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佛冈民安晋墓与“八王之乱”



  (邱立诚,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中文摘要】2004年,佛冈县民安镇上岳村发现一座古墓,经确认是一座西晋时期墓葬,墓砖铭记“建始元年”即公元301年,为“八王之乱”之一赵王司马伦所用年号。此墓的发现值得注意。

  【关键词】佛冈 墓葬 西晋 墓砖

  Abstract:In 2004, the archaeologists excavated a ancient tomb at Shangyue village, Min, an town on Fogang county. According to the inscriptions “Jian shi”on the tomb brick, the tomb is dated to the Westem Jin dynasty.“Jian shi”was the reign title of Sima Lun, who was the Zhao king in the Western Jin dynasty. “Jian shi yuan nian”is 301 A.D.This tomb is worth paying attention to.

  Key words: Fogang county tomb the Western Jin dynasty tomb brick

  

  一、 佛冈晋墓的发现及其意义

  2004年3月,在佛冈县民安镇上岳村发现一座古墓,经考古学家清理,确认是一座西晋时期的墓葬,为“卜”字形券顶砖室,分墓道(甬道)、前室、耳室、后室(棺室)四部分。墓葬全长6米,其中墓道长1.2、宽0.97米;前室长1.4、宽2.05米;耳室在前室的西侧,长2.05、宽0.90米;后室长3.4、宽1.65米。部分砖的一个长边或一个短边侧面印有纪年文字或纹饰,纹样有叶脉纹、叶脉与重方格组合纹、半重圈与钱形组合纹、多种图案组合纹等;纪年砖铭中,部分为“建始元年辛酉岁七月周家立”;部分为“建始元年亲(辛)酉岁七月周家”,不见“立”字;还有一种是两端饰半重圈纹,中间铭文为“周家立”。

  此墓因早年被盗扰严重,仅在墓道、前室、耳室残存少量陶器和青釉器,且多已残破;后室仅存一枚铁棺钉。经修复观察,有陶器与青釉器共19件,另有少量未能复原的陶瓷碎片。其中陶罐1件,青釉器罐、钵、洗、盘、盏、器盖、纺轮等18件〔1〕。

  查考纪年砖铭上的“建始”年号,历史上有五次使用:一是西汉时期的成帝刘骜,使用“建始”年号共五年,即公元前32~前28年,干支纪年为己丑~癸已,但墓葬的随葬器物絶非西汉时期,广东地区在西汉时期也从不见砖室墓,故此西汉的“建始”纪年与墓葬年代不合;二是东晋时期的后燕慕容详,使用“建始”年号仅一年,即公元397年,干支纪年为丁酉;三是东晋时期的后燕慕容熙,使用“建始”年号也是一年,即公元407年,干支纪年为丁未。后燕为东晋末期北方地区的五胡十六国之一,广东不是后燕的属地,没有道理使用北方属国的年号,加之墓葬的随葬器物也非东晋末期之物,因而可以肯定墓葬年代与后燕的“建始”年不合;四是东晋时期的桓玄,晋安帝司马德宗元兴二年,桓玄篡位,初出伪诏,改元“建始”,因右丞王悠之提出,“建始”是赵王伦的伪号,故又改为“永始”,由此可见,此“建始”年号并未正式使用,其时为公元403年,干支纪年为癸卯,与墓葬年代当亦不合;五是西晋时期,史称“八王之乱”之一的赵王司马伦,于晋惠帝司马衷永康二年正月,僭即帝位,幽禁惠帝,改元“建始”〔2〕。同年四月,惠帝复位,改元“永宁”,司马伦被赐死,是时为公元301年,干支纪年为“辛酉”,与砖铭中的“建始元年辛酉岁” 纪年相合。

  从墓葬形制看,佛冈这座有单耳室的砖室墓,具有浓厚的汉代遗风。广东的考古发现表明,这种墓型主要见于东汉时期,如1959年清理的韶关市郊7号墓(东汉永和三年)〔3〕、1961年清理的佛山澜石6号墓〔4〕、1972年清理的佛山澜石2号墓〔5〕。其中以佛山澜石2号墓的墓葬形制与佛冈民安这座墓葬最为接近。广东地区的西晋末年至东晋初年墓葬,砖室墓中的单耳室已从前室移至后室,并以壁龛形式出现,如广州黄埔姬堂西晋墓〔6〕、肇庆坪石岗东晋墓〔7〕,这是从东汉墓的耳室发展到晋时期的壁龛的演变过程。因此,佛冈民安这座墓葬的年代可确定为西晋时期,下葬之年即为公元301年。但该墓下葬时间为“七月”,其时惠帝已复位并改元“永宁”。

