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珠江文化源远流长 继往开来前程广阔——中国珠江文化研究会已成立十周年硕果累累

  记者/刘康杰  张奥列

  《澳洲新报》2010年8月4日

  中国珠江文化研究会于6月28日举行成立十周年大会,并在上月举行了系列活动,出版了由十余位学者、作家执笔,历时3年才完成的300万字《中国珠江文化史》。这十年来,珠江文化研究会取得了许多国内外瞩目的研究成果。近日,中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写信给珠江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山大学教授黄伟宗,认为专家们的工作对中国地域文化研究和珠江流域的社会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珠江文化源于历史和实践

  据黄伟宗教授介绍,“珠江文化”的概念与许多文化理论完全不同,第一点就是珠江文化是深厚的历史的凝聚,是火热的现实生活的总结。

  早在20世纪80年代,黄教授与其他一些广东学者们,就感觉到珠江流域文化在中国文化系统中自成体系,有着深刻而丰富的内涵。然而,当时的中国有黄河、长江文化研究,却没有珠江文化研究。于是,黄教授举起了“珠江文化研究”的大旗,组织了一大批人类学、文化学、历史学、考古学、地理学、经济学等领域的学者们,进行了实地考察。从历史与现实之中,黄教授与同行们深刻体会到珠江文化的独树一帜与博大精深,也从考察与实践之中得到大批学术成果。

  1993年夏,黄教授到南雄考察,发现珠玑巷与粤赣分界的大庾岭梅关古道相连,梅关古道是唐代丞相张九龄开凿,自古以来是中原人南迁的中转地。北宋至元的200多年间,三次大规模移民皆先栖居于珠玑巷,然后再行南迁。2000年8月至2002年6月,珠江文化研究会再两度考察南雄,证实了梅关珠玑巷是海上与陆上丝绸之路的对接点和通道,这个理论填补了一个学术空白。

  2005年6月,黄教授的团队到江门蓬江区棠下镇良溪村考察古村落,发现建于康熙年间的罗氏大宗祠,是为纪念南宋时由南雄珠玑巷率97姓人家到此定居的先祖罗贵而建。南迁移民到珠江三角洲后,继而漂洋过海,形成特有的华侨文化。另外,早在1993年,黄教授与其他专家同仁到封开考察,通过与史料比较,发现两广划分之源及岭南文化的发祥地是古广信,即今日封开与梧州。

  2000年6月,黄教授率正式成立不久的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专家学者组成的考察团先后到广东的湛江、雷州、徐闻,广西的北海、合浦,福建的泉州等地考察。并对多学科的史料和理论进行分析研究,经反复论证,再次认定了中国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就在徐闻与合浦。2001年11月,在湛江举行“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南方港”学术研讨会,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百余名专家学者确认了珠江文化研究会的研究成果。2003年9月,黄教授率队到阳江考察“南海1号”宋代沉船,并为其作出“海上敦煌”的文化定位,在国内外引起轰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门到阳江听取了黄教授学术团队的汇报,并肯定了他们的研究。这十年来,类似的学术成果在珠江文化研究会还有很多。

  珠江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据黄伟宗教授介绍,“珠江文化”不同于其他文化理论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珠江文化研究不是“象牙之塔”。珠江文化是从历史中走来,植根现实的文化,能为当代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推波助澜。

  这十年来,珠江文化研究会团队对珠江流域文化遗迹、文化遗产、文化现象、民俗文化、文化风情等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并结合当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对这些地域文化进行总结。这包括:2004至2005年在云浮和粤西四市考察和提出南江文化,2005年在怀集提出金燕文化,在德庆与广西岑溪为龙母文化定位,在肇庆为包公文化、利玛窦文化及古村落文化立论,还先后为粤东的妈祖文化、广宁的南竹文化、江门的侨乡文化、台山的侨圩文化、韶关的古道文化、乳源的瑶乡文化、湛江霞山南头村的古港文化、广西贺州及广东恩平的科举文化、广州番禺的古番禺与南学祖地文化、广州十三行的商帮文化、广州荔湾区的西关文化和校园文化、深圳中丝产业创意园的丝绸文化、广州荔湾区与云浮郁南的“广东大西关”文化、肇庆的端砚文化和端州文化、东莞的客侨文化和现代商居文化,以及佛山、顺德、南海的珠三角文化等作出的考察和定位。

  这些学术成果,不仅填补了学术空白,对促进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也起到一定作用。当地参考珠江文化研究会提出了思路,整合地域资源,建设旅游景点,进行招商引资。

  在庆祝珠江文化研究会成立十周年大会上,广东省委常委、统战部长周镇宏也认为:“珠江不仅仅属于广州,也不仅仅属于广东,她属于全中国。前不久国务院颁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就是国家战略。而且这些年珠三角作为一个符号已经被世界公认。珠三角这些年的发展,面对的就是全球化的世界。对珠三角和珠江文化的研究和挖掘,包括它对历史的梳理,研究珠三角现实与历史规律及现实的必然性,它的文化特征,它的文化个性,不但有学术意义,而且对我们的发展具有现实的意义。”

  珠江文化领潮争先联结世界

  记者根据对黄伟宗教授采访的总结,珠江文化有“四性”和“四先”。首先,珠江文化有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共时性的特点。珠江文化有几个先:敢为天下先、得世界风气先、领时代潮流先,从历史到现实都是领潮争先。

  黄伟宗教授说:我们的考古发现证明,早期广东的土著身上带有明显的海洋文化的特性。古代广东,文化多有开创之举,如禅宗始祖达摩正是在广东登岸,明代利玛窦也是从广东进入中国的。广东在近代中国最早吸收西方文化,并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从上世纪80年代起,广东成为中国首批改革开放的地区,历经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广东和珠江流域已经成为中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另外,珠江文化也已经走向全球,在澳洲的悉尼、加拿大温哥华、美国三番市等地,粤语通行,“饮早茶”、做生意的广东人比比皆是。广东的产品早已走向全世界。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和中国、珠江流域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珠江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版图中的位置将越来越突出。

  (编者注:澳洲新报是澳洲最大的华文传媒之一。作者刘康杰为原《南方都市报》记者、中山大学硕士、悉尼大学博士;张奥列,毕业于北京大学,为作家、评论家)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