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珠江文化历史不下于黄河文化?

  记者/郑照魁

  《南方日报》2010年6月25日

  7月,广东将召开省委十届七次全会,专题研究建设文化强省工作。值此时机,如何打造广东文化形象,成为极受关注的问题。

  6月28日,广东珠江文化研究会将迎来其成立十周年的纪念日。这个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中山大学教授黄伟宗领军的学术团队,在十年之中对于珠江文化的研究成果颇丰。就在近日,集结了该研究会十多年研究成果的巨著《中国珠江文化史》开始出版发行。黄伟宗说,建设文化强省,必须从根本上寻找文化对于广东的意义。在他看来,一直存在而没有被充分重视的“珠江文化”,正是这样一个根本性的东西。只有充分认识到“珠江文化”的内涵,尤其是开拓性、包容性强烈的海洋文化本质,才是广东建设文化强省最重要的出发点。

  所以,黄伟宗和他的珠江文化研究会,从2007年开始着手准备这部《中国珠江文化史》。三百万字的煌煌巨著,从根源上解释了广东历史文化中的移民文化问题,也为现实中的文化融合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黄伟宗详细解答了这部著作关系整个广东文化发展的四大问题。

  1问 为何要提“珠江文化”?

  记者:《中国珠江文化史》具体包括什么内容?

  黄伟宗:《中国珠江文化史》是研究珠江文化的多学科学者共同搞起来的,书中所总结的文化,包括珠江水系里的各个源流,如东江、西江、北江、南江还有珠江三角洲。我们很早就提出来,珠江水系是一个文化带。

  记者:广东文化自古已有“岭南文化”的共识,为何提出“珠江文化”的概念?

  黄伟宗:“珠江文化”填补了我国江河文化的空白。中国的江河文化,现在有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珠江文化是第三个。之所以要提“珠江文化”,是因为现代世界已经是水文化的时代。每个国家称它的文化,都以母亲河作为代称。比如印度是恒河文化,埃及是尼罗河文化,至于中国,外国人也称我们是黄河文化。过去,我们主要是承认历史文化传统的地域概念,比如说山东是齐鲁文化,湖北称的是楚文化,我们广东是岭南文化,这不是水文化的概念。“珠江文化”概念的出现,就意味着珠江文化跟世界的水文化、跟中国的水文化系统对接了。

  2问 摇“珠江文化”根在哪里?

  记者:《中国珠江文化史》为广东文化寻根,这个根在哪里?

  黄伟宗:《珠江文化史》有两个突破,首先,从“纵横”两个方面,总结出了珠江文化系统的形态。“纵”的形态是指从珠江原始文化开始,一直到现在新时期,珠江文化的历史不下于黄河文化,也起码是五千年以上。也就是说,《中国珠江文化史》为广东、为珠江文化找到了其最初的根。

  珠江文化的根源是什么?就是海上民族。现在世界上有人类起源的两种学说,第一种是“非洲起源说”,另一种是“海岛起源说”,现在多数学者赞成“海岛说”。广东本土文化的根,也与海岛生人有关。海上民族登岸以后,就成了百越族。按照《史记》的说法,从会稽到交趾,七八千里,都算是百越族。“百”就是很多的意思,为什么叫“越”呢?就是“跨越”走过来的意思。这种从海上登陆的民族,就统称为“越族”,这是我们珠江文化研究的发现。

  百越族登岸以后,浙江那边叫做东越;到福建那里叫做闽越;广东这边叫做南越,广西那边叫做骆越,贵州那里叫夜郎,云南叫做滇越。这些登陆的百越族是从海边顺着珠江流域逆行而上。珠江三角洲一带所发现的文物中,有最原始的石矛、岩画,珠江文化的根就在这里。

  第二个突破,就是在找到珠江文化的根之后,从中梳理、总结出了与现在一脉相承的东西。比如,现在的广东人其实基本上都是移民。而广东文化的根源,哪怕追溯到百越时代,也依然是一种移民文化。百越族自己就是海上来的嘛。

  记者:由这个根演变出了广东文化怎样的特性?

  黄伟宗:由这两大突破,我们完全可以形成对整个广东文化气质的定位。大量移民在广东居住以后,因为政治动乱和各方原因,自然有一种开拓进取的精神。另一方面,移民族群拥有和谐、包容的精神。

  事实上,这种移民特质决定了珠江文化尤其是广东文化的特性,就在于多元性、包容性、开放性。《珠江文化史》概论里详细地论述了广东的文化特性:第一是海洋性、共时性和领潮性;第二就是多元性、开放性;第三是重商性、务实性和时效性,就是海洋性所决定的商业文化。第四就是敏感性、变通性;第五是平民性、平等性。去年国庆天安门广场花车游行时,广东所用的“领潮争先”这四个字,就将这些特性都概括出来了。

  另外,珠江文化也有个不好的地方,就是浅尝辄止。

  3问 “珠江文化”符号是什么?

  记者:每一种文化体系,都会有其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从《中国珠江文化史》的总结来看,最能代表珠江流域文化的符号是什么?

  黄伟宗:最能代表珠江文化的人物是六祖惠能。早些年英国评定世界十大思想家,中国占了三个,就是老子、孔子跟惠能。而这三个人当中,孔子可以说是黄河流域的文化符号代表,老子是长江流域的文化符号。至于珠江文化,它的代表符号应该就是六祖惠能。

  惠能不仅仅是宗教领袖,而且是思想领袖。他的思想超出了佛教的范围。梁启超跟康有为都先后说过“唐宋都是六祖派”,这句话很多人没有注意。唐宋的哲学和文学里都接受了六祖心学的思想,才产生陆九渊的那种心学,王维诗和绘画中体现出来的禅味,也都是从这里来的。

  4问 《珠江文化史》有何现实意义?

  记者:从现实的角度看,《中国珠江文化史》的出版,对现在的广东文化发展,又有哪些意义?

  黄伟宗:首先,是书中对广东文化有许多新的发现。写书的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很多案头研究工作、现场考察工作,有很多新的发现。前面讲百越族是怎么分布的,就是新发现。还有考察西汉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徐闻的发现,在封开的广东广西分界线的发现,南雄珠玑巷和江门后珠玑巷的发现……

  再比如东莞厚街,我们发现了现代的商居文化。一个小小的镇里,好多国际会展,好多家高档酒店,它反映的是珠江三角洲怎么商业化、城市化了,这不就是现代商居文化?这样的新发现还有很多,如广丝文化、监狱文化、海岛生态文化……

  此外,成书的过程和方法,对今天的文化建设也是一种借鉴。在文化的考察挖掘发现中,我们既找案头的历史资料,更重于现场的考察研究,以文化理念的高度对材料升华,概其文化形态,作出文化定位。例如,历来学术界不理解人们为什么去拜德庆的龙母,认为只是迷信,我们去考察后认为,这其实是百越族留下来的一种文化信仰。龙母的故事是秦始皇时代开始的,说龙母在水里捡出一个蛋,拿回家精心抚养,结果蛋生出五条小龙,龙母放回河去,龙子就一直感恩,这个龙报人恩的故事,体现出一种感恩思想。这些思想信仰,我认为是一种水文化现象,将其概括为“西江神源”文化。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