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柳州鹿寨、融安两处土巡检司墓的调查与研究



  (陈坚,柳州博物馆,馆员;叶亮, 柳州市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馆员。)

  【中文摘要】本文通过对广西柳州鹿寨县和融安县的两处土巡检司墓葬的调查与研究,论述了明代设立这两处土巡检司的原因和它们在当时所起到的历史作用等问题。

  【关键词】柳州 明代 土巡检司 墓葬

  Abstract:Based on the tombs of two native inspecting governor in Ming dynasty which were discovered in Luzhai
and Rongan county in Liuzhou,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reason why the leotral governmelt set up these two inspecting
departments and how these departments played the role in Ming dynasty.

  Key words: Liuzhou Ming dynasty native inspeating governor tomb

  

  一、鹿寨、融安两处土巡检司墓的调查

  笔者于2009年11月和2010年3月,分别对鹿寨县和融安县的土巡检司墓进行了实地调查。现将此两处墓葬简述如下:

  1. 鹿寨土巡检司墓

  共两座,为韦显忠及其夫人墓。

  韦显忠墓。位于鹿寨县中渡镇马安村西南面三公里处名为“石磨山”中部。墓体为圆形,上有宝顶,墓为条石砌筑,直径3米,高1.6米。碑高1.0、宽0.7米。墓因被盗,破坏了墓上的宝顶。墓碑为门式墓碑,单檐顶,顶已开裂,正脊两端有鸱吻,右端鸱吻已遭到破坏;两侧枋上有对联“气聚龙回爵禄千年广进  山朝水远子孙万代昌隆”;中间碑因风化严重,文字模糊不清,文字为:“始祖显忠,原籍东兰州,族自乃世袭东兰州知州祖鋐公之子也。字梅亭,生于嘉靖辛丑年(1541)十二月初五日申时。隆庆□年古田猺蛮作乱,□□□……平服,蒙皇恩□□□□□□常安镇,封始祖世袭土巡检,□□□……四年又征湖广长沙平叛有功,加封宣武将军。□□□……享遐龄不韦,寿六十三□□□……  皇明特授土巡检司\加封宣武将军韦梅亭公之墓 嘉庆二十四年(1819)岁次已卯十月十八日已时立。”

  韦显忠夫人墓。位于鹿寨县中渡镇潘圩村民樟麻屯东南2公里处名为天鹅孵蛋的小山包上。墓为片石砌筑,圆形,直径4、墓高2米,墓碑高0.7、宽0.6、厚0.15米。墓体因年代久远,有开裂,坍塌现象。墓碑为素面开光式墓碑,墓碑文字为:“吾始祖妣乃土田州土知州岑公之次女,生嘉靖二十一年(1542)岁次壬寅八月十五日卯时,寿七十岁,卒于万历四十年(1612)岁次辛亥二月十八日巳时,告终卜葬于永福县古立隘,形似天鹅抱蛋,辰山戌向。生子四:应职,应武,应寿,应宝。吾始祖妣墓立有碑志,大罗圈尾屋一间,雇人烧香,现存尾片可证。因清初明末,被人私毁碑志,恐后日久又出孝子贤孙,寻始祖妣之碑志不见,岂不一叹乎。所以八九世孙等思罔极之深思难报,重勒石以传不朽云。 明故待诰韦母岑太孺人之墓  孝男,应职\应武\应寿\应宝,孝媳莫氏\罗氏。孝孙,文献\文汪□□□……嘉庆十九年(1814)季冬吉日毂旦,八世孙候选儒学□梁□□州同士恭仝拜撰。”

