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雷于蓝对话黄伟宗:学习别处的先贤重要,挖掘广东先贤更重要——文化资源需要整合提升

  记者/李培   实习生/吴敏

  《南方日报》2010年7月15日

  点睛之笔

  黄伟宗:孔子是“黄河文化”的代表,老子是“长江文化”的代表,惠能是“珠江文化”的代表。开放包容、争潮领先,这是“珠江文化”最本质的东西,也是海洋文化的本质特征。

  雷于蓝:从古至今,广东人不但有走向世界的想法,而且有走向世界的勇气和智慧。我们不但有令人自豪的对外开放的古代历史,还有30年来对外开放的辉煌成就。

  文化定位强调“珠江文化”并不是排斥“岭南文化”

  雷于蓝:广东的文化,以前大家以“岭南文化”称呼,现在您把它定义为“珠江文化”。“岭南文化”以山为坐标,“珠江文化”以水为坐标,这是出于什么考虑呢?

  黄伟宗:以前研究广东的历史文化,都讲“岭南文化”,我把它命名为“珠江文化”,就是要重新认识广东的文化特质。世界各国的文明都是水文化,只有“岭南文化”是山文化。再看看国内,多年前,北方已经有学者专门研究“黄河文化”、“长江文化”,幷且出版了很有分量的专著,而关于“珠江文化”的研究还是空白,我们很着急。“珠江文化”是从概念上跟世界对接,体现出海洋文明的风范。讲“珠江文化”,就是要发挥珠江的辐射作用,将珠江流域和泛珠江三角洲整合在一起,从而和“黄河文化”、“长江文化”并列,不居一山之隅,这样的研究更有意义。

  雷于蓝:文化有地域特性。用不同的眼光和标准认识、界定文化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否是不一样的?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换一个坐标衡量问题,也许会有新的发现。

  黄伟宗:孔子是“黄河文化”的代表,老子是“长江文化”的代表,惠能是“珠江文化”的代表。开放包容、争潮领先,这是“珠江文化”最本质的东西,也是海洋文化的本质特征。广东的文化现象都与海有关,与水有关,有开放包容、敢为天下先的传统,这是广东发展的最重要的精神动力,也是广东建设文化强省要强调的重点。正因为如此,我把广东的文化定义为“珠江文化”,强调海、强调水的作用。当然,强调“珠江文化”,并不是排斥“岭南文化”。

  广东与世界广东人有走向世界的勇气和智慧

  雷于蓝:珠江连着南海,面向海洋的文化,就是面向世界的文化。历史上,广东与世界的联系从未中断,而且曾经有80余年的时间是“一口通商”。研究广东的历史文化,过去的经验,能够给我们今后的发展提供哪些有益的借鉴?

  黄伟宗:西方说中国没有海洋文明,我在美国参观过一个展览,讲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其中在一个很小的部分讲到郑和下西洋,说郑和七下西洋,海航技术很厉害,但因为中国人没有海洋意识,所以没有发展出海洋文明,看了心里不是滋味。古代中国人海洋意识确实不强,但广东有不容忽视的海洋文明,例证就是自汉朝以来从未间断的对外贸易。我认为,到目前为止,中国海洋文化的理论体系还没有建立,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可以为广东面向世界的开放和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广东不仅是外来文化的中转站,也是中外文化的汇聚地,还是海洋文化和陆地文化的连接点。

  雷于蓝:徐闻古港、黄埔古港、“南海I号”、光塔寺、华侨来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物质的东西都凝固成文化了,这些都是广东与世界紧密联系的物证和实例。从中我们看到,从古至今,广东人不但有走向世界的想法,而且有走向世界的勇气和智慧。我们不但有令人自豪的对外开放的古代历史,还有30年来对外开放的辉煌成就,放眼未来,我们对广东的发展充满信心。

  明辨得失,提供借鉴,总结过去,指导未来,这是历史文化研究的使命所在。

  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文化学术可以转化为经济后劲

  雷于蓝:广东的历史文化资源极其丰富,我们虽然没有长城、故宫,没有秦始皇陵、兵马俑,但是我们有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华侨文化、商贸文化、禅宗文化、海洋文化、中国近现代革命文化,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社会主义新思想新观念新文化,如此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我们应怎样研究、继承和弘扬?

  黄伟宗:您说得对。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龢利用。文化资源分为四个层面:物质资源、精神资源、制度资源、人才资源。第一,物质文化资源不仅是文物遗存,也包括商品文化理念,广东商人讲诚信、能融会贯通、能沟通中西,这些都是非常可贵的;第二,精神文化资源,也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内容更多了,如粤剧、潮剧、汉剧、客家山歌剧等等,各种传统工艺技术、民俗表演、民俗活动等等,他们从另一个方面、用另一种形式记録了广东人的精神轨迹。当然还有广东人最重要的精神文化特质———领潮争先,这是宝贵的精神遗产,应当传承和保护;第三,制度文化资源,千百年积累下来的伦理道德,如“礼义廉耻、忠孝节义”等,这些东西不是法律,但能够在道德的层面对人的思想和行为起作用;第四,人才资源,古的、今的都要发挥作用,这是富矿。学习别处的先贤重要,挖掘广东的先贤更重要;引进人才重要,用好现有的人才更重要。

  雷于蓝:广东考古界、史学界多年来有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是否更需要在文化学术上予以提升,幷且要转换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2007年,开平碉楼“申遗”成功,当地政府在履行好保护责任的同时,积极发展文化产业,由此带来了明显经济效益;“南海I号”打捞成功,带动了阳江的文化、旅游、休闲娱乐、餐饮住宿等产业的健康发展。有学术力量的支持,广东可以打造更多闪光的文化名片,让文化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后劲和动力。

  黄伟宗:文化研究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关系密切。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动力之一,就是文化上的整合与提升。比如,我们根据史料、实物和古迹提出,江门良溪村是继南雄珠玑巷之后,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海外文化交接的一个重要中转站,即“后珠玑巷文化”,自从这一提法被广泛传布后,现在每年有差不多10万人前往江门祭拜罗贵墓,直接催生了当地的文化产业发展;德庆龙母庙香火很盛,实际上是一种“报恩文化”。政府只要对这些文化现象准确定位,对群众心理加以正确引导,历史文化的研究成果就成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推动力。

  还有一个现象值得重视,广东的宗祠很普遍,宗祠文化很发达,因为大家都是从很远的地方迁徙来的,离家久了就会想家,无法回到老家,就建个宗祠纪念祖先、怀念家乡,宗祠文化的作用发挥好了,对加强团结、促进和谐有好处。这也是对历史文化的有效保护、开发龢利用。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