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华丽转身 魅力蜕变——“中国砚都·名师名砚精品展”侧记

  记者/李学菊  周春艳

  《西江日报》2010年7月3日

  6月28日,在广州高剑父纪念馆,人们又迎来两大喜事,除了庆祝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成立10周年之外,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来自我市的“中国砚都·名师名砚精品展”暨端砚文化推介活动了。在展厅内,展出了26位端砚名师大家的精品端砚共91方,吸引了来自各地的领导、专家学者以及附近的居民,一时间,展厅充满了啧啧的赞叹声。

  科技沙龙 在交流中扬名

  肇庆继获评“中国砚都”后,其地方特色端砚又成为“岭南十大文化名片”候选,为端砚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国家对传统节日的日益重视,我市也不甘落后并决定通过名师名砚精品展及科学艺术沙龙的形式,进一步弘扬端砚文化,让更多的人认识端砚,认识大师,打造岭南“文化名片”。在珠江文化研究会10周年庆典之际,“端砚文化”入选“珠江文化星座”,这无疑又是肇庆的一大喜事。

  当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圣清、市工艺美术协会会长梁启权、市端砚及工艺美术业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肇庆市端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建华等领导以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黎铿等冒雨前往广州参加开幕式。而广东省政府参事、中山大学教授、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会长黄伟宗,广东省政府参事、中山大学教授、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司徒尚纪、以及来自广东省文史馆、复旦大学、海南大学、云南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等专家学者的莅临,也给开幕式大大增色,为端砚名家大师与国内文化、艺术界专家学者搭建了一个互动交流的很好平台。

  华丽转身  实用观赏齐备

  在刘圣清副部长的陪同和解说下,专家、学者们认真地观赏了展厅内的端砚,对端砚的文化内涵、高超的雕刻技艺以及无与伦比的创意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而黎铿大师认为这次的展览实实在在让大家感受到了端砚的动人魅力,从唐代到今天,从毛笔书写到电脑打字,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文字记録方式的改变,必然要求端砚在某种程度上发生改变,是谓之“与时俱进”。展览会上,各位大师的各种手法和技艺应有尽有,每一方砚台就像一片天地,端砚的表现也极尽现实、抽象、传统和创新之能事,让人百看不厌,实用之余,又多了许多细腻、精致和意藴。

  在现场看得如痴如醉,年届79高龄,退休前在省政府工作的胡老伯激动地告诉记者,自己就住在纪念馆附近,听到有端砚展览就冒雨撑伞穿水鞋过来了。胡老伯说:“我一直酷爱书法,所以对端砚特别感兴趣,也藏有一些。前些天到肇庆疗养也到过不少端砚厂参观,但是真正让我感觉震撼的是今天的展览,不愧是名师名作荟萃。和端砚在古代的实用性相比,当今端砚的艺术美把握得特别好,让我大觉不虚此行啊!”群众的眼睛总是雪亮的,胡老伯的一席话其实是对砚师们的最好褒奬,也说明瞭端砚从被注重实用到强调工艺美,从文具到收藏、观赏,实现了华丽的转身,完成了魅力的蜕变。

  饮水思源  技艺永流传

  然而,我们也知道,无论是转身还是蜕变,端砚的薪火相传总是千秋万代的事业,是需要每一代的不懈努力的。 这一次的展览的作品,有端砚界顶级大师黎铿、刘演良、张庆明、程文等的力作,也有赵桂炎、陈金明、杨智麟、梁鉴棠等一批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佳作,还有龙海球、罗建泉、罗建强等一批砚界青年才俊的杰作。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如此感人的一幕,黎铿大师和他的徒弟关红惠大师正站在一方名为“饮水思源”的端砚前,作者正是关红惠自己。这是否正是徒弟们对黎铿大师毕恭毕敬,不忘师恩的写照呢!走到一方有很多石眼的老坑砚旁边,黎铿大师笑称“想流口水”把在场的人都逗乐了。这是一方叫“追星砚”的老坑,不大,很精致,是陈金明大师的作品。

  整个展览,都会有让你眼前一亮的作品。罗建泉的“梧桐倩影砚”,利用端砚石本身的特点,展开联想和想象,简单的几个线条,就让一个美丽少女的倩影跃然石上,观者不由自主浮想联翩,怦然心动!

  而说到传承,还有一位男孩让人眼前一亮。也许,现代人对“90后”这一群体的评价都不甚高,认为那是“无为一族”,可是看了砚界新秀杨华盛,你或许会大大改观的。1990年出生于端砚之乡宾日村的杨华盛,2006年从事端砚雕刻,师从黎铿大师,在自身的刻苦钻研和黎大师的指导下,技艺日臻精湛,已有作品“春风积翠砚”和“洞庭春色砚”在全国大展中获得金奬,让人不得不深深佩服。所谓“师傅领进门,修为在个人”,假以时日,这位90后会有怎样的成就啊!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