  2. 融安土巡检司墓

  共3座,墓主均出自罗氏家族。

  罗永山墓。位于融安县桥板乡桥板村松树坡南麓。墓为圆形宝顶墓,座北朝南,青条石砌筑,直径3.9、高2.5米。墓碑为开光式墓碑,高1.7、宽1、厚0.13米;中间开光部分雕刻碑文,周围边框雕刻精美纹饰,上部为双龙朝日浮雕,下部左、右侧各为童男、童女捧宝瓶浮雕。墓葬因年代久,条石有开裂松动现象;墓碑风化较严重,部分文字因碑面石皮脱落而不清。墓碑文字为:“祖讳永山,先世祖讳□□□□□,兴德公籍隶江西南昌府。宋时岭西百蛮作乱,后狄青将军□□。□功敕封那地世袭服色土知州,遂落籍于那地,历元明,子孙世世袭职。嘉靖、隆庆□古田贼韦银豹等为乱,奉文调那地等土州征剿,我祖永山公协同土□军扫平贼寇。改古田县为永宁州,爰立三镇,敕封祖为富禄镇世袭土巡检,管辖兵民,给永盈、崇良二里兵田□膳土官土兵,子孙世袭禄爵。迄我朝定鼎,太平无事,我去土巡检,只留镇长一名,狼兵六十九,田一千七百亩。子孙至今世享其禄。祖殁卜葬于□□岭,坐北朝南。第祖自那地来宁,当明季扰攘之秋,墓无志铭,故其先人    明世袭土巡检罗公讳永山之墓    世系、名号与生殁年庚皆无可考。祖之子六人,自二世祖以下至今十一代,则七代之孙犹存,则有历历可稽者。沐祖福荫,子孙繁衍,身列胶庠,食饩明经者有人,难以备载,敬将二世祖列名于石,以下有族谱可稽。吾子孙不忘木本水源,各勉亲亲之道,爰勒石以垂□世云。男,希学\文\进\祥\裕\列。世次字号五言古风:永希大君启宏正天锡兴贻谋祖泽长蒙业安居止文章尉国华功德绵福履丁宁传奕叶和睦敦伦纪。嘉庆二十年(1815)季秋月毂旦立。”

  罗大器墓。位于融安县桥板乡桥板村松树坡南麓,罗永山墓右前方约8米处。墓坐北向南,墓体为圆形,片石砌筑,直径3.3、高1.6米。墓碑为开光式墓碑,高1.1、宽0.7、厚0.10米;周围边框为素面。墓葬因年代久,片石墓体有开裂松动,部分坍塌现象;墓碑风化较严重,部分文字因碑面石皮脱落而不清。墓碑文字为:“祖,讳大器,二世祖希文公之长子,始祖永山公之孙也。始祖由那地来宁讨贼有功,敕封富禄镇世袭土巡检。因长房希学公之子大寿公无嗣,祖遂袭职焉。殁葬于松树坡,坐北向南,代远年湮,其生殁年庚俱无可考。今子孙享其福荫,世袭瘚聀,读书身列胶痒,不忘祖德,爰勒石以□不朽云。  明世袭土巡检罗公讳大器之墓   男,世袭\君亮\君封\君引。孙,启国\启省\启南\启星\定刚\定朝\定榜\定调\定海\启合\定金\启荣\定强\定高。嘉庆二十年季秋月毂旦立。

  罗大政墓。位于融安县桥板乡桥板村松树坡南麓,罗永山墓左前方约4米处。墓坐北向南,墓体为圆形,片石砌筑,直径3.8、高1.8米。墓碑为开光式墓碑,高1.5、宽0.85、厚0.13米;周围边框为素面。墓葬因年代久,片石墓体有开裂松动,部分坍塌现象;墓碑风化较严重,部分文字因碑面石皮脱落而不清。墓碑文字为:“祖,系□□□希□□之□子,始祖永山公之孙也。其先吾祖而出者有大寿公□□□□祖而□者有大器大行大崇大顺公。娶妣韦氏生子二人。始祖永山公□□□来讨贼有功,敕赠世袭富禄镇巡检。
至祖袭职于崇祯十□年,龙塘、乌石等处不靖,奉调征剿平服,蒙上奬赏。崇祯十七年(1644),永州府唐猫子滋扰,奉调征讨降服,又蒙委镇全州,加以守备职衔;历有余年,班师归镇。祖殁卜葬松树坡间,坐北朝南。数传来子孙□仍身列胶痒,  明世袭土巡检罗公讳大政之墓   食饩明经者代累其人,无非祖德之所留贻也,爰勒石以垂后云。男,世祖;孙,启圣\鼎\雷\章\天;男,世代;孙,启宪\龙\柏\乃\虎\祥。嘉庆二十年季秋月毂旦立。”