  佛冈这座晋墓出土的随葬器物不多,但墓葬形制对探讨汉晋时期墓葬结构、形式及葬俗的发展演变提供了极有意义的实物例证;颇为丰富的墓砖纹样是当时社会风尚及其艺术水平的反映;墓砖纪铭的“建始”年号为西晋时期,是墓中随葬器物下葬年代的重要依据,为判定同期器物的年代树立了标尺,具有可资比较的考古分期意义。

  令人关注的是,西晋赵王司马伦改元“建始”年号仅数月,但位于岭南腹地佛冈民安的这座晋墓也使用了这个不是正统的纪年,可见其年号在当时当地也有相当的影响。墓葬砖铭中使用非正统年号的情况十分少见,佛冈这座墓的“建始元年辛酉岁”纪年砖铭,是司马伦改元“建始”年号的实物证据,具有重要的证史价值。

  二、“八王之乱”中的赵王司马伦

  “八王之乱”是西晋皇族间争夺政权的斗争,自永平元年(291)至光熙元年(306),前后历经16年。三国魏咸熙二年(265),晋王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司马昭之子)代魏称帝,是为晋武帝,公元280年统一全国后,大封同姓子弟为王,这些同姓王均握有军政实权。太熙元年(290),晋武帝死,其二子司马衷继位,是为晋惠帝,但司马衷实为昏君,以痴呆着称,其时有百姓因无粮饿死, 司马衷却说,他们为什么不吃肉呢?由此而导致其妻贾后专权,并与辅政的外戚杨骏争斗。永平元年(291),贾后杀死杨骏,以汝南王司马亮辅政,其后又使楚王司马玮杀司马亮,接着贾后又杀了司马玮。永康元年(300),赵王司马伦起兵杀贾后,并于永康二年(301)废惠帝自立。同年,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联合出兵讨伐司马伦,伦被杀,惠帝复位,但司马冏专权辅政,引起长沙王司马乂攻杀司马冏。而后河间王司马颙与成都王司马颖攻杀司马乂,接着司马颖又专权朝政。继后东海王司马越奉惠帝攻司马颖,但告失败。司马颙乘机占据了洛阳。幽州刺史王浚与幷州刺史司马腾出兵打败了司马颖,司马颙独占了朝政。司马越再起兵打败司马颙,司马颙与司马颖相继被杀。光熙元年(306),司马越毒杀惠帝,另立惠帝之弟司马炽(晋武帝第二十五子)继位,是为晋怀帝,东海王司马越掌握了朝政大权。十六年来,诸王混战纷争,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西晋“八王之乱”〔8〕。

  司马伦,字子彝,宣帝之第九子,武帝时被封为琅邪郡王,咸宁中改封为赵王,惠帝时元康初,为征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镇守关中。

  赵王司马伦与惠帝司马衷的宗亲关系示意如下:

    由上可知,司马伦与晋惠帝司马衷的祖父司马昭同属兄弟,宗亲关系至为密切。但司马伦手执重兵,时时窥伺朝政。先是于晋惠帝永康元年(300)废晋惠帝之妻贾后为庶人,继而杀之。次年又废惠帝,僭即帝位,并改元“建始”。其实,司马伦也是奸妄之徒,史书载其“无学,不知书”,“惑巫鬼,听妖邪之说”〔9〕。西晋名著《博物志》的作者张华(232~300),惠帝时官至司空,就是被司马伦所杀。

  当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与成都王司马颖三王起兵讨伐司马伦时,司马伦及其同党孙秀大惊,其后两军交战数番,司马伦兵败。朝中百官将士均欲诛杀司马伦。孙秀下令京城四品官以下之子弟十五岁以上者随司马伦出战,引起内外诸军欲劫杀孙秀。及后孙秀为左卫将军赵泉所杀,司马伦出走,其部将王舆幽禁司马伦,率甲士数千迎惠帝于金墉城,惠帝赐司马伦饮金屑苦酒以死。临死前,司马伦以巾覆面,大呼“孙秀误我!孙秀误我!” 惠帝复位后即改元“永宁”。

