上有重大贡献和重要地位。珠江文化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首先是多元性和兼容性,这似乎与珠江是多条江河自西、北、东之流而交汇的水态有关,还有海洋性、开放性、前瞻性等等。将江与海联系起来考察,把珠江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贯通起来,使得珠江文化的研究有了更广阔的时空观。

  领导肯定:研究珠江文化,对现实发展有重大意义

  在珠江文化系列座谈会深入展开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亲自致信给珠江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山大学教授黄伟宗,高度肯定了珠江文化的研究对于广东文化建设事业所做的贡献。汪洋指出:“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强文化建设、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才能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当前,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是广东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排头兵的题中之义,是广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客观需要,也是满足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提升广东文化形象的重要举措。这项事业需要全省人民特别是文化、教育领域广大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希望你对我省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提出更多的意见建议。”

  而在庆祝珠江文化研究会成立十周年大会上,省委常委、统战部长周镇宏在讲话中也对珠江文化研究会的工作提出了充分的肯定。他表示:“珠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对珠江文化的挖掘和研究意义非常重大。珠江不仅仅属于广州,也不仅仅属于广东,她属于全中国。前不久国务院颁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就是国家战略。而且这些年珠三角作为一个符号已经被世界公认。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个地方的发展,面对的都是整个世界。珠三角这些年的发展,面对的就是全球化的世界。作为珠三角的一个符号,作为珠三角和珠江文化的研究和挖掘,包括它对历史的梳理,研究一下珠三角现实与历史规律及现实的必然性,改革开放的大背景,它的文化特征,它的文化个性,不但有学术意义,而且对我们的发展具有现实的意义。”周镇宏指出,珠江文化研究会的专家的研究工作,在广东的建设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500万字的《珠江文化丛书》和300万字的《珠江文化史》,填补了广东江河文化史的空白,详尽而且生动地记録了珠江几千年来丰富而独具特色的文化,揭示了广东改革开放、领潮争先的历史基因、悠久性和必然性。

  专家争鸣:不要看国内,要突出珠江文化与海外文化的交流

  在近日举行的一系列座谈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们不但充分肯定了珠江文化的学术价值,同时也对珠江文化的研究对于现实中的广东发展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建议。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陈梧桐就认为,由于珠江文化具有黄河文化、长江文化所没有的诸多特性,因此也就决定了其建筑、民间艺术、戏曲等方面都会具有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所不同的本土特色,而这些特色也必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而在历史发展洪流中,不同的文化必然会有交流和碰撞,会有不断的发展和创新,而珠江文化的多元性和开放性,则使得这一文化必将在未来的发展中呈现出更具特色的形态。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李孝聪则认为,如今我们只拿珠江文化与长江文化、黄河文化相比,就是说我们只注重国内对珠江文化的看法,却忽略了国外对珠江文化的态度,事实上,珠江文化作为一种海洋性文化,其具有的发散性海洋文化特征,对国外也会有非常重要的发散作用,因此,珠江文化未来研究的方向,应该更突出珠江文化与海外文化之间的交流。

  对于李孝聪教授的看法,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王莹也表示赞同,她认为,从中国的经济中心不断南移就可以看出,珠江文化正在逐渐成为中国不可替代的文化中心。而在这个背景下,珠江文化所辐射的范围也就更加凸显出其地位,幷且,由于其辐射范围广、涉及学科多,因此在覆盖面积上也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比如,从地域上珠江文化就涵盖了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广大地区,从学科上也包括了人类学、文化学、历史学、考古学、地理学、经济学、语言学、美学、文学等诸多种类,这种不仅在地域上向外辐射,在广义文化学中更包容一切的特色,正是珠江文化能够发展壮大的主要动因。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