  二、两处土巡检司墓提供的相关信息

  1. 通过上面五座墓葬碑文的记载,我们可知,鹿寨县两座土巡检司墓墓主人是,明代永宁州常安镇土巡检司世袭土巡检始祖韦显忠及其夫人岑氏;融安县三座该土巡检司墓墓主人是,明代永宁州富禄镇世袭土巡检司土巡检始祖罗永山及后袭的土巡检罗大器、罗大政。墓葬反映的两镇土巡检司的地望、首任土巡检等信息,也印证了史籍的记载。史籍记载在明朝庭征平古田县,并将其升为州后,设立了桐木、常安、富禄三镇土巡检司,并由从征古田的南丹、东兰、那地三土州官族分领。但由谁领哪一镇却有不同记载:一为《永宁州志》载“桐木镇在州南五十里,富禄镇在州西南七十里,常安镇在州东南一百二十里,按,隆庆五年调汉土官兵大征古田,而南丹、那地、东南,莫、罗、韦三姓土知州咸领土兵来助,韦贼授首。后巡抚石汀殷公乃奏设三镇土巡检,以防驭余孽,即择三土知州之族授其职予世袭。而南丹莫罗得桐木镇,那地罗永山得富禄镇,东南韦显忠得常安镇。”〔1〕二为《西南纪事》载“……督抚二臣用前议奏定东兰、南丹、那地三土州官族韦显忠、罗永山、莫罗领常安、桐木、富禄三镇土巡检职事,世守其地。”〔2〕其中,因《西南纪事》作者为明代征平古田的亲历者和指挥者郭应聘,因此其说影响较大,为多种古籍所引用。现通过具体的文物可以印证,《永宁州志》的记载正确。

  2. 两镇土巡检的族属问题。通过墓碑和相关史籍的记载,可以确定,富禄镇土巡检罗氏出自那地土州世袭土知州罗氏官族,常安镇土巡检韦氏出自东兰土州世袭土知州韦氏官族。富禄镇土巡检罗氏具体出自哪一位土知州之后,墓碑及相关的史籍不载,尚需待日后考证。罗永山墓碑记载其先祖为江西南昌府人,宋时随狄青南征而落籍那地,与《庆远府志》记载有出入。《庆远府志》记载,那地土知州自称,其先祖为江西南昌府人,明初随征那地予世袭,属“荒唐无稽”,并认为土司皆蛮夷酋长,唐宋时纳地内服,逐渐演化而来〔3〕。我们可以认同《庆远府志》的这一观点。至于常安镇韦氏,韦显忠墓碑载“始祖显忠,原籍东兰州,族自乃世袭东兰州知州祖鋐公之子也……生于嘉靖辛丑年……”《韦氏族谱》则记载,韦显忠是东兰土知州韦祖鋐次子〔4〕。但这一记载则与《庆远府志》的记载有所出入。《庆远府志》关于韦祖鋐有确切纪年最早的记载为,“弘治二年(1489),广西土官作乱,敕祖鋐谕之。”〔5〕从这一记载来看,韦祖鋐在弘治二年时,作为东兰土州的土知州,在广西土官中间已经有一定的威信,那他的年纪应该不会太小,至少有二三十岁。韦显忠出生于嘉靖辛丑年,此时韦祖鋐至少有七、八十岁了,能否生育很难说了;况且韦祖鋐的长子韦正宝生于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因此,韦显忠不大可能是韦祖鋐的次子。其墓碑上“族自乃世袭东兰州知州祖鋐公之子也”,一是可理解为韦显忠一族出自韦祖鋐之子;二是墓碑为清代嘉庆年间其后人重修时所立,距韦显忠时已有200多年了,其记载可能和《韦氏族谱》的记载同样错误。