  三、西晋时期的周姓士族

  以墓葬砖铭所记“建始元年辛酉岁七月周家立”,“建始元年亲(辛)酉岁七月周家”,“周家立”等,可知佛冈民安这座晋墓之主人当属周姓。其时周姓族人在岭南广东(佛冈)之地是否担任过重要官职,《晋书》中未见明载。就《晋书》所载,其时身份显赫或较有名望的周姓士族有如下数人:

  周处,字子隐,义兴阳羡人。其父周鲂,为三国吴鄱阳太守。晋初,周处曾任新平太守、广汉太守,迁御史中丞。后随梁王司马彤出征,为其所陷害,力敌数万人而未得支援,以身殉国。出战前赋诗:“去去世事已,策马观西戎。藜藿甘梁黍,期之克令终。”死后追赠平西将军。有子周玘、周靖、周札。其中周靖早卒。

  周玘,字宜佩。晋乱时多举义兵,对朝廷颇有贡献。元帝时官至行建威将军、吴兴太守,封乌程县侯。后因其宗族强盛而遭帝疑,忧愤而亡,时年五十六岁。有子周勰。周勰,字彦和,元帝时终于临淮太守。

  周札,字宜季。以功赐爵漳浦亭侯,后改封东迁县侯。曾为宁远将军、右将军等职,皆未任。官至散骑常侍。后被王敦告以图谋不轨,遣部将杀之。有子周淡、周稚。

  周访,字士达。祖籍汝南安城,汉末避居江南,至周访时已四世。家居庐江寻阳。其祖父周繤,为吴威远将军;其父周敏,为晋之左中郎将。元帝时,周访为振武将军、寻阳太守。后又以功进龙骧将军、豫章太守。赐爵寻阳县侯。太兴三年卒,时年六十一岁。有子周抚、周光。

  周抚,字道和。元帝时袭爵。咸和初,出为宁远将军,后迁振威将军、豫章太守。永和初,以功进爵建城县公。升平中,进镇西将军。兴宁三年卒。有子周楚。周楚,字元孙。从父入蜀。父卒,袭爵建城公。后以功进冠军将军。太和中卒。有子周琼。

  周光,以战功赐爵曲江男。有子仲孙。

  周浚,字开林。汝南安城人。曾在三国魏任尚书郎,拜折衡将军,扬州刺史。封射阳侯。后为晋用,平吴后封武城侯。武帝时卒于位。有子周顗、周嵩、周谟。

  周顗,字伯仁。成年时袭爵武城侯。元帝时为扬威将军、兖州刺史。其后转右长史,再补吏部尚书。太兴初又拜太子少府。此后又转尚书左仆射。周、起初颇负盛名,但后来嗜酒,时人号为“三日仆射”。有一次遇旧友来访,二人均大醉,至周顗酒醒,旧友却已因醉酒而亡。周顗后为王敦所害,时年五十四岁。有子周闵、周恬、周颐。

  周闵,字子骞,历任衡阳太守、建安太守、临川太守,吏部尚书,尚书左仆射,又加中军将军。无子,以弟周颐长子周琳为嗣。周琳官至东阳太守。

  周嵩,字仲智。元帝时为新安太守,后为拜御史中丞。周嵩亦为王敦所害。周谟,历任少府、侍中、中护军等职,封西平侯。

  周馥,字祖宣。为周浚从父之弟。惠帝时官至平东将军,与周玘等共讨陈敏,以功封永宁伯。元帝时被诬谋反,忧愤而卒。有子周密、周矫。

  周该,天门人。其叔父周级为宜都内史。时值王敦发难,发兵围困湘洲城。周该奉周级之命潜往湘洲,奔走之际,与湘洲从事周崎为王敦部将魏乂所捕,严刑之下,至死不吐真言,使周级幸免于难。

