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中大教授黄伟宗多年来率队追溯珠江源流,撰写巨著《中国珠江文化史》——广东非文化沙漠,更像文化海洋

  记者/李晓瑛  实习生/杨雪丽

  《南方都市报》2010年6月28日

  广东珠江文化研究会,这支由省政府参事、中山大学教授黄伟宗领军的学术团队,多年来探访秦汉古道,追溯珠江源流。今天,研究会将迎来其成立十周年的庆典,一部凝结多年心血而成的300万字巨著《中国珠江文化史》也正式出版发行。

  日前,《中国珠江文化史》的双主编黄伟宗和司徒尚纪,在接受南都记者的采访时表示,“这本著作将告诉你,广东的文化源远流长,广东更絶对不是文化沙漠”。

  记者:珠江文化与岭南文化的研究角度有何不同?

  司徒尚纪:“岭南文化”这个概念的流行时间比较长,大约在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岭南文化的概念就已经出现。其以岭南这一稳定的地域作为载体,表达地方的文化特质和风格。地域是面状的,而江河则是线状的,我们所说的“珠江文化”则是以水为载体。

  记者:每一种文化都有自身的优缺点,经过你们多年的研究,珠江文化的优缺点有哪些?

  司徒尚纪:优点方面提得很多,比如多元、包容、开放、务实。但是,我们也一定要认识到珠江文化的不足之处。广东人经常自嘲“只识生仔,唔识帮仔起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文化的劣势。

  记者:国外流行一种说法:看500年前的中国,去西安;看300年前的中国,去北京;看100年前的中国,去上海;看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去广东。你认同吗?

  黄伟宗:这实在是一种误解。珠江文化与黄河、长江文化具有同等地位。举个例子,20世纪60年代,粤北曲江马坝发现了原始人头盖骨化石,距今10万年,被称为岭南人的祖先。70年代末,粤西封开发现两颗原始人牙齿化石,确认为距今12.8万年,这意味着珠江文化的发祥史提前了2.8万年。封开人文明甚至早于北京人。这足可以证明,珠江文化源远流长,与长江、黄河文化可以相提并论。

  记者:对广东,外界还有类似“文化沙漠”、“南蛮”等说法。你如何看待?

  黄伟宗:广东絶对不是“沙漠”,反而是“海洋”。珠江因其水态,而拥有独特的“海味”。珠江的总体形象,既是交汇型的,又是放射型的。特别是其有众多出海口,所以从古至今是陆路、沿海与海外的交流枢纽。此外,“南蛮”也不见得蛮,这里的文化有其多元性和交融性。从历史上说,是由土著的百越文化与来自五岭以北的华夏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以及来自海外的文化的先后结合与交融而成。从珠江水流地域而言,珠江文化兼容着广府文化、客家文化、福佬文化以及新起的深圳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移民文化。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