  3. 富禄镇土巡检罗大器和罗大政的承袭问题。广西土司的承袭常规是父死子继的嫡长子继承制,只有在土司无嗣的情况下才由兄弟继承。从罗大器的墓碑记载也反映了这一情况,富禄镇土巡检在罗永山之后传给了其长子罗希学,罗希学之后传给了其长子罗大寿,之后,因罗大寿无嗣,罗大器才得以继承富禄镇土巡检之职。但罗大政作为罗大器的兄弟,在罗大器有子嗣的情况下也承袭了土巡检之职,幷且在土巡检职位上还多有作为,这就需要我们注意了。罗大政墓碑对其承袭土巡检的记载为,“祖,系□□□希□□之□子,始祖永山公之孙也。其先吾祖而出者有大寿公□□□□祖而□者有大器大行大崇大顺公……至祖袭职于崇祯十□年……”其中,记载罗大政是谁之子和他在其兄弟中的排行等关键处,由于墓碑风化而模糊不清,使我们不能明确的瞭解其袭职的原因。对此只能推测了:缺失处记载的是罗大政是罗希文的幼子,罗大器之弟。结合其墓碑记载其生平活动较多,时间较长,“历有余年”,说明其担任土巡检和在世的时间较长;而罗大器墓碑对其承袭土巡检职务后活动的记载几乎没有,则有可能是罗大器去世时,年纪尚轻,其子还年幼无法袭职,而由其弟罗大政承袭。这在广西土司的承袭上也是有例可循的,如,明代东兰土知州韦虎臣去世后,其子韦启云年幼,东兰土知州一职由其弟韦虎林承袭〔6〕。

  4. 对于两处土巡检司墓的形制,因未发掘只知道墓封土的形状。五座墓葬,墓封土形状均为圆形。其中,岑氏墓和罗大器、罗大政墓,因用片石砌筑,有一些坍塌,是否有顶已不能确定。而富禄镇土巡检司始祖罗永山墓和常安镇土巡检司始祖韦显忠墓因用条石砌筑,墓葬较为坚固,形状保存较好,我们可以明确的知道,其墓封土形状为圆形宝顶,形如清代官员的暖帽。这是广西清代具有一定身份的人的墓葬通常的封土形制,而五座墓墓主人为明代人,这可能是因为墓均为清代嘉庆年间由其后人重修所致。

  三、两镇土巡检设立的原因

  富禄镇、常安镇土巡检司所在永宁州,原为古田县,属桂林府,而桂林为当时的省会,本无土司,明代后期为什么要设置这两镇土司呢?这就需要我们瞭解一下明代古田县的历史状况。

  永宁州(古田县),在现在广西的永福县大部,融安、鹿寨县的部分地区。广西明代的民族冲突十分严重,其中古田的民族冲突就是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民族冲突之一,而且因古田距当时的广西省会桂林很近,对明朝的冲击最大。古田当地少数民族与明朝廷的战争从洪武十年(1377)爆发,到万历初年被镇压,历时近二百年,其中有八十余年的时间,古田县被当地少数民族武装完全占据。冲突最早在洪武十年爆发,都督韩观“……征古田、义宁地方”。此后,逐渐发展,到弘治年间,已不受控制。弘治元年(1488),当地首领韦朝威、覃万贤率众,攻下古田县城,严重威胁省城桂林的安全。弘治五年(1492),两广总督闵珪进行“征剿失败,副总兵马俊等被杀,当地武装完全控制古田县境,使“古田从此失矣”。 正德初年,韦朝威被广西按察司副使刘潮设计俘杀后,古田武装在其子韦银豹及黄朝猛的领导下,却越发扩大。正德十五年(1520),嘉靖五年(1526)两次打败明朝军队,杀死指挥使朱铠、舒松等,一度据有古田、义宁、洛容、永福、昭平五县及临桂、灵川、阳朔等县的部分地区,势力空前壮大,以致一度使桂林府除省城桂林外几乎全为其控制。幷且两次攻入省会桂林城,嘉靖四十三年(l564)十二月二十四日,韦银豹等趁夜攻入桂林城,杀死代理布政使广西布政司参政黎民衷,打开藩库,劫走库银七万余两;嘉靖四十四年(1565)八月,韦银豹等再次攻入桂林,奇袭靖江王府,攻至王府端礼门。韦银豹等两次进攻桂林,袭击藩司和王府,严重的威胁着明朝在广西的统治,因此,明政府决心征剿古田。当年任命名将俞大猷为广西总兵,隆庆三年(l569),明朝将原江西按察使殷正茂升任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广西,充当镇压的总指挥;征调官兵、土兵十四万,用来镇压古田等地的反抗武装。隆庆四年(l570)四月,殷正茂到达广西后,采取“剿抚兼施”的对策,以总兵官俞大猷为前线总指挥,统十四万大军分八路向古田进军。至隆庆五年(1570)正月初六,古田武装最后据点被攻占,韦银豹突围,后被明官府用计捕获,送京被杀〔7〕。

