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专访珠江文化研究会理事长洪三泰 只有深爱珠江,才能懂得她的特质

  记者/徐绍娜

  《新快报》2010年6月27日

  珠江文化研究会成立十周年了,一系列的学术成果也终于得以向世人展示。而在成功和喜悦的背后,专家学者们又经历了怎样的历程?日前,珠江文化研究会理事长洪三泰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在谈到十年奋斗历程和成就时,洪三泰用了一句话来概括:“只有深爱珠江,才能有勇气和毅力去学习、理解她,才能懂得她的文化特质。”

  记者:珠江文化的研究工作千头万绪,你们从何入手?

  洪三泰:我会的专家学者一开始就深感到广东有些重要、独特的文化被遗忘和曲解了。如徐闻、合浦,《汉书》地理志上明明记载着汉武帝最早从徐闻、合浦开船,开辟了一条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但这些史实却未被重视,一般都认为是宋代才有海上丝绸之路。之后,我会和省参事室、文史馆一起,三下徐闻,进行挖掘、考证,并在湛江召开“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南方港”的全国专家研讨会,终于发现并论证、确认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始发港在徐闻、合浦,让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提前了1300年。在此前,会长黄伟宗教授曾与专家研究珠玑巷文化,取得重大突破,进而挖掘出江门市蓬江区良溪村为“后珠玑巷”。由此,开始了海、陆丝绸之路交接的深入研究,并随之进行珠江流域的地域文化研究。

  记者:在对珠江文化的深入研究中,你们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怎样进行梳理?

  洪三泰:我们从时代顺序和各个时期文化的突出特征入手梳理。珠江文化的创始期是先秦时代的“雏形文化”,形成第一高潮期是汉代的“广信文化”,接着是第一缓冲期,即南北朝的“南域文化”;第二高潮期是唐代的“盛世文化”,接着表现为第二缓冲期,即唐五代的“南汉文化”;第三高潮期是宋代的“炽热文化”,接着出现第三缓冲期,即元代的“抗争文化”和“南通文化”;第四高潮期是明代的“耀明文化”,接着见到第四缓冲期,即清代白子“粤学文化”;第五高潮期是近代的“裂变文化”,接着显示出第五缓冲期,出现当代的“运动文化”;第六高潮是当代新时期的“开放文化”。

  记者:研究中有哪些重大发现?

  洪三泰:10年来,珠江文化研究会全力研究了海洋文化、古道文化、移民文化、华侨华人文化与侨乡文化、书院文化、器艺文化、宗教文化与民间崇拜文化、民俗文化、异物文化等。在挖掘和研究中,特别重视自然与人文环境合铸的文化特性。在《中国珠江文化史》中,我们确定珠江文化较鲜明的特性有五个方面:一是海洋性、共时性、领潮性;二是多元性、包容性、开放性;三是重商性、务实性、时效性;四是敏感性、变通性、机缘性;五是平民性、平等性、自在性。领潮争先。

  记者:过程中经历过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情?

  洪三泰:研究中的困难不少。首先,珠江文化历史悠久,涉及地域广阔、内容繁杂。我们是以跨学科专家组合调查的办法,才掌握了比较全面的资料。后来的实地考察调研也是问题重重,除了要与地域专家合作,还要取得各级政府的支持。最终,把专家学者们集合起来,才出了著述。

  记者:作为理事长,一路走来有些什么感受?

  洪三泰:最深刻的感受应该是“爱”,珠江是我们古老而又年轻的母亲河,只有深爱她才能有勇气和毅力去学习她,理解她,懂得她的文化特质。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