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珠江文化”是学术概念或文学想象?——黄伟宗教授访谈

  记者/张演钦

  《羊城晚报》2010年7月3日

  6月28日,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举办庆典,隆重庆祝创会10周年,推出300万字的《中国珠江文化史》,评选出首批25个“珠江文化星座”。本报记者采访了该会会长、广东省政府参事、中山大学教授黄伟宗。

  三句古诗与三种文化

  羊城晚报:请问该如何理解“珠江文化”的核心内涵?

  黄伟宗:现代文化理论对海洋文化、江河文化十分重视,因为水是决定人的生命、生活、生存、生产的最重要因素,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工业文明是从海洋文明开始的,掌握了海洋就掌握了主动权。有人说,中国有海洋,但没有海洋文明。实际上,各个地方都可以归纳为海洋文明或江河文化,如美国是密西西比河文化,埃及是尼罗河文化,我们也有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不过,“珠江文化”似乎还没有得到公认。广东的母亲河是珠江,我们的文化和世界对接的,还是海洋文化,也就是珠江文化,我们用珠江文化来和海洋文明、江河文化对接。岭南文化不是水文化的概念,不能和世界对接,这只是一种传统的地域文化的概念。珠江文化的特点,地域上看,几条江河汇成珠江,多龙汇珠,珠光四射,形成开放性强、同时包容性也非常明显的珠江文化。珠江有八个出海口,而黄河、长江只有一个出海口,所以珠江文化的海洋性特别强。广东从地理上来看,和世界是息息相关的。

  羊城晚报:和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相比,珠江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黄伟宗:可以分别用三句诗来形容长江文化、黄河文化和珠江文化的不同。黄河文化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长江文化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而珠江文化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珠江文化有海洋文化的特质和历史,有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共时性。可以说,珠江文化有几个先:敢为天下先、得世界风气先、领时代潮流先,从历史到现实都是领潮争先。

  理论先行与文学想象

  羊城晚报:有人说,历史上广东真正领风骚的时间并不多,只是近现代忽然异军突起而已。

  黄伟宗:我们的考古发现证明,广东的土著是来自海洋的,身上带有明显的海洋文化的特性。古代广东,文化多有开创之举,如禅宗始祖达摩正是在广东登的岸,明代利玛窦也是从广东进入中国的;近现代就更不用说了。改革开放30年,广东更是处处领先。现在,大家都知道,广东是中国的“排头兵”。

  羊城晚报:珠江文化的理论框架非常宏大,会不会也面临一个问题:理论先行?也就是说,先提出一个概念,然后再去找东西证明它?目前证明瞭多少?

  黄伟宗:我们十多年来跋山涉水,走遍全省大部分县巿,全是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概念出发的。一系列考察结果证明,广东不是有些人所说的“文化沙漠”、“南蛮之地”,珠江文化同黄河、长江文化一样,都是历史悠久、同步发展,并自有历史的。比如青铜器文化,以前认为它是中原文化才有,其实不是,南方也有,它不是中原传来的,不是后发的,而是本土的,有它独立系统的。又如,我们说舜帝是珠江文化的始祖,也得到了考古学上的证明。湖南永州就有舜帝陵,广西也有舜帝坟。韶乐是舜帝提倡的音乐,我们在韶关也发现了相关遗迹。

  羊城晚报:之前您的一些说法在学界引起争议,如把南海I号定名为“海上敦煌”。有人说,这是文学家的想象,很瑰丽,但不符合学术规范,因为它是比喻……

  黄伟宗:我们提出海上敦煌的概念,基于南海I号的几个“最”,如发现时间最长的沉船、船体最大、文物最多……可以说,南海I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标志。敦煌是陆上丝绸之路的标志,用来对比,一下子就可以突出南海I号的地位。从形容词来说,“敦”是集聚的意思,“煌”是灿烂的意思,故也符合南海I号的定位。我们知道,任何比喻、形容都是蹩脚的,两者肯定不能完全相等的,但这是最准确的定位。阳江官方和群众已经接纳了这个称号。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