  明朝廷花费巨大力量征剿古田后,为防止当地的反抗武装再次形成气候,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一方面,“县令不堪临制,合升为州,庶名位尊而事权重,”〔8〕升古田县为永宁州。另一方面,因当地长期战乱,“居民皆转徙于外”,存着多为壮族等少数民族,明官府遂采用“以狼治獞”的办法,设置土司。设置桐木、富禄、长安三镇土巡检司,以随征有功的南丹、那地、东兰三土州的官族莫罗、罗永山、韦显忠为土巡检〔9〕。

  四、两镇土巡检司设置后的历史作用

  两镇土司设置后起到的首要作用就是,及时镇压当地的反抗,维护了朝廷的统治。如,万历元年(1573),当地首领韦朝义率众攻入洛容县,杀了代行县事的县主簿谢漳,夺县印而去。常安镇土巡检韦显忠在当夜,就与指挥使朱昌胤一道镇压了此次事变,抓获韦朝义,夺还县印〔10〕。其次,维护了当地正常的社会秩序,使明清时期正常的政治、经济、社会秩序在当地得以进行。如,罗大政墓碑记述的其平定了龙塘、乌石等处的不靖(龙塘、乌石皆在永宁州内),征讨降服了永州府唐猫子滋扰等。

  因将当地的不稳定因素消灭在最小状态,避免了形成大的战祸,这就结束了当地及相邻的七八个县在一二百年的时间,长期因当地武装的反抗而处在战乱状态,结束了战乱给这些地区各族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使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以永宁州的人口为例,永宁州在“隆庆五年恢复后,万历年间户一千一百一十有三,口三千五百六十有二”,因无战乱,至干隆二十四年增长到11176户,58671口〔11〕。

  两镇土司的设置还促进了民族的交流与融合。首先,壮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但长期以来壮族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限,内部长期存在不同的经济、文化层差异。两镇土司及其土兵从桂西来到桂东北一带,经过长期交流与当地居民融合,使得壮族内部不同经济、文化群之间得到一次交流,缩短了各经济、文化层之间的距离。第二,各民族之间也都得到很好的交流,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早在明代万历年间,永宁州就“……通道路,僮童就社学者数十人。今永宁城内,时闻弦颂之声云。”〔12〕到了清代干隆年间,汉族已经分布于永宁州各处了〔13〕。

  

  注释:

  〔1〕(清)高日华、联丰等:《永宁州志》卷六《险要》。

  〔2〕(明)郭应聘:《西南纪事》卷一《征复古田》,《<南征録><广右战功録><西南纪事>校注》,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页86—87。

  〔3〕(清)英秀、唐仁等:《庆远府志》卷十四《土司·那地土知州》。

  〔4〕中渡镇马安村常安屯韦氏后人编:《韦氏族谱》,1990年代。

  〔5〕(清)英秀、唐仁等:《庆远府志》卷十四《土司·东兰土知州》。

  〔6〕同〔5〕。

  〔7〕(明)郭应聘:《西南纪事》卷一《征复古田》,《<南征録><广右战功録><西南纪事>校注》,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页74—86;(清)汪森着,黄振中、吴中任等校注:《粤西丛载》卷二十八《粤右蛮窟·古田》,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页1177—1179;(清)高日华、联丰等:《永宁州志》卷二《沿革》。

  〔8〕(清)高日华、联丰等:《永宁州志》卷二《沿革》。

  〔9〕(清)高日华、联丰等:《永宁州志》卷六《险要》;(明)郭应聘:《西南纪事》卷一《征复古田》,《<南征録><广右战功録><西南纪事>校注》,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页86—87。

  〔10〕(清)张廷玉等:《明史》卷317《列传二零五·广西土司一》,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页8206。

  〔11〕(清)高日华、联丰等:《永宁州志》卷三《户口》。

  〔12〕(明)郭应聘:《西南纪事》卷一《征复古田》,《<南征録><广右战功録><西南纪事>校注》,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页89。

  〔13〕同〔11〕。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