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司徒尚纪:读书是一辈子的事

  记者/陈川

  《信息时报》2010年6月27日

  在史地学家司徒尚纪的书橱里,随手拿出一本就是他的著作或主编的书,且不乏大部头。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他出了三十多本学术著作,几乎是以平均一年一本以上的惊人速度,主题涉猎广泛,从广东历史地图集、岭南历史人文地理,到珠江文化、南海海洋文化……即便如此,这位年过六旬的学者仍然说,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一直要到最后一天。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对于多年来主持过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司徒教授来说,每一个课题都曾经是一种挑战。他最初的专业为经济地理,涉及城市规划等,而后转到历史地理,因历史研究的需要,又和古文献、地方志等发生了勾连,再往深里,则要求对考古、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等都要有所瞭解。因为史地是这样一门交叉性、边缘性很强的学科,司徒尚纪要不停地“补课”学习,才能满足专业研究的要求,其中很多知识甚至要从头开始学习。

  “比如我主编的《广东历史地图集》,要用地图的语言把广东四千年的文明史表现出来,要复原已经消失的地理景观,这就需要有自然、社会、历史、技术等多种科学的综合。比如说有几张地图表现的是历史上广东珍稀动物的分布图,像孔雀、大象、鳄鱼等。一直到1905年以前,广东的内河里都能看到鳄鱼,不要以为像现在这样只有在野生动物园才能看到。从顺德出土的鳄鱼骨化石中就能找到证据,说明当时珠三角的很多地方都有鳄鱼,后来因为人类活动范围日益扩大,人口密度增加等,鳄鱼才在这里灭絶了。不要小看这小小一张地图,其中包含了像考古、文化人类学等多种学科的成果。”司徒教授以一张小小的地图为例,说明瞭史地是这样一种跨界的学术。

  就这样,在跨界式的学术研究中,司徒尚纪得以不停地进入崭新的知识领域,并从中获得很多满足和乐趣,他既要像一般学者那样经常泡图书馆,查阅古文献资料,又要亲身到野外、古村落、古城镇中实地考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他实实在在的写照。

  学问进行时,以弘扬珠江文化为己任

  司徒尚纪介绍,多年的研究表明,珠江文化的本质就是海洋文化,它具有鲜明的个性,如多元、开放、重商、创新、领潮、务实等。尤其是近代鸦片战争后,珠江文化成为时代先进的文化,西风东渐,很多近代的科学、艺术理念,都是广东人首先吸收的,也产生瞭如康有为、梁启超、郑观应、孙中山等历史风云人物,他们提出不少先进的时代理念。近代的广州能成为革命策源地,改革开放后能成为领风气之先的前沿地,也是珠江文化作为时代先进文化支撑起来的。

  今天,继续弘扬珠江文化不仅有历史和学术意义,更有现实意义,司徒尚纪认为,广东如今面临文化大省建设、经济转型等问题,都需要有珠江文化的支撑,才能应对各种现实挑战。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