  周崎,邵陵人。被捕后,魏乂以剑胁逼周崎到湘洲城下劝降。周崎假意应允。到城下,大呼“王敦军败于于湖……”,由是被魏乂所杀。

  上述数人,除周馥外,其他人与惠帝在位期间均没有多大关系,周馥在惠帝时亦是有功之臣。因此,推断这些周姓族人与佛冈民安晋墓之周姓主人应没有直接的关联。

  四、佛冈民安晋墓主人的身份蠡测

  西晋时佛冈民安地属广州始兴郡中宿县,其时,同属始兴郡辖的还有曲江、桂阳、始兴、含洭、贞阳、阳山等县。中宿县为汉时所置,《汉书·地理志》载其设有“洭浦官”,其时与番禺、博罗、龙川、四会、揭阳同为南海郡所属。南越国时,赵佗设洭浦关,其址在今英德市连江口〔10〕。汉晋时期的中宿县治所,今人多认为在清远市城区内〔11〕,但确切遗址至今并未发现。

  汉末三国时,岭南地属孙吴。晋武帝咸宁五年(279)攻吴,次年吴亡,岭南归晋。汉晋时期,岭南已被作为流放官僚之地,其时晋朝对流放的士族特别优待,如孙泰流放广州,广州刺史王怀之可以任他为郁林郡太守。王诞流广州,也被卢循任为平南府长史。西晋起,逾岭南迁的流民逐渐增加。科学家葛洪〔12〕也是在惠帝太安年间南来广东,投于南海太守鲍玄门下,曾让其担任东官太守亦推辞不就,潜心探究道教理论,钻研医术,为民治病,在岭南留下了珍贵的遗迹,成就了一段佳话。晋时,从岭北入粤的汉民,多数分布在南海郡和沿五岭山麓的晋康郡(郡治在今德庆)、苍梧郡(郡治在今梧州)、始兴郡(郡治在今韶关)、义安郡(郡治在今潮州)。佛冈民安这座西晋墓,落葬于惠帝在位期间,其规模虽不及广州黄埔姬堂西晋关内侯墓和肇庆坪石岗东晋广信侯墓这类“侯”级墓葬〔13〕,但推测墓主人的身份有可能也是从岭北南迁的中原士族,曾任郡、县一级官员。佛冈这座周姓晋墓的家人为何使用“建始”这个非正统年号,估计有两种情况:一是墓主人与赵王司马伦关系密切,换言之,墓主人生前的职务或许就是司马伦篡夺帝位后所封,司马伦一死,墓主人也随之而亡。但仍使用“建始”年号,其家人是有灭门灭族的风险,因之这种可能性并不大;二是岭南与中原距离遥远,消息传递迟缓不便,司马伦改元“建始”的消息传至中宿县(佛冈民安),可能需时数月,故而司马伦在“建始”元年四月已被赐死,惠帝复位并改元“永宁”,佛冈民安晋墓下葬时已是“建始元年七月”,当地还不知道朝廷已发生了变化。可惜的是,由于墓葬被盗严重,随葬品中未能有更多反映墓主人确切身份的资料,这个谜团还需要更多的考证来解决。

  

  注释:

  〔1〕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广东佛冈民安晋墓发掘简报》,《华南考古》第2辑,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年。

  〔2〕(唐)房玄龄等:《晋书》列传第二十九《赵王伦》。

  〔3〕广东省博物馆:《广东韶关市郊古墓发掘报告》,《考古》1961年第8期。

  〔4〕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广东佛山市郊澜石东汉墓发掘报告》,《考古》1964年第9期。

  〔5〕广东省博物馆:《广东佛山市郊澜石东汉墓清理简报》,《文物资料丛刊》第4辑,1981年。

  〔6〕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广州晋代考古的重要发现——黄埔姬堂晋墓》,《广州文物考古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

  〔7〕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广东肇庆市坪石岗东晋墓》,《华南考古》第1辑,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

  〔8〕参阅《辞海》历史分册(中国古代史)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部分,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

  〔9〕(唐)房玄龄等:《晋书》列传第二十九《赵王伦》。

  〔10〕梁明燊:《广东连江口发现汉代遗址》,《考古》1964年第8期。

  〔11〕《清远县文物志》,1987年。

  〔12〕(唐)房玄龄等:《晋书》列传第四十二《葛洪》。

  〔13〕广州黄埔姬堂西晋关内侯梁盖墓全长8.52米;肇庆坪石岗东晋广信侯墓全长9.55米。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